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建设工程指挥部,主要负责资金筹借、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地方协调等工作,并负责招标及合同管理,指挥部主要由办公室、工程部、技术部、机材部、监理部、实验室等组成。

(1)施工前期准备工程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施工经验丰富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

安排详细的施工计划,将专用设备及经验丰富的队伍投入到本工程中。

(2)人员物资及机械设备进场计划人员物资及机械设备进场,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和业主或建立工程师要求为原则,可按工程进度计划分期分批进入施工现场,并随工程进展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3)临时设施建设临时设施布置以少占地和投资少,方便施工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和民房,以减少临时工程量。

为尽快展开施工工作面,首批人员进场后,立即着手修建临时工程,做到“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场地平,临时工程所需的材料就近采购,并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施工便道必须在工程实施前贯通以用来运输施工设备,路基填料和其他材料,在公路路基形成后,局部可以利用路基作为运输材料和设备的便道。

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须在工程准备阶段即开始在公路路线附近设置施工用临时便道、便桥。

(4)技术准备第一批施工人员进场后即开始进行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工作分为内业和外业两种。

内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认真学习施工规范、审核施工图纸、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编写开工报告等。

外业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交桩及复测,测设桥涵中心线、陆中线、路边线、用地界,调查各种工程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编写试验报告,并进行合格性分析等。

(5)物资准备工作先遣人员进驻现场,10天内做出材料供应计划,确定工程所需用钢材、木材、水泥、油料及就地材的供货地点、数量,以汽车运输方式运输,建立完善的检测试验手段,保证按期开工。

(6)清理现场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首先进行物探,确定地下设施的准确位置,然后开始施工场地的清理工作,严格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清理工地范围内阻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以及丛林树木、树墩、树根等。

迁移管线或拆移设施,为临时和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7.对各项工程的施工要求1.脚手架施工前应根据构筑物的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脚手架构架形式,施工中,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对方模板、钢筋等物料。

严禁在脚手架上栓缆风绳、架设混凝土泵、泵管和起重设备等。

落地式脚手架的基础应坚实、平整、不积水,满足脚手架荷载设计值的要求,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和纵、横扫地杆。

当脚手架支搭于构筑物上时应对其结构进行验算,确认安全。

脚手架支搭前应检查杆件及其配件,确认合格。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杆件及其配件。

脚手架必须由架子操作工搭设和拆除。

架子工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体检,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进行脚手架作业。

架子操作工搭设、拆除脚手架,必须设专人指挥。

指挥人员应为操作技能较高的架子工。

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风力六级(含)以上、高温、大雨、大雪、大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脚手架搭设、拆除等作业。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每搭设一步,应按相应规定检查架体质量,发现超过允许偏差值,必须立即纠正。

作业平台上的脚手板必须在脚手架宽度范围内铺满、铺稳,距墙面不得大于20cm。

高度超过3m时,作业平台下应设兜底水平安全网或在其下一步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防护层。

设置水平安全网,双排架内侧与墙面间无法设置时,可铺设脚手板。

作业平台与斜道临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 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立杆内侧。

2 防护栏杆必须设两道,上杆高应为1.2m,下杆高应为70cm。

3 挡脚板高度不得小于18cm。

上下脚手架必须设置斜道、安全梯等攀登设施。

攀登设施应坚固,并与脚手架连接牢固。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停用较长时间后,前必须对架体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工程完成后,不需脚手架时应及时拆除,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 拆除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设安全标志,并由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

2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时,其高差不得大于两步。

3 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架体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

4 严禁敲击、硬拉杆件和配件。

5 严禁抛掷杆件、配件。

6 被拆除的杆件、配件应分类码放整齐,及时出场。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的设置应遵守下列规定:(1)立杆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底座上缘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固定在仅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其高差不得大于1m;且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并与相应立杆固定;靠边坡上缘的立杆轴线与边坡上缘之距不得小于50cm(2)脚手架地层步距不得大于2m。

(3)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构筑物可靠连接。

(4)立杆接长除顶部可采用搭接外,余者均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并符合下列要求:1)对接时,其接头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时,其长度不得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得小于10cm。

模板与支架周转使用的组合钢模板、钢管支架及其配件,使用前应经检查,不得有裂纹、变形和腐蚀等缺陷。

加工场内成品和原材料码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加工场内原材料和模板、支架、分跺码放平稳。

成品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方木、板材垛高不得超过4m,钢材垛高应由地基承载力确定,却不宜超过1.2m。

每排垛间应设运输通道,其宽度应符合相应运输车辆的要求。

下班前,应将加工场的锯末、木屑、刨花等杂物清除干净,并应运至废料场妥善处置。

安装模板、支架应由作业组长指挥,作业人员应协调一致。

安设模板、支架过程中,应及时架设临时支撑,保持模板、支架、拱架的稳固。

下班前必须将已安装的模板、支架固定牢固。

安装模板应与钢筋工序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工序结束后安装。

支架立柱应置于平整、坚实的地基上,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扩散压力。

支架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

支架的立柱应设水平撑和双向斜撑,斜撑的水平夹角以45﹪为宜。

立柱高度在5m以内时,水平撑不得少于两道,立柱高于5m时,水平撑间距不得大于2m,并在两水平撑之间加剪刀撑。

多层支架的立柱应竖直,中心线应一致。

支架高度超过10m应设一组(4~6根)缆风绳,每增高10m应增设一组。

缆风绳与地面夹角为45﹪~60﹪,缆风绳和地锚应安设牢固。

地锚安设处应设安全标志。

木质立柱的接头应尽量少,单根立柱接头不宜多余一个;两相邻立柱的接头不宜在同一高度上。

接头宜使用钢质夹板对接。

钢立柱的接头应用卡具或螺栓扣紧,立柱与水平撑、剪刀撑之间应连接牢固。

可调顶托、底托安装钱,应经润滑,确认旋转正常。

安装后应采取防止砂浆、水泥浆、泥土等杂物填塞螺栓的措施,并设专人维护。

支架不得与作业平台、施工便桥相连。

支架安装完成后,应对节点和支撑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规定,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使用扣件式钢管支架做模板支架时,除应遵守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按现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的规定对支架结构进行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各施工阶段荷载要求。

(2)施工前应对支架立杆地基进行应力验算,必要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3)支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杆应竖直,2m高度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5cm;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应进行校正。

立杆的纵、横间距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应进行校正。

2)可调底座的调节螺杆伸出长度超过30cm时,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3)满堂红支架的四边和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4)高于4m的满堂红支架,其两端和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5)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得大于2.5cm。

3.顶托、底托的螺旋丝杆插入立柱的长度不得小于丝杆全长的1/3。

4.连接螺旋应齐全,并紧固。

模板、支架需预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①预压前应编制预压方案,方案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②作业时应划定作业区,非施工人员严禁入内。

③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全体作业人员必须令行禁止。

④荷载应按预压方案逐级施加。

模板与支架的拆除1.模板、支架应按照施工设计规定的方法、程序拆除。

严禁使用机械牵引、推倒的方法拆除。

2.拆除前,应先清理施工现场,划定作业区。

拆除时应设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3.拆除作业必须由作业组长指挥,作业人员必须服从指挥,步调一致,并随时保持作业场地整洁、道路畅通。

4.拆除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上下多层交叉作业。

作业时应先拆侧模,后卸落拱架或支架。

落架后,应先拆底模,后拆拱架或支架。

落架作业不得影响拱架、支架的稳定。

5.模板和支架的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的特点、部位和混凝土达到的强度确定,并遵守现行《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 01-46)的有关规定。

6.拆除模板、支架时,必须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必要时应对未拆部分采取临时加固、支撑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拆除。

7.模板、支架拆除后,应及时拆卸零配件,并码放在指定地点或清运出场。

带钉木模板应及时拨订。

8.拆除作业暂时停止是,必须将活动部件支稳或固定,并确认牢固后,方可离开现场。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钢筋工程钢筋码放应遵守下列规定:①钢筋码放应符合施工平面布置图额要求。

②钢筋应按级别、种类、直径、钢号、批号、生产企业等情况分别堆放,并设分类标牌。

③码放应稳固,并应采取防止锈蚀和污染的措施,不得损坏标牌。

④整捆码垛高度不宜超过2m,散捆码垛高度不宜超过1.2m。

⑤钢筋网与钢筋骨架等的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钢筋笼的码放层数不宜超过2层。

冷拉时,冷拉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⑥卷扬机及其地锚必须安装稳固,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冷拉作业。

⑦卷扬机操作工必须能看到全部冷拉场地。

⑧在冷拉场两端地锚外应设防护挡板和安全标志,严禁人员在此停留。

钢筋加工采用机具加工钢筋应遵守下列规定:1 加工机具应完好、安装稳固、保持机身水平,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电气接线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的有关规定。

使用前应经检查、试运行,确认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