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季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和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且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深切的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可谓难关重重,这里的难关就是本节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平形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说说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1.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3.巩固练习、强化认知,4.总结梳理、畅谈收获。
(一)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话题引入:谁能说说什么是平行线?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刚刚学过,学生不难讲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2、随后教师PPT显示两组平行线,并把他们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尝试举例,根据课本提示会说出伸缩门的铁条,楼梯上的围栏,停车位的框框等都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板书(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本板块的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
(二)第二板块: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个板块我将分成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1、第一个层次: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后进行汇报:学生会说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分别相等。
通过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
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第二个层次: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通过以上小组合作和汇报交流,让学生们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教师追问: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随后出示三个图形,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本层次的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
3、第三个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师: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2)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操作,画出量的线段。
(3)老师追问: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得出结论: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且有无数条这样的线段。
(4)教师随后引导总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画一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平行四边形高的作法,掌握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两条不同长度的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第四个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
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2)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会说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每条边的长度不变,周长不变。
(3)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板书:易变形)
(4)教师继续提问:这种不稳定性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吗?
(学生会回答汽车间的保护网,伸缩门、升降机等。
)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
](三)第三板块: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本板块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1)做一做课本第64页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2)做一做容易让学生混淆的三个判断题,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②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
③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
(3)第三、延伸拓展题,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并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第四板块:总结梳理,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聆听,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