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2014.0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雅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Money And Finance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课程号:102353030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51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货币金融学是金融类各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理论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释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介绍当今世界上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实务的新发展,同时,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学生。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完成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红伟:货币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货币金融学,郑艳文,荆国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9版),2011
劳伦斯·鲍尔(Laurence M.Ball):鲍尔货币金融学,刘静,何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斯蒂芬·G.切凯蒂(Stephen G.Cecchetti),货币金融学(第3版)(英文注释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易刚﹑吴有昌: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李崇淮等:西方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孙杰:货币与金融,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货币》记录片主创团队。

货币,中信出版社,2012
谢平﹑刘锡良: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西南财大出版社,2001
曹凤歧、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Lawrence S. Ritter, William L. Silber, Gregory F. Udell, Principles of Money, Banking & Financial Markets-(12th Edition), Prentice Hall,2008
Steph G.Cecchetti,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第6版](英文影印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有关金融刊物和网站:
《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金融》、《中国金融》、《时代金融》、《西南金融》、《上海金融》、《南方金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金融发展研究》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世界银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美联储网站、欧洲中央银行网站等。

四、成绩评定
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期中考查成绩占30%。

五、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1节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货币的产生
第2节货币的职能
一、交换媒介
二、价值标准
三、价值储藏
四、延期支付标准
五、世界货币
第3节货币的种类
一、货币可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二、实物货币
三、信用货币
四、电子货币
第4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中国的人民币制度
四、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第5节货币的定义
一、货币的两种定义方法
二、货币定义的意义
三、货币的未来
第6节货币与财富和经济活动
一、货币与真实资产
二、货币与金融资产
三、财富的选择
四、资产的调整与经济活动
第2章信用
第1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二、信用标准
三、信用的功能
第2节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高利贷信用的特征
三、借贷资本运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第3节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民间信用
五、消费信用
第3章利息和利率
第1节利息
一、利息的产生和本质
二、利息的计量方法
第2节利率的概念和种类
一、利率的概念
二、利率的种类
三、利率与证券价格
四、利率体系及结构
第3节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一、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三、利率的作用
第4节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4章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第1节金融机构
一、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三、分离式银行与全能式银行
四、国际金融机构
第2节金融体系
一、金融体系的模式
二、金融体系的功能
三、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3节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机构国际化
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
三、金融服务网络化
四、金融市场国际化
五、金融监管国际化
第5章金融市场
第1节金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三、金融市场的类型
第2节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概述
二、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三、贴现市场
四、国库券市场
五、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六、回购市场
第3节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概述
三、股票市场
四、债券市场
第4节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金融衍生品的种类
二、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第6章商业银行及其经营管理
第1节商业银行的形成、职能和组织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第2节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及其管理
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管理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管理
四、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及其管理
第3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含义与作用
二、与信用创造有关的概念
三、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
四、信用创造的过程
五、存款货币乘数与制约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第4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7章中央银行
第1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加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2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3节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比较
一、中央银行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二、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比较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比较
四、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比较
第4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8章货币供求理论与实践
第1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类型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2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供给过程与供给量的决定
三、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四、中国货币供给调控实践
第3节货币供求平衡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
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三、影响货币均衡的因素
第9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1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四、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2节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10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1节金融抑制
一、金融抑制的概念
二、金融抑制的根源
三、金融抑制的手段
四、金融抑制的表现
五、金融压制的效应
六、金融压制的原因
第2节金融深化
一、金融深化的概念
二、金融深化的出发点
三、金融深化的内容
第3节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二、金融创新的原因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
第4节中国的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
第11章货币政策
第1节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第2节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3节货币政策效果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货币政策的效果表现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第4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