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手一儿在儿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生儿期又是生理功能进行调整适应宫外生活的时期,掌握新生儿期的特点,对医疗、护理、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
先将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报告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频繁培训时间短。
新生儿护
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
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
1.2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
由于新生儿的基
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1.3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
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
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增多,病房拥挤,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1.4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元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
且繁杂、琐碎、液体滴速要求高,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
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
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1.5药物外渗:新性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
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营养确何热卡的供给。
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力月西、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养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作为新生儿护士必须具备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学全调适自己的心态,要学全换位思考,掌握与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得到家属的尊重和理解,让家司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防止配奶污染。
喂奶时不可离开患儿。
患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及安全。
正确进得护理记录。
加强对床栏的性能
检查。
抽血标本时,防止新生儿坠床,同时压迫抽血部位以不出血不止。
并动态观察抽血部位有无继续出血。
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远经外抢救台,建立箱温巡视登记本并记录。
患儿异常哭闹时及时评估找出原因给予及时处理。
2.3 加强院感管理:工作人员入病室前更换清洁工作服。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每护理一个患儿前后应洗手,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
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以防交叉感染。
病室保持清洁。
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
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病儿应分室居住,床位隔离,发生传染病时应严格进行隔离,必要时病房进行检疫消毒。
2.4 帮助护士减轻压力:医院领导重视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
配备足够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
给予新生儿护士以肯定的评价,适当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减少监护室噪音,减少工作量。
2.5 输液部位的评估和观察:新生儿输注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之前,首先加强局部静脉状况和全身情况的评估。
早产儿应用脐静脉插管、静脉务件允许可实施PICC,血管活性药物严格按医要求的滴速,加强巡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渗、漏、肿胀、若有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渗、漏部位予以硫酸镁湿敷或酚妥拉明局部湿敷,并积极观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