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解读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解读
马克思反对柯瓦列夫斯基把各个古老民族的 社会历史演变同西欧作机械类比的做法。 马克思不同意柯瓦列夫斯基把印度在上述是 其中发生的土地关系上的变化看作“封建 化”。因为印度不存在“农奴制”。 印度集权君主制的存在阻碍了印度社会向西 欧那样的封建国家演变,并且使农村公社的 社会职能变为国家职能。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
马克思“打算联系他的……唯物主义的历史 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 果”,但他没来得及写出系统的著作就逝世 了。 他的这个遗志是由恩格斯完成的。恩格斯 1884年写成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 恩格斯说,这是他为“亡友”所做的工作。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 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 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 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 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 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 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为什么? 前苏联学者的解释:这是马克思“不可饶恕 学究气”。
出版和反响
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对马克 思的晚年笔记进行编纂、注释,并写上长篇 绪论,在荷兰公开出版,书名为《卡尔·马克 思的社会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的出版,在西方学术界 引起一定的反响。 有人认为,马克思放弃了他的社会发展学说。
在2月底3月初的初稿中,马克思认为,俄国 农村公社历史环境在欧洲是很独特的。他写 道:“在欧洲,只有俄国的‘农村公社’在 全国范围内广泛地保存下来了。因此,它目 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它和资本主义生 产的同时存在为它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 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 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 极的成果。”
第二节《古代社会史笔记》解读
一、《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所有 制〉一书摘要》解读
他翻译、摘录了柯瓦列夫斯基著作中有价值 的具体材料。同时也在不少问题上提出了重 要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关于前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理论。马克思在摘要中考察了 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地在欧洲殖民主义者统 治之前的土地关系,肯定了农村公社是土地 的主人,并否定了国君是土地的唯一所有者。
第四节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意义与 启示
意义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过两次重大的深化。 第一次,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 后。 第二次,在1871年巴黎公社以后。
启示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晚年放下《资本论》第 二、三卷的整理定稿工作,而把研究的重点、 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转向。大概说来,似乎在 四个方面进行了转向:第一,由西方转向了 东方;第二,由现代资本主义转向了前资本 主义以及史前社会;第三,由城市工商业转 向农村公社、土地制度等;第四,由经济、 政治(阶级斗争)的研究转向对人类整个社 会结构、文化结构的总体研究。
1882年,马恩给《共产的宣言》俄文版作序。 俄国公社这一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虽“大半 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但“已经大遭破 坏”。因此要使得俄国公社这一原始土地公 共占有形式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 共占有形式,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卫当 时的公社免遭进一步破坏。对此马克思提出: “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人类学笔记中的俄国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探索
1877年11月,马克思在《给〈祖国记事〉编 辑部的信》中提出了严重的告诫,反对人们 用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去认识世界其他地区的 古老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1881年的2月16日查苏里奇给马克思写的信。 在这封信中,查苏里奇请求马克思谈谈他对 俄国历史发展的前景和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 看法。
谨慎的结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 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 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 发展的起点。”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正如无产阶级本身一样,也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没有一个别的国家像俄国这样,当资本主义社会还 处在原始蒙昧状态的时候,资本主义的寄生性便已 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 俄国的公社所有制早已度过了它的繁荣时期,看样 子正趋于解体。……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挽救俄国 的公社所有制,使它有可能变成确实富有生命力的 新形式,那么这正是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
他在1881年3月给俄国革命者查苏利奇的回 信中又断然声明,他的关于资本主义产生的 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 古老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只能根据各国 的历史特点作出判断。
1877年11月,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 部的信》中,针对米海洛夫斯基对《资本论》的不 正确理解写道:“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 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 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 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 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 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 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 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在这篇笔记中写下了很多评注,除对摩尔根 著作中的问题作进一步说明外,还对他的某些论点 作了重要的纠正、发挥和补充。例如,马克思纠正 了摩尔根把取火当作人类早期的次要发明的观点, 指出,“与此相反:一切与取火有关的东西都是重 要的发明。”马克思否定了摩尔根的人类已达到 “绝对控制”食物生产的说法。对于摩尔根的亲属 制度、亲属称谓落后于亲属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作 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概括,指出,“同样,政治的、 宗教的、法律的以至一般哲学的体系,都是如此。”
摩尔根通过自己长期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 了无阶级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证明了母 系氏族(以后转变为父系氏族)是原始社会 的基本单位,阐明了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在 原始社会中的作用。说明了私有制的产生导 致专偶家庭的产生和文明社会的建立。
摩尔根原著的结构,是从生产技术的发展到 政治观念的发展,在到家庭形式的变化和私 有制的产生,而在马克思的摘要中,这种结 构则被改造为从生产技术的发展到家庭形式 的变化到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这样就纠正 了摩尔根唯物主义观点的不彻底性,体现了 唯物史观的观点:原始社会建立在良种生产 及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的基础之 上;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和国家,导致了氏族 社会的灭亡。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解读
第一节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 的写作与出版
一、写作
《古代社会史笔记》收录了马克思于1879— 1882年所写的五篇读书笔记。 晚年多病的马克思,在自己“一生黄金时代 的成果——《资本论》”仅仅出版第一卷,还 余下大批的手稿的情况下,终止了整理书稿 的工作,开展了对人类历史学的研究,给我 们留下了卷一浩繁的《民族学笔记》和《历 史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