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湘美版
2.通过组图分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风格。
1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又是现代版的诠释;
2对自然环境采取保护的态度;
3整体保持古典园林的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运用现代开放式的结构;
4巧妙地借助水面,与旁边的拙政园、忠王府相边,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的融为一体。
3.流水别墅设计风格分析。
1作品理念: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结合在一起而出名的作品,是结自然环境采取保护态度的典型范例。
(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引导)
2.许多动物给自己搭建了完美的建筑,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
(学生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用准备的图片,从造型、取材、空间利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3.这些动物给自己建造的家,比如鸟巢、蜂窝、它们与建筑设计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小组总结并发言归纳)
小结:优秀的动物建筑从取材、造型、空间利用、自然环境融合等方面满足使用,便利的要求。
2材料:在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中,运用最本色的砖、木、纸、水泥和玻璃材料,延续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最为单纯的亲密无间。
3造型:简洁大气的块面与灵动活泼的流水刚柔并济,完美结合。
4.两建筑共同运用水造景,在以自然环境为本的原则上有哪些体现?
1保护的态度;②融为一体;③力求节
如果我们要设计一幅建筑作品,如何用草图的形式来表现呢?
2.引导思考:这些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还是有区别的?你能判断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哪些是西方古代建筑吗?并小结
3.中西方建筑都有着其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们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差异巨大呢?
1.布达拉宫图片的不同角度赏析,从造型、与自然环境结合、色彩、气势、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美。
魅力永恒的建筑
课 题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授课时间
课 型
综合·探索
课 时
第1课时
授课班级
内 容 设 计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初步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中西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3.歌德说,建筑如凝固的音乐,好的建筑不仅满足其功能的需要,也是一件充满音乐般和谐韵律的作品。他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所以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功能与美学的统一。其实,建筑师很多时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动物的建筑。
1.展示鸟巢的图片,你觉得鸟巢好的在哪?有什么优点?
1.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在不同的地域,是否也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利用本土的不同材质,利用不同的空间,来设计不同的建筑作品呢?
(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依山势以黄土为主要材料挖洞造室,冬暖夏凉;爱斯基摩人的冰屋 冰屋用冰块制成,以抵御严寒,与环境融为一体。)
2.说说你身边有哪些建筑与本地自然环境有关。(湘西吊脚楼、游牧民族蒙古包、徽派建筑)准 备
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媒体运用
导入
欣赏启发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欧洲古代建筑特点
中西方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建筑的发展趋势
尝试设计
学习活动
与评价
总结
课后拓展
1.播放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作品,请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建筑?它们给自己怎样的视觉感受?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自己对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的观察和理解,撰写调查报告。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功能,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 具
准 备
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教学回顾与反
思
课 题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授课时间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 时
第2课时
授课班级
初三1~8班
内 容 设 计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初步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中西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导入
建筑的功能
直观感受
动物创造的优秀建筑
综合分析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方法指导
建筑的设计
尝试设计
草图绘制
教 学 过 程
1.展示精美的图片。设问:我们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功能了?你知道多少?(居住遮风避雨的作用。)
2.建筑的功能:展示甲骨文中蕴含建筑原型图片和半坡原始居住复原图。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自己对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的观察和理解,撰写调查报告。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 具
2.五台山南禅寺整体、局部的照片赏析,从宗教角度分析作品的整体美感。具体从造型(对称)、色彩(灰色)、木构(力学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天坛组照进行分析。从整体布局、色彩运用、祈年殿的造型和用材来对作品的设计思想、其所处时代的世界观等进行分析。
1.提问:欧洲古建筑整体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欧洲人喜欢用什么材料?这种材料给人怎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有什么不一样?
3.随着科技的发达,许多建筑逐渐摆脱了技术的束缚,更完美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葡萄牙吉马良斯的石头屋利用了传统的窗户和前门造型,又将建筑和环境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感觉像是自然形成的一道风景线,整体造型极富童趣。
1.苏州园林整体上风格如何?如果在这里建一幢建筑,你会怎样设想?(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创意)
1.效果图(注意角度的选择,表现方式的运用)
2.立面图或者侧视图
媒体运用
课件展示
欣赏
展示
展示作品
展示
文字小结
课件展示
图片资料
组图
图片资料
流水别墅效果图和草图
课堂实践
请根据岳麓书院池塘旁的自然环境,为之设计一幅你理想的建筑,尝试用草图的形式画出来
课堂评价
展示部分在创意、表现方式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草图。请有好创意的学生谈自己创作的意图和灵感。选择不善于大胆表现的作业示范修改,给学生更多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