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车辆的制动和转向系统的正确检验和鉴定

事故车辆的制动和转向系统的正确检验和鉴定

事故车辆的制动和转向系统的正确检验和鉴定论述事故车辆的制动和转向系统的正确检验和鉴定一文/郭东辉张英文仲昭志张坤王东良(哈尔滨,161000)内容提要:在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的安全性能的司法鉴定中,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最基本的项目,也是关键性的检验和鉴定活动.本文拟从车辆构造原理出发,结合有关的标准和运用的实践,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科学,准确,系统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汽车的转向和制动的检验和鉴定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引起汽车技术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司法检验和鉴定行业的重视.关键词:事故车制动和转向检验鉴定一,对制动和转向系统检验和鉴定存在的缺失2010年9月3日14时40分左右,在长春市绕城高速公路哈尔滨方向164公里+50米处,一辆由哈尔滨至青岛的卧铺客车左前轮爆胎,导致转向和制动失去控制,客车冲过隔离护栏后驶入对向车道,与辽宁省某物流有限公司的挂集装箱半挂货车正面相撞,两车起火并燃烧,造成多人死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这个案例的教训,再一次证明了轮胎技术状况与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密不可分的利害关系.但是,目前无论是对汽车的安全技术条件检验,还是对事故车辆的的检验和鉴定过于简单,经常采取就事论事的片面方法下结论,其结论也就经常受到质疑,出现重负检验和鉴定,案件迟迟得不到解决也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原因固然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有些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机构片面理解标准,在实施标准时删繁就简,对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的检验和鉴定,开展的4己项目和采用的方法过于简化,检验和鉴定多是以偏概全:对具有行驶能力的机动车,仅仅是因地制宜利用便携式制动仪,测量制动协调时间,制动距离和平均减速度(MFDD),忽略了"路试检验制动性能应在平坦(坡度不应大于1%),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不应小于0.7)上进行等规定,条件和能力的缺陷必然造成结果的偏差.对失去行驶能力的车辆的检验和鉴定也只是把车轮卸下来,只是拆解车轮制动器,查看制动器内摩擦件的是否完好就下结论.这种以一般窥全貌,难免挂一漏万的检验和鉴定,又怎么能检验到车辆真实的技术状况呢?(现代桥车的制动系统的基本构造原理)制动系统是由制动动力源(介质分为液压或气压两种方式),制动操作机构,制动管路,泵阀,到制动器和辅助和助力装置,乃至制动缓解设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整个系统互相制约,缺一不可.例如气压制动空压机失效或液压制动储液罐的制动液变质或缺乏,泄露,制动管路松旷或堵塞. 制动管路就会产生空气阻力,制动就可能失灵;制动泵阀损坏,也可造成制动失灵.再如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距离过小,制动肯定拖滞,制动力肯定不足;自由行程过大,制动肯定延缓,制动距离竹地板,注定会加大,造成制动效能下降乃至停不下来车.在这种异常情况下的制动器,无论是毂式制动器,还是盘式制动器,摩擦件往往是完好无损的,但是制动性能确实不合格.最近我们对一起三车连撞的交通事故进行司法鉴定时即发现其中一辆肇事车,制动器摩擦件正常,制动液储液罐内制动液严重不足,制动总泵存有大量空气,导致制动失效.仅凭路试检验制动也不全面,因为路面条件比较复杂,气候条件未必都符合要求,鉴定人员驾驶技术差异很大,特别是反应速度和把握仪器操作的时机,都存在着差距,过程或方法的不严密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结论的正确性.路试虽然可以与检测线互相验证手段,但是路试对路面条件, 试车环境以及使用的便携式制动仪及踏板力计和检验员,驾驶员的动作配合等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现在开展路试的条件基本是就地试车,规定的约束条件的缺位,鉴定的结果就很难准确.对于在交通事故中丧失行驶能力(GA/642-2006)从项目到方法都有明确规定.但是缺乏可操作性,例如该标准要求"原厂技术条件"对于在用车,特别是老旧车辆,根本很难查到"原厂技术条件".在这种技术数据和技术参数无从查找的背景下, 如何开展对失去行驶能力的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呢?现在,通行的作法是只凭车轮制动器摩擦件之间的配合程度和有无油垢,缺损,沟槽深度和摩擦块(片)厚薄,有无沟槽和油污,方向盘的最大转动量是否合乎标准,来评价制动和转向系是否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 2004).而对制动和转向系统的零部件性能检验和鉴定,则很少涉及与制动和转向系统相关的车轮(轮胎)和悬架系统.把事故车辆的制动系统或转向系统与走行系统(轮胎,悬架)分割开来,把某一系统与之相关的系统分割开来的作法,必然出现结论上的偏离.例如,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协调时间,制动效能的抗热衰或水衰的衰退性以及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性来评价的.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止行驶的能力,包括制动力,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抗热衰性是指汽车高速制动或短时间制动频繁重复制动或汽车驶下长达坡路连续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的稳定性则是指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是汽车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行驶的能力. 决定汽车制动效能的汽车制动系统按车类型的不同及制动构造的差异,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制动形式,即液压式制动,气压式制动和液气混合制动,把事故车辆的制动系统或转向系统与走行系统(轮胎,悬架)分割开来,把某一系统与之相关的系统分割开来的作法.必然出现结论上的偏离.'.'.20'102I43—1l..'—J论述其中还有带ABS(制动防抱死装置), ASR(驱动防滑装置)和EDR(巡航平衡装置)等电子控制系统配合和控制汽车的行驶与制动状态.汽车特别是轿车常规的制动系统是由ABSECU,制动踏板,储液罐,电动机,液压泵,液压泵单向吸入阀,液压泵排出单向阀,管路,分配阀,分泵,制动器以及制动蹄或制动钳的缓解和位机构等组成.气压制动是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筒和排气阀,油水分离器,制动气压表,制动管路,制动踏板,制动气室,制动器(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等组成).也就说,制动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制动性能优劣取决于制动的整体效能,它不可能以一般一窥全貌,究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检验,既不完整也不科学,这样检验的结论是难以接受的.汽车的转向器关系到行车安全,基本构造如图所示,带转向加力器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示意图1一车速表2一电控装置3一储油罐4一集油泵5一齿轮齿条式转向机6一电液传感器7一带缓冲器的万向轴对转向系统的检验鉴定也是如此简单,检验人员往往只把方向盘左右转动,甚至连上下是否存在间隙都不去检查,就轻易下结论.有些检验人员虽然利用方向盘自由转动仪对方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进行测量,但是对方向盘是否"具有具有转动车轮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和是否符合"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不做确定.对转向系的操纵,传动和执行三个环节不能逐一检验,例如转向柱,专向器,横直拉杆,转向臂, 44AUTO&SAI转向球,节,销等零部件,对带助力装置的转向机,对转向系统的转向力和自动回正能力不检验,就难以对转向系统是否具备"保持直线行驶和转动车轮的能力"作出全面缜密,科学准确的检验和鉴定.只限于制动装置或转向系统零部件是否完整?制动器内的制动摩擦片(块)与制动鼓(盘)的间隙是否合适?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制动管路和接头是否漏气(油)?制动踏板工作行程是否符合标准?对转向系统的检验鉴定,也只是看看或者量量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不捡验方向盘和转向柱纵向是否有间隙,就轻易下结论.必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误判断, 致使原本很简单的道路交通事故调而不解,甚至重复鉴定的案例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二,必须重视各系统零部件之间的相关性,完整准确开展检验和鉴定汽车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构成体,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互相配合,科学组装而成的,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组合,汽车的构造都是由发动机, 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等四大部分构成,但是它们之间分工不分家,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作为汽车与地面唯一紧密接触,依靠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和摩擦力行驶或停止,汽车的制动效能和转向性能,一刻也离不开轮胎与路面作用的发挥,因此,虽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 2004)制动系或转向系里虽然都没有把轮胎性能和规格及胎冠花纹沟槽的深度以及轮胎气压的规定,但是轮胎技术状况对行驶性能和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制约性是真实存在的.轮胎好比人的脚和鞋子,鞋子不合脚,人就走不快,走不正.同样轮胎不合格,车辆行驶就会出问题,《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对轮胎的安全技术条件有明确规定:同一轴两端的轮胎规格,花纹,气压必须具有一致性,否则同一轴两端轮胎与路面附着系数就自然不能一致,制动就会产生侧滑,转向车轮不准是由能够使用翻新胎,胎冠花纹沟槽深度不准小于1.6mm等等.所以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人员检验鉴定转向系统或制动系统时,必须检验和鉴定轮胎,否则转向系统的装置再好,制动系统再灵敏,制动和转向系统也不能保证安全. 这样的案例很多,许多事故恰恰出现在轮胎不符合规定,特别是高速公路70%以上的汽车事故是由轮胎引发的. 最近长春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再一次证明轮胎对制动和转向系统的制约作用何等重要.再如,汽车的悬架是承载车身与车桥之间所有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其功能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传递到车身上,以保证车辆行驶和制动的正常性.直接关系到行驶,制动和转向是否平顺和侧滑以及转向和制动的是否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在检验制动和转向系统时,也不可忽视对悬架系统技术性能的检验和鉴定.悬架系统承上启下,稳定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悬架故障引起制动或转向失灵的案例屡屡发生,往往只检验和鉴定制动或转向,忽视对肇事根源悬架的检验和鉴定, 当事人对这样的结论不认可是必然的. 三改进的措施和应对的方法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是一项严肃的司法鉴定,不仅关系到责任的正确认定,使交通事故事故得到合情,合理的调节和判决,而且更要真实地揭示事故发生的原因,促使更多的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籍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所以,对交通事故车辆的技术检验也好,司法鉴定也罢,决不能"删繁就简"随意简化程序,更不能以一般窥全貌.而应当认真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根据汽车的构造原理,与时俱进的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仪器设备,采取量化检验和鉴定,尽快告别凭经验和猜想的检验和鉴定方式,以立体思维方式,构筑全方位的系统的缜密的检验和鉴定模式.对交通事故车辆的检验和鉴定应当是系统的思考,全面按标准,逐项排查,重点突破,决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尤其是要努力学习,提高应对汽车电子化以来,新型汽车日益普及的OBD(自诊断系统),传感器,数据流,解码器的识别和应用能力.对具备行驶能力的汽车在进行外观检验和痕迹物证勘验的同时,必须要经过具备安全技术条件检验资质的检测线检检验,才能出具检验和鉴定报告. 对检验结果有异的可以通过路试方法检验,但是路试环境和测试的手段,仪器设备都必须符合《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12676. 1999)的要求.对失去行驶能力的事争/故车应当进行安全技术静态检验和鉴定,要系统,周密的对有关核相关的总成和零部件性能检验和鉴定,不仅要看有关的总成和零部件是否齐全, 外形是否完好?更要检验和鉴定有关的零部件的性能是否有效的发挥作用,检验和鉴定的结论作为法律证据之一,一定要经得法律,标准和科学技术的推敲,也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当然,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事故车安全技术检验和司法鉴定的监管力度, 依靠类似中国质检协会机动车安全检验专业委员会这样的智囊团和参谋部,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标准规范,促进从业机构持之有据,行之有效乃是当务之急的积极措施.只有科学,完整,准确检验和鉴定的的结论,才能为交通事故的合理解决,为司法公正提供实事求是的法律证据,才能减少和杜绝重复鉴定,久鉴不决的顽疾,,才能使每一起交通事故都能产生汽车社会的警戒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类似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礴I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