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活动区(美工区)游戏

幼儿园活动区(美工区)游戏

美工游戏一、价值功能分析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

通过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1.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3.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5.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二、各年龄段的关键经验三、材料投放1.常规性材料绘画类:油画棒、水彩笔、颜料、毛笔、棉签、刮画笔、彩铅等。

纸工类:各种的纸(图画纸、打印纸、卡纸、刮画纸、宣纸、报纸、蜡光纸、皱纹纸、瓦楞纸、锡纸等)。

泥工类:橡皮泥、黏土、软陶泥等制作类:各种瓶子、各种盒子、毛线、吸管、石头、泡沫块、坚果壳、各种碎布等。

废旧物品(如贝壳、糖纸、纸箱、纸盘、碎布、蛋壳、蛋托、海绵、水果网、泡沫、吸管等)。

2.创意材料衍纸、纸浆、陶艺、拓印、、编织、浮雕、雕塑等。

四、观察指导要点五、分享交流评价★评价要点1.兴趣与参与:(1)能否选中自己的活动,有向往创作的情绪表现.(2)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能持续。

(3)是否连续进入美工区,对自己上次未完成的作品保持创作的热情。

2.自主与计划:(1)是否有的目的进行创作(2)是否能寻找相关材料及辅助材料(3)是否不依赖老师及同班的帮助。

(4)能否完成创作。

(5)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否有解决的意识和行动。

3.表达与创造:(1)作品能否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能否用语言解释自己的作品。

(2)能否别出心裁地构思利用材料进行造型。

(3)能否表达对作品见解。

4.习惯与规则:(1)能否保持材料工具的固定位置,用时取出,用后放回。

(2)能否不妨碍、不打扰同伴的创作。

(3)是否愿意改正自己违反规则的地方。

(4)能否有顺序、有步骤的完成作品。

★方式方法1.示范讲解法:活动区开始或者结束环节教师简单介绍新的技能技法及操作步骤,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

2.作品分析法:引导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

3.回忆分享法:启发幼儿把着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

4.游戏情景法: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5.启发提问法:利用问题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6.经验提升法:通过赏、评、分享等途径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新经验。

六、疑问与解答1.小班幼儿不喜欢画画,怎么办?美工区活动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水果的外形特征及颜色后,请孩子们添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孩子们有的说画西瓜,有的说画苹果,分分取出油画棒画起来。

嘉嘉小朋友乖乖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过去询问时,她说:“老师,我不想画画”。

嘉嘉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四岁女孩,平时安静、乖巧,是奶奶带大的孩子,很听话。

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平时家里很少给孩子提供画画的机会和材料。

家长认为孩子小,画不出什么,不是画画的料。

幼儿涂鸦是一种学习活动,却不被大人理解,认为是胡闹,画画弄脏了衣服甚至会遭到责怪,无意中抑制了儿童的绘画兴趣。

家长看到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会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什么都不像,难看死了”,使孩子从此丧失了绘画的信心,因此嘉嘉对绘画活动失去了兴趣。

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让家长了解幼儿喜欢画画是幼儿的本能,他们画在手上、画在身上、画在纸上、画在地上、画在墙上,画画伴随着孩子长大。

家长应恰当的引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及材料,鼓励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画,不过分束缚孩子的绘画活动,并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增强孩子的表现欲。

教师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并进行实时、适当帮助引导,逐步让幼儿建立自信心。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自然会喜欢上画画。

2.幼儿总说:“老师,我不会”怎么办?美工区活动时,小班幼儿喜欢摆弄各种材料。

可是一旦开始一项具体活动时,如拿起画纸绘画、做泥工等,孩子就会向老师求助:“老师,我不会画(捏)”,“老师,你帮帮我。

”小班幼儿的没睡创造能力基本处于涂鸦期。

他们喜欢随意画画、撕纸、玩泥,对美劳活动和工具材料感兴趣;喜欢探究,绘画过程常常是边画、边想、边说。

目的性不强,做完后才想起根据自己的作品给予命名。

玩是孩子的一切。

他们把老师眼中的“美工活动”看作游戏的一部分,喜欢玩,喜欢操作物品。

当接触到老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如命题画、做汤圆等时,收到年龄特点和经验、技能不足的影响,孩子反倒不知如何下手,产生畏难情绪,于是会向老师求助。

教师首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适宜幼儿大胆表现、自由创作的活动空间与材料,如在活动区提供大的画板、画架、长卷画纸、各色颜料、各种毛笔、彩笔,满足幼儿自由涂鸦的需求;投放一些易操作的材料,如印章、泥工模板、撕纸图案(缝纫机砸过的带针眼的边线)、可任意添画的作品等,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以幼儿感兴趣的口吻指导游戏,如:“小熊嘟嘟饿了,我们一起给他做好吃的吧。

”以小厨师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捏泥,做面条、汤圆等。

教师的积极参与、热情鼓励的话语,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减轻幼儿的畏难情绪,有助于幼儿大胆创作。

3.幼儿对新材料不感兴趣怎么办?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供幼儿进行美劳活动,随着区域活动材料的不断更新,发现有的孩子总是选择玩过的材料,对新材料好像不太感兴趣。

可能是教师虽然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但是没有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材料的提供,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丰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投放材料;结合近期目标投放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投入;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安全性。

材料的投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新材料投放之前,教师要对新材料进行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要求,使幼儿对新材料有所了解,这样,将会避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应随时指导。

通过观察记录,对幼儿进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针对个别幼儿进区活动加以调整,吸引个别幼儿到美工区来活动(有的幼儿很少来美工区)。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材料是否一致,检验材料的层次性,通过材料的层次性简介指导幼儿活动。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是否喜欢到这个区来,弄清不喜欢的原因,以此来验证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使教师有目的地投放材料,鼓励幼儿大胆使用材料,并帮助幼儿努力创新。

4.幼儿不动笔画画,怎么办?首先,孩子对绘画内容和材料不感兴趣,没有绘画的愿望;其次,孩子的绘画技能水平有困难,缺乏信心不敢动笔绘画。

可以通过适当变换绘画的方法和形式与其它活动结合,激发幼儿兴趣,从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入手,比如《喜洋洋和灰太狼》、《奥特曼》等等,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形象,带孩子参观动物园等孩子喜欢的地方,出发之前就可以告诉他:“参观回来后,要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画”。

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孩子绘画的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他的观察能力。

教幼儿一些绘画的简单技能,当他敢表现时,抓住其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断表扬,帮他建起自信心。

诙谐、夸张、指向性强的表扬语往往能鼓励幼儿将画面不断丰富。

如画太阳指导幼儿:“你今天真敢画,如果把太阳再画圆一点,太阳就更亮了,照的身上更加暖和了。

”……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画老师很欣赏、很理解,这时孩子在绘画时会更加大胆自信。

5.幼儿从来不去美工区,怎么办?美工区是相对比较安静的区域,在其中游戏孩子需要动手操作,在区中会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因此一部分幼儿一方面可能是害怕遇到困难,另一方面可能是没有自是女孩子,建筑区中多是男孩子,还有可能是区域中的材料和工具没有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地更换或添减,对孩子来说没有新鲜感,也会导致孩子不喜欢到美工区游戏。

老师要细致观察幼儿是否出现了以上的情况,不要盲目的硬性要求孩子玩哪一个区,也不要阻拦孩子换区活动。

老师可以在每次活动区总结中着重讲述美工区的成果和区中发生的事情(成功的、失败的都要说,帮助幼儿认清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精力,失败了不沮丧等),引发幼儿参与美工区的兴趣。

另外,老师要根据幼儿的操作需要增添整理区域中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并向孩子们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用法,使孩子们对美工区产生持续的兴趣。

6.有的孩子说的很好,画面却不丰富,怎么办?细致地观察与回忆。

在指导孩子绘画时,如果是画物时,应先引导孩子细致地观察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上面的花纹和颜色变化等,并引导孩子说一说物体所处的位置,在它的周围还有什么,这样,孩子在表现时画面就会丰富起来。

如果是画事,就要引导孩子仔细回忆事情的细节,并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孩子在表现时画面就会丰富起来。

欣赏大师的作品。

平时应多引导孩子欣赏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或者优秀的儿童画,帮助孩子理解,什么叫画面丰富,什么叫细节描绘,这样,他们有一些感性认识,在绘画时,才能学会用细节描绘来丰富画面内容。

优质的引导。

在孩子想象与表现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启发十分重要。

同样是画“鸟”的活动,方法一是:“今天我们画小鸟,小鸟长得什么样呀?”然后分析小鸟的外形特征;方法二:给孩子讲“小鸟比美大会”的故事,描绘了小鸟来参加比美大会的情景。

在第一种教学方法下,孩子只画出了小鸟的基本外形;而在第二种教学方法下,孩子不仅把想象中的比美大会画了出来,还把每只鸟进行了细致的装饰。

利用作品分析,丰富画面内容。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用语言补充作品中没能表达出的内容。

因此,孩子的作品完成后,应让孩子多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在画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有时会讲出一些画面上没有的内容或情节,这时,可以鼓励孩子将这些内容和情节添加到画面上,是画面更加丰富。

编者:青岛市海伦路幼儿园赵俏青岛市市北区桦川路幼儿园崔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