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化学豆芽”
豆芽口感松脆,而且嚼起来还很有嚼劲,深受市民喜爱。
但在选择时,要注意仔细辨别,当心“化学豆芽”。
用化肥或除草剂催发的豆芽生长快、长得好,但须根不发。
它不但没有清香脆嫩的口味,而且残存的化肥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可生成亚硝酸氨,有诱发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险。
因此,建议在选购豆芽时,最好要先抓一把闻闻有没有氨味,再看看有没有须根。
如果发现有氨味和无须根的,就不要购买和食用。
(1)色泽鉴别
进行豆芽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豆芽在散射光线下直接观察。
良质豆芽——颜色洁白,根部显白色或淡褐色,头部显淡黄色,色泽鲜艳而有光泽。
次质豆芽——色泽灰白且不鲜艳。
劣质豆芽——色泽发暗,根部呈棕褐色或黑色,无光泽。
(2)外观鉴别
取豆芽样品在散射光线下观察其外观形态。
良质豆芽——芽身挺直,长短合适,芽脚不软,组织结构脆嫩,无烂根、烂尖现象。
次质豆芽——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枯萎蔫软。
劣质豆芽——严重枯萎或霉烂。
(3)气味鉴别
进行豆芽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豆芽样品来直接嗅其气味。
良质豆芽——具有豆芽固有的鲜嫩气味,无异味。
次质豆芽——固有的气味淡薄或稍有异味。
劣质豆芽——有腐烂味、酸臭味、农药味、化肥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
进行豆芽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细细咀嚼,品尝其滋味。
良质豆芽——分别具有本种豆芽固有的滋味。
次质豆芽——豆芽的固有滋味平淡或稍有异味。
劣质豆芽——有苦味、涩味、酸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如何识别“化学豆芽”
(1) 色泽鉴别进行豆芽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豆芽在散射光线下直接观察。
(3)气味鉴别进行豆芽气味
的感官鉴别时,可取豆芽样品来直接嗅其气味。
良质豆芽——具有豆芽固有的鲜嫩气味,无异味。
(4)滋味鉴别进行豆芽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细细咀嚼,品尝其滋味。
良质豆芽——分别具有本种豆芽固有的滋味。
次质豆芽——豆芽的固有滋味平淡或稍有异味。
从人体健康的角度看,啤酒还是不含“甲醛”的好。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早就停止使用甲醛作稳定剂。
比较而言,因行业水平限制,我国在啤酒生产中,无甲醛酿造就晚得多。
应该说明的是,啤酒发酵本身,也产生极微量的甲醛,但那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避免。
我们所讲的是人为添加,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使用甲醛,多少都有残留。
为什么中国的啤酒目前还无法摆脱甲醛呢?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啤酒的生产工艺特点。
啤酒在生产过程中的多酚物质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凝聚,也就是说“储酒”时间要长,通常在储藏100天以后才能出酒,而社会对啤酒的需求量很大,于是加甲醛成了最简便最便宜,
同时又是作用最明显的一种澄清方法,因为它可以有效抑制多酚的溢出,提高非生物的稳定性,从而大大缩短出酒时间。
国家相继禁止在啤酒里使用甲醛。
但是专家说,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
由于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却不知情。
该说法迅速挑动了消费者神经,究竟是厂家有意隐瞒,还是另有原因?啤酒中含有甲醛是否安全,甲醛含量为多少才会对人健康构成威胁?
啤酒商喊冤:啤酒发酵会自动生成甲醛
有关“啤酒含甲醛”的说法让啤酒生产商坐不住了。
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刘利,否认西湖啤酒也添加甲醛。
他表示,该公司在祛除沉淀过程中采用的是“后处理技术”,根本不需要添加甲醛,因此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
”
刘利说,闹得沸沸扬扬的甲醛啤酒事件,并未影响他们的销售。
目前,其啤酒销量同比增加了20%。
西泠啤酒有限公司办公室尹主任则表示,部分企业在啤酒中加甲醛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成本,但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在啤酒中加甲醛的企业数量很少。
浙江石梁啤酒有限公司一位副总也再三声明,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绝不添加甲醛;生产啤酒所需的稳定处理,现在都在过滤的过程中进行。
他认为,啤酒中含甲醛的说法很没意思,因为甲醛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会自动生成,但量非常少,比新鲜牛奶、新鲜蔬菜、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甲醛含量都要少,所以大家根本没必要过分关注。
啤酒企业进一步解释,啤酒在生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甲醛,甲醛是细胞代谢的正常产物,广泛存在于天然食品中。
肉类、家禽、鱼和水果中均含微量甲醛,与其他天然食品相比,啤酒中的甲醛含量属于低范畴,比同时参与测定的白酒和果汁样品低半个到一个数量级,因而不应对啤酒甲醛问题做过多的渲染。
众企业表示,很难做到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甲醛,原因是啤酒要经过微生物发酵,只要存在新陈代谢就有甲醛产生。
采访中,很多啤酒业巨头都表示,在啤酒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啤酒加工企业表示,如果按生产中产生的甲醛来看,95%的啤酒含有
甲醛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不过,对于啤酒中含有甲醛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键的原因是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
中秋过后,各商场内原本堆得比人还高的盒装月饼,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未售出的月饼如何处理?这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话题。
记者近日对本市大型超市、糕点屋及月饼生产厂商走访调查后了解到,大多数品牌月饼均被拆零后大甩卖,价格最低打2折左右。
一旦月饼过了保质期,就直接退回厂里销毁,有的过期时间不长并未变质发霉的月饼,也会拿去饲养场喂鸡喂鸭。
预计有2%-3%月饼剩余
“昨天还看到没开封的月饼整箱整箱堆在柜台后面,今天路过时一盒都没了。
”中秋节刚过,就有不少网友在论坛发帖,讨论起库存月饼的去向。
有的甚至怀疑,厂家会不会将未销售的月饼回收“翻新”后,再择机出售。
记者在乐购、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了解到,中秋节前设置的月饼销售专区,在节后第一天就全部撤柜。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月饼是应景性很强的特殊商品,保质期大多在20天-2个月不等,超市事先与月饼销售、生产方签有协议,未售出的月饼节后可向厂家退货,超市不承担库存风险。
市糖制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介绍,去年本市中秋市场月饼总销售量为2万吨,节后月饼剩余量仅占总生产量的1%。
今年整个市场的相关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但估计与去年相差不大,可能今年的销售量会比去年高一点,剩余量也可能会多一点,但也很有限,可能在2%-3%左右。
至于剩余的月饼处理,冯富生表示,还在保质期内的,商家就拆零出售,优惠幅度2-5折都有,如原本100元一盒的月饼,拆掉盒子,月饼就只卖80元,再卖不动就索性对折,卖40元。
“因为节后人们再买月饼通常就是买回去当点心吃了。
”一旦月饼过了保质期,就直接退回厂里销毁,有的过期时间不长并未变质发霉的月饼,也会拿去饲养场喂鸡喂鸭处理。
“黄牛”抛售过期月饼票
昨日,记者来到福州路的“杏花楼”门店前,看到一名“黄牛”手上拿着一叠厚厚的月饼券正向行人左右张望。
记者上前问价,这名“黄牛”告诉记者,现在杏花楼礼盒月饼只有“108元”、“138元”两种,现在“108元”只卖到70元一张,“中秋节前最少卖90!”记者表示:“现在中秋节都过了,这个价格太贵了。
”这名“黄牛”拉住记者说:“如果你诚心想要,价格还能再谈!”
记者注意到,这名“黄牛”手中除了杏花楼的月饼票外,还有哈根达斯、香特莉等品牌的月饼票,但大部分月饼票实际上都已经过期了,但“黄牛”仍然在以低价出售。
不过,在
记者观察的近半个小时内,尽管路上来往的行人很多,但“黄牛”手中大把的月饼票已经鲜有人问津。
品牌礼盒“买一送一”
在南京路步行街的南新雅大酒店一楼,记者看到,各种款式的礼盒被集中摆放在一起,礼盒旁贴着醒目的标牌:“礼盒全部买一送一”,店员告诉记者,现在不仅礼盒在全面促销,散装月饼也在搞“买一送一”的活动,在散装月饼的柜台前,不少顾客都被“买一送一”的活动吸引,在门口排起了队。
南新雅大酒店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市场上的月饼保质期通常只有2个月左右,因此对于在保质期以内的月饼,节后还可以通过大幅折扣的方式继续销售一段时间,一旦月饼过了保质期,就只能卖到养殖场作为饲料或直接进行销毁了。
而杏花楼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生产企业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都已经摸索出了市场销售的规律,制订好生产、销售计划,因此节后市场上月饼的库存量并不大,杏花楼、功德林等品牌的月饼几乎都是零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