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 摘要:随着有机溶剂应用的日益广泛,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职 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事故,探讨了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特点,并对如何有效预防职业性有机溶剂中 毒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如可以通过改革工艺,加强通风排毒等措施来预防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 关键词:有机溶剂;职业中毒;对策 中图分类号:RB5.1 文献标识码:A
展,以前较少出现的有机溶剂中毒事件,如三氯乙
烯、三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的中毒也常见诸报道[3|。 本文就近年来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发生情况做一 简要分析,并初步探讨其防治对策。

常用有机溶剂及其毒作用特点
常用有机溶剂包括下列几类:(1)烃类:包括脂肪
烃、环烷烃、芳香烃和混合烃等;(2)卤代烃:包括卤代
点,说明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控制仍然是职业危
害预防控制领域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基层工作 中尤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3.1
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和其他任何生产性毒物的控制原则一样,在当
毒等频繁出现。三氯乙烯(triehlomethylene,TcE)是
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清洁脱脂剂,广泛应用于电子、 五金、电镀等行业。自1988年以来,广东省先后发
员依法监管,作业人员的健康权益才可能真正得到 保障。在现有经济、生产条件下,在加强宣教、普及 法律知识的同时,强力的监管仍有其现实意义,对毒 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必须在其登记、生产、使用的各 个环节做好监管工作,对生产原料严格实行化学品 登记和标签使用制度,对涉外企业进口化学品原料 尤其如此,要详细了解其中所含成分、标签说明
临时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雇佣的临时
题[25埘J,甚至因生产条件简陋而缺乏有效通风排毒
设施,导致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积聚而引发中
毒事故,在冬、春季节因防寒而关闭车间门窗导致中
毒发生的事件也较多见。另外密闭空间职业性有机
工更是不在少数[引。对农民工和临时工来说,从基 本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职业危害防护到医疗、社会 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接触有机溶剂的
作业在三资、民营和私营企业占到很高比例,这些企
溶剂中毒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目前尚缺乏密闭空
间通风排毒的有效措施,如何在不影响工艺前提下, 建立密闭空间的局部通风排毒技术,也正是预防职
业又以农民工或临时工为主ⅢJ,他们的健康、权益 等理所当然应给予更多关注。但是,与小煤窑业主
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问题类似,农民工的健康
万方数据
・4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第2卷
法人员依法行政之外,还必须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 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和生产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 性。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漠视国家的法律、 法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问题置若罔闻,职业 卫生和安全意识淡薄[25,矧,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 和I临时工的健康权益很难得到保证,我国近年来职 业中毒、速发型矽肺事件频发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只有促使企业管理人员自觉遵循法律法规,生产工
较高浓度有机溶剂气体而导致急慢性中毒的事件屡
见报道,恶性群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以苯和正
己烷中毒最为多见,且多集中在箱包、制鞋行业,私
2近年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特点
近年来,苯、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的中
表1
营及民营企业居多,见表l。由于目前我国监管、报 告系统仍不完善,加之一些业主的蓄意隐瞒,实际发 生的中毒事件和中毒人数远不止媒体曝光的数量。
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重要科研课题之一。
3.3加强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生产使用的法律监管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职业病防治 法》,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
员等各自的责任和权益,很好地推动了我国职业卫 生的防治工作。“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但 是法律的有效贯彻实施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
solVents;oeeupational poisoning;solutions
有机溶剂(o驿mic s01vents)主要是指那些可溶解 不溶于水的某些物质的液体。自19世纪40年代开 始用于工业生产以来,现今工业有机溶剂的种类已 达30000余种,其中最常用的约有500种【1|。工业 上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清洗、去污、稀释和萃取等生产 过程,也有很多作为中间体用于化学合成,如苯可用 作苯酚、苯乙烯、农药、合成树脂等的原料。近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有机溶剂的生产使用量日 益增加,因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急慢性职业中毒事 件时有发生。同时,伴随着多种经济体制的迅速发
第2卷第1期
2006年2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Joumal of
V01.2
No.1
S如ty science
and‰hnolo舒
Feb.2006
文章编号:1673—193x(2006)一0l一0045一05
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张忠彬1,孙庆云1,夏昭林2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嘲)
use
and蚴incidents
t|le
about occupational o唱aIlic sol—
d8y
by day。By
a11alysis of incidents of occupational o增aIlic sol—
vents
poisoning
h印pened in瞅蜘t
years,吐lis paper
神经的损害,导致周围神经病,患者常因此瘫痪、丧 失劳动能力。
但常由于设计或者安装不合理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同时,作业人员对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认识和自我
万方数据
第1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47・
防护意识的缺乏也是中毒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危害转嫁问题不容忽视 伴随着多种经济体制的迅猛发展,以前较少出 现的有机溶剂中毒如正己烷、三氯乙烯、二氯乙烷中
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来做好职业危害的控制工 作,而是采取短期聘用、工作一段时间后以各种借口 辞退作业人员的方式,来降低职业危害防护成本并 逃避法律责任,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 措施,以维护广大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健康
100029,Cllim); 200032,C11im)
Healtll,Fud锄utlive玛毋,Shanghai
Abs妇ct:O珞蚰ic solvents ubiquitously used p()isoning were砷or浏奶tll tlleir extellsive
are ventS
in industry.More
前的生产条件下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仍是控制有机 溶剂中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引进新的生
现以皮损(严重的药疹样皮炎)、发热、肝功能损害和 浅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三氯乙烯中毒病例120余
产设备,改革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操作过程的 自动化程度,或去除一些有毒有害因素严重的工艺 流程,淘汰一些存在问题的设备(跑、冒、滴、漏等问 题严重),则可减少甚至杜绝作业人员有毒有机溶剂
近年媒体曝光的部分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事件
许多有机溶剂如苯、正己烷等的毒性特点决定 了它们会给中毒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给家庭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目
2.2工程技术、个体防护问题突出
近年频发的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事件表明,除
了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使用高毒原料这一普遍 原因之外,缺乏有效的通风排毒这一工程技术措施 和必要的个体防护也是发生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
安全问题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屡屡
发生的有机溶剂中毒事故中,外来农民工占据了相
当高的比例,应当予以更多关注并采取治理措施。 3对策初探
有机溶剂应用日益广泛的现状和职业中毒特
力。我国人口众多,企业数量巨大、性质多样,监管 力量相对不足仍是目前职业卫生领域较为突出的矛 盾。如何更好地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除了要求执
特点。 2.1群体中毒事件多发。后果严重
加其他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或影响到 个体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心理一,8I。职业接触有机溶剂 正己烷、甲苯、甲基乙基酮,还可使颊细胞微核发生率 增高[91;而低浓度苯系有机溶剂则具有轻微的促进职
业人群老龄化的作用【10f。
由于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因吸入含有
giVes a嫡ef intIoducti伽of
as
chaLact耐stic
0f
solVentS poisoning and its to prevent and con缸D1.such Key
wo戏Is:唧ic
Ie姗Ilg
occupational叫笋mic
tlle craft,sⅡ℃ngtllening tlle ventilation,etc.
重要工程技术措施,也是降低作业场所有毒有机溶 剂的浓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很多有机溶
剂作业场所存在通风设计、安装不合理的问
分散在不同的作业场所。截止到2004年,从农村流
入城市的人口已达到上亿人的规模忸J,而在乡镇企
业从事工业劳动的农村劳动力也有1.36亿之 多【21I。经济体制改革后,在国营企业内部存在很多
害程度更是大大降低。 3.2加强通风排毒,降低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的浓度 有机溶剂因沸点较低,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 高温天气尤其如此,因此,通风排毒是其危害控制的
不平衡,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
潜在的危害转嫁问题h2川。 2.4农民工和临时工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人城镇并
‘m龇铆m刺c of仪℃uIm廿伽al伪翟aIlic
(1.C}lim
AcadeIny of
solV姐lts
pI喊如面堍aIld
its
pl屯ve埘on
and。0咀打o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