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核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指标;(2)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
重点及难点:1、GDP的五点含义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由于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已在第一章“绪论”中讲授,因此,本章从第二节开始。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熟练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掌握)GN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指本国居民在国内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DP以国境为统计标准,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支出法的含义(掌握)支出法是指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与净出口这几方面的总和。
二、收入法的含义(掌握)收入法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本节主要知识点: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三、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四、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本节主要知识点: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掌握)从支出看:Y=C+I从收入看:Y=C+S储蓄-投资恒等式:I≡S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掌握)从支出看:Y=C+I+G从收入看:Y=C+S+T储蓄-投资恒等式:I+G≡S+T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名义GDP的概念(理解)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实际GDP的概念(理解)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基期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三、GDP折算指数 = 名义GDP/实际GDP(掌握)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简单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的决定。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使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来决定国民收入的方法;(2)四种乘数的推导及说明。
重点及难点:1、乘数原理2、使用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第一节均衡产出本节主要知识点: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了解)二、均衡产出(熟练掌握)三、均衡产出的简单模型S=I(掌握)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家庭消费函数(熟练掌握)(一)消费函数(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三)平均消费倾向二、储蓄函数(熟练掌握)(一)储蓄函数(二)边际储蓄倾向递减(三)平均储蓄倾向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熟练掌握)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本节主要知识点: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熟练掌握)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熟练掌握)注意结合图形和案例进行讲解第五节乘数论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投资乘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投资增加时国民收入成倍增加的原因(理解)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本节主要知识点:税收为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加入政府部门,在单一的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模型(熟练掌握)二、G、T等改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掌握)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本节主要知识点:本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下四个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及其推导:Kg=1/(1-β)二、税收乘数及其推导:Kt=-1/(1-β)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及其推导:Ktr= β/(1-β)四、平衡预算乘数及其推导:Kb=1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介绍IS-LM模型的基础上,对包括货币市场在内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IS -LM模型;(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重点及难点:1、IS-LM模型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投资与利率(熟练掌握)二、资本边际效率(掌握)(一)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第二节IS曲线本节主要知识点:一、IS曲线及其推导(熟练掌握)二、IS曲线的斜率(熟练掌握)三、IS曲线的移动(熟练掌握)第三节利率的决定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熟练掌握)二、货币需求函数与流动偏好陷阱(熟练掌握)三、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熟练掌握)第四节LM曲线本节主要知识点:一、LM曲线的定义(熟练掌握)二、LM曲线的斜率(熟练掌握)三、凯恩斯区域与萧条区域(熟练掌握)四、LM曲线的移动(掌握)第五节IS-LM模型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决定(熟练掌握)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掌握)第六节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本节主要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凯恩斯提出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三、流动偏好规律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本章主要阐释西方学者如何运用 IS -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效果,以及所采用的政策工具。
重点及难点: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2、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其大小的因素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概念(熟练掌握)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利率、储蓄、投资、GDP的影响(掌握)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财政政策效果(熟练掌握)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熟练掌握)三、“挤出”效应(熟练掌握)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货币政策效果(熟练掌握)二、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熟练掌握)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本节主要知识点:一、适应性货币政策(掌握)二、各种政策混合使用时,对产出和利率的影响(理解)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
重点和难点:1、货币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器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熟练掌握)(一)充分就业(二)价格稳定(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二、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财政政策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熟练掌握)二、财政政策工具(熟练掌握)三、自动稳定器(熟练掌握)四、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了解)五、几个概念(掌握)1、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2、紧缩性缺口和膨胀性缺口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第三节货币政策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银行制度(二)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二、货币创造乘数(掌握)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熟练掌握)四、货币政策局限性(了解)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和第五节金融衍生品市场在货币银行学中进行详细讲授,本课程中略去。
第六节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本节主要知识点: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了解)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了解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及成因,并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
重点及难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第一节总需求曲线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总需求概念(熟练掌握)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理解)三、从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了解)四、财政、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理解)说明:为了加强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把书上第二节到第六节的内容归纳为一节,即对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总供给的概念(掌握)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理解)三、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理解)第七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理解)二、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掌握)三、长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掌握)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法,并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重点及难点:1、通货膨胀的成因2、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说明:由于关于“失业”的内容已经在“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中有过相关论述,所以,本章应将重点放在对通货膨胀的讲解上,将有关“失业”的知识作为复习内容。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失业的数据(理解)二、失业的分类(理解)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了解)说明:由于课时原因,第二节关于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可以略去。
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失业的影响(掌握)二、奥肯定律(理解)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本节主要知识点:一、通货膨胀的数据(熟练掌握)二、通货膨胀的衡量(熟练掌握)三、通货膨胀的分类(熟练掌握)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本节主要知识点: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熟练掌握)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熟练掌握)三、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熟练掌握)四、结构型通货膨胀(熟练掌握)五、惯性的或内生的通货膨胀(熟练掌握)第六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本节主要知识点: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熟练掌握)1、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2、有利于企业家,不利于工人3、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熟练掌握)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了解)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理解)三、三个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看法(掌握)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介绍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着重说明国民收入在长期的增长与波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2)了解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重点及难点:1、哈罗德-多马模型2、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注意结合宏观经济现象讲授。
第二节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本节主要知识点: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渊源(了解)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理解)三、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掌握)(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二)经济增长的特征第三节增长核算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增长核算方程(了解)二、增长的经验估算(了解)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掌握)第四节新古典增长理论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基本内容(理解)二、增长率的余值法(理解)三、模型的意义(理解)四、黄金分割律(掌握)说明:第五节、第六节专为经济学院学生讲授。
其他专业学生可以略去。
第七节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本节主要知识点: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熟练掌握)二、经济周期的类型(熟练掌握)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内生经济周期理论(掌握)1、纯货币理论2、投资过度论3、消费不足论4、心理理论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掌握)1、太阳黑子理论2、创新理论3、政治周期理论第九节乘数—加速数模型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加速原理(掌握)二、乘数—加速数模型(掌握)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与共识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体系及政策主张上的主要区别,使学生熟悉这两大西方经济学中的最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