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外国诗两首) 2节

4.外国诗两首) 2节



教 与 学 反 思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 的心境。 诗人所描写的夜景,是多么静谧,又是多么美丽,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 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 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 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学 习 过 程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 合作探究 《蝈蝈与蛐蛐》与《夜》比较 (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编号:YW9—064



、 。

等,有写
景的想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一)1、 《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2、 《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 ,完成下列问题: 静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达 标 测 评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 景物有 的 心 、 境 。 、 《 静 、 夜 》 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 ,美丽的 、 中 的热爱和他 的 夜 郭沫若 。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 兴趣。 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 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诵读法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 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3.比较法 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编号:YW9—064

题 学 目 校
星火 一中






课时
九 年 学 科
第 2 课时
) 精读品析 朗读课文《夜》 ,思考: 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4.外国诗两首
教 者
邵国利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9 、13
-14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学 习 方 法
。 《夜》中的 、 景 等, 、 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