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管理(PPT82页)
劳动关系管理(PPT82页)
1、没有劳动关系。虽然双方形式上都具有劳动关系的主体 资格,但瓦工修补屋顶这种劳动并不是造船厂的生产劳动 过程,因而不能以为造船厂和瓦工形成的是劳动关系,而 应是由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 2、如果造船厂请来两名工人完成的是造船工作的某道工序, 则应认定双方形成了劳动关系。 3、有劳动关系,因为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 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 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 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必 须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2. 劳动者必须为实现用人单位的劳动过程而劳动 3. 劳动关系是基于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 4. 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成为另一方用人单位 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具体来说,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 主与企业劳动者或员工在实现劳动的过程 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 系。
劳动关系的主体
员工 员工团体
管理方 雇主协会 政府
工会的共同目标
(1)保证不改变,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提高其成员的生活水 平和经济地位; (2)对社会上的权威关系施加影响,以利于实现工会的利 益和目的; (3)提高所有为生存而工作的人的福利,不管他是不是工 会成员; (4)建立一种对雇主使用反复无常的专横政策的防范机制 ,并向工作场所推广; (5)针对市场波动、技术变化或资方决策导致的威胁或意 外事件,提高并尽可能保证个人的安全保障水平。
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合作 ---- 契约与非正式的心理契约 冲突 ---- 停工与解雇(劳动合同的性质) 力量 ---- 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对比关
系力量 权力 ---- 符合法律、 基本规则、
公平公正的行为
劳动关系的性质
• 平等的性质 • 不平等的性质 • 具有经济利益和财产关系的性质 • 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1、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 2、非单位指派或者安排,应当与组织者有劳动关系。 3、非职业的劳动、没有报酬的劳动,不属于劳动关系的 范畴。
劳动关系的基本称谓
劳动关系 劳资关系 劳使关系 雇佣关系,就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 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员工之间的一种 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劳动关系特征三要素
主体 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 劳动者的组织(工会、职代会)和用人 单位
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客体
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 事物,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 生、劳动纪律、福利保险、教育培训、 劳动环境等
案例2:
某单位秘书将自己的著作交由出版社 出版,双方形成的是不是劳动关系?
1、秘书交付的是著作成果,与出版社形成的是出版关系。 2、秘书的著作成果如同为本单位撰写工作总结,交付的 是物化的劳动,与单位是劳动关系。 3、为劳动者支付的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而不是劳动产品 成果,双方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
案例3:
某单位小王响应团委号召向雷锋学习, 自愿参加市团委组织的“五四”义务劳动 和社区组织的慈善事业的义务劳动等,是 否形成劳动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
重点内容: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的条件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的鉴证和程序 拟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管理 “选人 、育人、 用人、 留人”
第一节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重点掌握: 1. 劳动关系的特点 2. 劳动合同的特征 3. 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4. 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 5. 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 6. 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 7.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劳动关系
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普通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
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 利关系,主要包括:所有者与全体职工(包括经 营管理人员)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 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会与职 工的关系。
案例1:
某造船厂的厂房漏雨,请来两名瓦工修 补屋顶,修好后付给报酬。双方形成的是不 是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关系的主体初步确立 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动态 化 劳动争议日渐显性化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争议的特点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不再居首位 劳动者申诉率高,胜诉率也高 劳动争议案件与经济发达成正比 裁决的比重加大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社会关系不同。劳动关系强调劳动过程;劳务关系强 调实现过程。
2、 劳动力与支配权不同。劳动关系劳动支配权归掌握劳 动;劳务关系不存在此关系。
3、 风险责任不同。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承担风险;劳务 关系是由提供劳务的劳动者自己承担。
4、 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劳动关系的劳动报酬是分配的 性质,是定期的;劳务关系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 劳动纠纷属《劳动法》调整;劳务纠纷《民法》调整。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微观原因——个人层次
贪图私利,钻企业政策空子的心理 法制观念淡薄 习惯观念制约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方面法律的功能
• 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提供保护 • 解决纠纷 • 确定劳动基准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 中形成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案件量 涉及人数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微观原因——企业层次
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或不依 合理程序制定 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少在 劳动争议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 企业改制和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了劳动争议 的产生 一些企业知法犯法造成劳动争议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劳动 法调整劳动关系的结果体现。 二者区别在于: (1)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 (2)两者的内容和效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