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定量实验 (教师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定量实验 (教师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定量实验(教师版)1、(2020届海淀期末)某烧碱样品因部分变质含Na2CO3。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用滴定法测定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资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如下:酚酞:pH<8.2 无色8.2<pH<10浅红色pH>10 红色甲基橙:pH<3.1红色 3.1<pH<4.4橙色pH>4.4 黄色【实验步骤】I. 迅速地称取烧碱样品0.50g,溶解后配制成100 mL溶液,备用。

Ⅱ.将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NaCl和NaHCO3),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

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下:(1)步骤I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下列有关步骤I中样品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样品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相同pH的NaOH溶液中的小b. c(OH-)>c(CO32-)>c(HCO3-)c. c(H+)+ c(Na+)=c(CO32-)+c(HCO3-)+ c(OH-)d. 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至第一终点时,n(Cl-)+n(CO32-)+n( HCO3-)+n(H2CO3)=n(Na+)(3)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判断滴定至第二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橙色。

(6)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w(NaOH)=%。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7)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达到第一终点前,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b. 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俯视标准液液面c. 第一终点后继续滴定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液体溅出答案(1)100 mL容量瓶(1分)(2)bd(3)用HCl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1分)(4)H+ + OH-=== H2O H+ + CO32-=== HCO3-(5)黄(1分)(6)78.8(7)ac2、(2020届西城)草酸亚铁是黄色晶体,常用作照相显影剂、新型电池材料等。

实验室制备草酸亚铁并测定其中Fe 2+和C 2O 42−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其纯度,步骤如下: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亚铁铵[(NH 4)2Fe(SO 4)2]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和稀硫酸,加热溶解,再加饱和H 2C 2O 4溶液,加热沸腾数分钟,冷却、过滤、洗涤、晾干,得黄色晶体。

Ⅱ.称取m g Ⅰ中制得的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使其溶解,70℃水浴加热,用c mol·L −1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 4溶液v 1 mL (其中所含杂质与KMnO 4不反应)。

Ⅲ.向Ⅱ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和稀硫酸,煮沸,至反应完全,过滤,用c mol·L −1 KMnO 4溶液滴定滤液至终点,消耗KMnO 4溶液v 2 mL 。

Ⅳ.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

已知:ⅰ.草酸是弱酸。

ⅱ.pH>4时,Fe 2+易被O 2氧化。

ⅲ.酸性条件下,KMnO 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近乎无色的Mn 2+。

(1)Ⅰ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Ⅱ中与KMnO 4溶液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Ⅲ中加入过量锌粉仅将Fe 3+完全还原为Fe 2+。

若未除净过量锌粉,则消耗KMnO 4溶液的体积V______v 2 mL (填“>”、“=”或“<”)。

(4)Ⅲ中,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m g Ⅰ中制得的晶体中,Fe 2+和C 2O 4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 _(用含v 1、 v 2的 计算式表示)。

答案(1)抑制Fe 2+水解 防止Fe 2+被氧化(2)Fe 2+ H 2C 2O 4(或C 2O 42−)(3)>(4)5Fe 2++MnO 4− +8H +== 5Fe 3++Mn 2++4H 2O (2分)(5)3、(1)选用以下主要仪器和试剂,是否可以达到测定NaOH 溶液浓度的目的?________(填“是”或“否”)。

主要仪器:滴定管 锥形瓶 烧杯试剂:NaOH 溶液 0.1000mol·L -1盐酸(2)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ol·L-1的标准NaOH 溶液去滴定V mL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 溶液注入________(填“甲”或“乙”)中。

2122v v v②某学生的操作步骤如下:A .移取20.00mL 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B .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 .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部分充满溶液;D .取标准Na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 ;E .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上述B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图右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 (HCl)=________________mol·L -1。

答案 (1)否 (2)①乙 ②BDCEAF 洗去附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其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0.1000(V 2-V 1)V4、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 等碘化物溶液中c (I -),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a .准确称取AgNO 3基准物4.246 8 g(0.025 0 mol)后,配制成250 mL 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 .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 0 mol·L -1 NH 4SCN 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a .取待测NaI 溶液25.00 mL 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 0 mol·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 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___mL,测得c(I-)=________mol·L-1。

(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

答案(1)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2)避免AgNO3见光分解(3)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或抑制Fe3+的水解)(4)否(或不能)若颠倒,Fe3+与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5)10.000.060 0(6)用NH4SCN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7)偏高偏高5、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2-3+I2===2I-+S4O2-6)。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搅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