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建筑间距与日照

居住建筑间距与日照

一、《关于开展居住建筑间距与日照理论学习及现场调研活动的紧急通知》(黑建函[2007]3号)(2007.1.12)
1、住宅建筑间距与日照的理论学习
2、住宅建筑实际日照时数现场调研
3、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学习及调研工作
二、建筑间距与日照的关系
n住宅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问距两个方面。

凡泛称的住宅间距,系指正面间距。

决定住宅建筑间距的因素很多,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以及我国居住区规划实践,说明绝大多数地区只要满足日照要求,其他要求基本都能达到。

因此,国家有关规范中确定住宅建筑间距,是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与空间环境等要求为原则。

n在有关的规范中确定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托、幼、学校、医院病房楼等建筑的正面间距均以日照标准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 年版)
n 5.0.2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5.0.2.1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对于特
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 年版)
注:1、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

2、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 年版)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 年版)
n
5.0.2.2 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n
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n 0.95L 0.9L 0.8L 0.9L 1.0L 折减值>60°45°-60°(含)30°-45°(含)15°-30°(含)0°-15°(含)方位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 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4、本表作为推荐指标供规划设计人员参考,对于精确的日照间距和复杂的建筑布置形式须另作测算。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 年版)
n老年人的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要有更高的日照标准,在执行本规定时不附带任何条件。

n针对建筑装修和城市商业活动出现的问题,如增设空调机、建筑小品、雕塑、户外广告等已批准的原规划设计中没有的室外固定设施,规范要求其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低,但栽植的树木不在其列。

n为了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旧区改建降低后的日照标准都不得低于大寒日一小时。

此外,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各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任何其他情况下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仍须符合表
5.0.3-1的规定。

四、其它法律与规范的规定
n1、《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n 5.1.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

5.1.2获得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间,其日照标准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四、其它法律与规范的规定
n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n5.1.2 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n 3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本节第5.1.3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n5.1.3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n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
n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n 3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标准;
n 4 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四、其它法律与规范的规定
n3、民法通则
n第八十三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赔偿损失。

n这条规定给采光权受到侵犯的居民获得赔偿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四、其它法律与规范的规定
n4、物权法(草案)
n第七章相邻关系
第九十三条建造建筑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筑规划的规定,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n相邻关系指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因通行、采光、通风等必需,依照法律规定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五、日照间距具体计算方法
n基本公式:
n D=H*ctgh*cosδ
n D:日照间距;H:前排计算屋高;h:太阳高度角;nδ:太阳方位与住宅方位的差角;
六、结合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n1、规范的掌握
n2、侵权的认定
n3、侵权的程度
n4、处理结果
n5、赔偿结果
七、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n1、参加人员:
n各此市规划局相关科室、规划设计院相关科室,各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有关管理与技术人员。

n2、现场调研(200X年1月19日-21日)
n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保障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各地应在19日先进行一次现场调研,如20日天气晴朗,则以20日现场调研资料为准;如19日和20日均不具备调研条件,则在21日进行。

七、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
n3、调研城市:
n XX市XX区……
n XX市XX镇、XX县XX镇;
n4、具体地点:
n①XX区XX小区;
n②……
七、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n5、调研时间:上午7:30至下午16:30
n(具体是把从太阳升起时间到太阳落下时间)
n6、调研方法与注意事项:
n①采用数码相机拍照形式。

注意:数码相机使用前必须将时间调整为准确的北京时间,精确到分,像素要求在300万以上。

n②由南向北拍摄遮挡楼南正面由被遮挡楼影响所产生的阳光与阴影区域。

n③特别注意的是:建筑物底层的日照情况。

(在三楼以上拍摄)
n阴影为上下移动时:在太阳照到和离开住宅建筑外墙底层窗台面的时刻必须进行拍摄。

n阴影为左右移动时:在阴影遮挡和离开住宅建筑外墙底层窗台两侧外墙面的时刻必须进行拍摄。

n其余时间可10-15分钟拍摄一次。

七、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
n6、调研方法与注意事项:
n④各现场调研小组应同时绘制所在现场的简易图纸,图纸中应包括指北针;比例;前后楼宽度、长度、跨度;前楼(遮挡楼)的檐口高度、屋脊高度;前后楼室外地坪高差;后楼(被遮挡楼)的底层窗台至室外地坪高差;前后楼的距离。

n7、资料统计
n1月2X日,将所拍摄的照片及现场图纸资料的电子文档上交到XXX办公室(电话:)。

n按要求进行后期统计、计算与整理,并按形成报告。

附录A 真太阳时计算
n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所指的有效日照时间带所指的时间为当地太阳时。

n北京时间作为我国的标准时间,是东经120度的地方太阳时。

不同经度的地方,太阳升起落下有先有后。

同时地球绕日运动是椭圆形,每天的日子长短是不同的。

n真太阳时要求每天的中午12点,太阳处在头顶最高。

n下面给出各地真太阳时计算公式:
n大寒日(1月20日)各地真太阳时:
n H=12时+4分钟*(当地经度-120)-10分47秒
n冬至日(12月22日)各地真太阳时:
n H=12时+4分钟*(当地经度-120)+1分22秒
附录B 所引用规范用词说明
n B.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B.0.1.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B.0.1.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B.0.1.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
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B.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
为“应符合……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