骨科中华牌的期刊是比较多的,包括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五本。
下面列出国内骨科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2008年的总体排名和影响因子。
可以看出2007和2008两年骨科杂志的排名变化不大。
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
排名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3 中华骨科杂志1.478
3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0.917
17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12
61 中华创伤杂志0.765
7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0.719
79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0.681
81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0.67
106 中华手外科杂志0.609
16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483
122 临床骨科杂志0.576
388 脊柱外科杂志0.248
406 中国骨伤0.23
461 实用骨科杂志0.178
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
排名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64 中华骨科杂志1.347
80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227
8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174
164 中华创伤杂志0.935
25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0.758
30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0.698
314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0.682
325 中华手外科杂志0.667
36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627
638 临床骨科杂志0.455
881 脊柱外科杂志0.369
1158 创伤外科杂志0.282
1247 中国骨伤0.258
1329 中国骨肿瘤骨病0.232
1358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226
1318 实用骨科杂志0.235
我将骨科统计源期刊分为3级,1级是中华骨科杂志,这个杂志我个人认为水平是明显高出国内其他骨科杂志的。
不管它是不是学霸,在上面发表文章的都是大牛,不要说县市级医院,一般省级医院发表的都很少。
可能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但是这个杂志在国内业界的地位的确是高。
发表在该杂志需要新意+个人或单位知名度;2级是其他中华期刊+几个中国期刊,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比较正规,水平相对也比较高,需要一定的新意和文字撰写水平;3级是其他中国期刊+其他骨科期刊。
这些期刊文章没有新意的也接收,只要没有明显的漏洞,
他们的稿源相对较少,无法设立太高的门槛。
举例而言,只要想投的这个杂志过去没有发表过此类文章,哪怕其他杂志已经发表过,他们也给发。
有的甚至已经有了同类的文章,他们也给发。
对于这几类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不仅仅对于县市级医院,对于很多牛单位的大牛来说,发表也并非易事。
当然病例报道除外。
第2类期刊中的中华期刊,比如中华创伤、中华手外等。
这些杂志的难度要低一些。
中华骨科杂志投稿
《中华骨科杂志》概貌:《中华骨科杂志》作为骨科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之一,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编辑质量。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华骨科杂志》的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1700余种科技类期刊中的前100名之内,在40余种外科类期刊中连续多年排名第1.同时,《中华骨科杂志》的影响因子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自2001年起,《中华骨科杂志》已连续七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于2008年再次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在2008年中华医学会第五次杂志工作会议上,《中华骨科杂志》荣获优秀期刊奖.2008年,《中华骨科杂志》全年收稿量为1513篇,刊出246篇,刊发率为16.3%,在医学期刊中刊发率相对较低。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主编邱贵兴副主编胡永成(历任主编包括方先之、陶甫、尚天裕、过邦辅、郭世绂、党耕町、邱贵兴)编辑成员较多,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杂志网址进行了解,成员集中了很多国内骨科界的大牛。
通过网上稿件处理系统投稿省事了很多,个人感觉审稿速度较以前也明显加快。
稿件处理系统不同于一般邮局投稿。
起码免去了稿件打印以及洗图片的费用。
但是审稿费和投稿证明还是要通过邮局邮寄。
我觉得这一点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就做的很好,不要审稿费,而且投稿证明可以直接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然后直接上传就可以了。
足不出户就完成投稿,非常爽!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体现了国内期刊在逐步和国际接轨。
用投稿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时刻可以查看稿件状态,对于比较心急的朋友来说,就不用受不知道结果又不好意思老往编辑部打电话的痛苦了。
这也是比电子邮箱投稿优越的地方。
和很多SCI期刊不同的是,中华骨科杂志一审过后如果没有直接录用或拒稿,还会有一个定稿会审,这个定稿会审就是由编辑部组织专家开会审议。
有说是1个月开一次,有说是3
个月开一次。
我个人感觉大概就1个月。
进入定稿会审的话,录用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据说进入定稿会审后被拒的比例是5%。
综述每期刊出很少,所以投稿周期长难度较大。
不过即使没有录用,退稿还是比较快的,大概都在1个月左右。
不像中华创伤杂志,半年了才告诉你拒稿。
总体来说,其从投稿到接收的时间大约在4-6月左右,综述稍长。
大家都知道写SCI尽量不要引用中文文献,发中华期刊杂志也要注意,最好引用文献尽量用英文,即使引用中文,也要是中华期刊或是极少数非常被认可的中国期刊。
英文文献的比例最好在80%以上。
再有就是注意引用文献的数量。
投中华期刊一般论著引用文献最好能在10~20篇引用文献。
综述则不要超过50篇,但一般也不要低于30篇(这一点和国外不同)。
国内的综述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综述在国内一般为“起点”文章,撰写人多为刚刚开始接触临床和即将开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
国外综述很多都是由专业大牛撰写,属于“终点”文章,篇幅较长,内容非常详实,好像在写某个领域的历史,可以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概括出来,其引用文献少则五六十篇,多则数百篇。
国内大牛几乎很少撰写综述,即使写一
些类似的文章,也不叫综述,而称为XXX教程,很少甚至不引用文献。
不去评论国内外这两种体制的优劣,但如果要在国内发表文章的话,最好还是先适应国内的环境。
我个人认为综述的撰写相比论著,既有简单的地方,也有它困难之处。
简单是因为综述性文章不需要病例或实验资料,只要占有相关的文献就可以了,是笔头功夫;说复杂,是因为需要阅读很多专业文献,沉下去,再加以提炼总结,这个过程还是有些难度的。
看国内专业期刊对综述类文章的要求一般是文献最好引用近5年的,引用文献的数量一般30篇左右,总字数一般5000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些个国外大牛的综述在国内一篇都发不了,因为文章太长了,太占版面,其他版面还要登其他文章来赚钱呢!所以发国内的综述,不要学国外综述的切入点和写法,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国外的综述可能就某个疾病或某个手术类型进行综述,内容涉及这个题目的所有领域,引用的文献时代跨度很大,有些文献可能已经是几十年前的。
比如髋关节置换手术。
我翻译了一篇国外的综述,翻译成中文就超过1万5千字,这个篇幅对于中国国内期刊来说,就太长了。
而且文章的专业性很强,没有一定的积淀是写不出来的。
可是如果我选择其中内容比较新的方面来写,工作量就小多了。
比如写髋关节假体这几年的进展、髋关节置换中长期的随访结果等。
也就是选取其中内容比较新,参考文献比较少的那些闪光点来写。
还有就是可以写一些特殊疾病,比如这个疾病是最近这年刚刚有这个提法,相关的文献比较少,而且内容也比较新颖,容易控住审稿专家的眼球。
相反的,如果你一篇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综述,内容涉及发病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以及器械等等方面,其中还包括采用小切口、锁定板等比较新的内容,洋洋洒洒数万言。
可能你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内容不但详实而且有很多新颖的地方,可是审稿专家一看你的文章就不乐意了,这么长,而且胫骨平台多常见的疾病啊,有什么可写的,直接就给你拒了。
可是如果你只写锁定板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进展,中稿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综述性文章还是比较难中稿的,因为每本杂志每期只刊出1~3篇综述,而且还有很多后门,牛导的弟子自然是有优先的。
而刚刚开始接触科研的研究生们几乎都会写综述,既然写了,自然希望能发表。
所以在选题和撰写的格式篇幅以及引用文献数量年限方面一定要多注意符合要求,这样才能提高中稿率。
总结一点,文章,无论内外,有新意,用心写,就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