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与技术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与技术

第五章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与技术
1
学习要求:
熟练掌握本章的13种QC工具 能将QC工具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重点:
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图、检查表
难点:
网络图、亲和图、矩阵图、PDPC法
2
QC老七种工具
➢ 排列图 ➢ 因果图 ➢ 散布图 ➢ 控制图 ➢ 直方图 ➢ 检查表 ➢ 分层法
QC新七种工具
➢ 关联图 ➢ KJ法 ➢ 系统图 ➢ 矩阵图 ➢ 矩阵数据解析法 ➢ 过程决策程序法 ➢ 箭头图法
作用: ➢ 显示各种数值出现的相对概率; ➢ 提示数据的中心、散布及形状; ➢ 快速阐明数据的潜在分布; ➢ 为预测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 可以判断“过程是否满足顾客的要求”。
14
使用直方图的目的:
⑴了解分布的形态; ⑵研究过程能力; ⑶过程分析与控制; ⑷观察数据的真伪; ⑸求分布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⑹用以制定规范界限; ⑺与规范或标准值进行比较; ⑻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⑼了解设计控制是否符合过程控制。
≤50 50—100
100—250 250以上
5~7 6—10
7—12
10--20
参照上表,取k=9
也可按史特吉斯公式: k=1+3.32log n 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例 n=100,同样取 k=9
18
5.求组距(h)
组距h,即组与组之间的间隔,等于极差R除以组数
h xmaxxmin k
本例中, h6 338 25 2.78 3
22
频数f
25
23
20
18 16
17 15
15
1 2 3
4
10
5
52 2
34
6
7
0
8
1 2 34 5 67 8 9
9
23
例5.2-2:某厂成品尺寸规范为130至160mm,今按随机抽样 方式抽取60个样本,其测定值如表5-5,试制作直方图。 (见教材p108~111)
解:
138 142 148 145 140 141 139 140 141 138 138 139 144 138 139 136 137 137 131 127 138 137 137 133 140 130 136 128 138 132 145 141 135 131 136 131 134 136 137 133 134 132 135 134 132 134 121 129 137 132 130 135 135 134 136 131 131 139 136 135
故可取下限为xmin-0.5=120.5,而上限则为124.5mm。 第二组的上界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界限值,第二组的 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值,也就是第 三组的下界限值,……,依此类推,可定出各组的组 界。
25
求组中点,作频数分布表
26
画直方图
27
三、直方图的观察和分析
1.判断分布类型 正常型与异常型
6. 记载所依据的相关内容。如制作目的、制作日期、 制作者、参与人员等。
45
四.绘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1、特性应注明“为什么”、“什么”才会容易激发联想;
2、特性不能使用看起来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题; 3、确定原因时应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 4、确定的原因应尽可能具体;
5、质量特性和因素应尽可能量化;
➢ 改善分析用; ➢ 制定标准用; ➢ 管理用; ➢ 质量管理方法导入及培训用; ➢ 配合其他手法活用,更能得到效果,如:检查表、排列
图等。
51
§5.4分层法
一、分层法的概念
分层法就是把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类型数据按其不 同的目的分类,即将数据分类统计,以便找出其统计 规律的方法。
通常,将分层法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一起 联用。
6、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以事实为依据;
7、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其方法可依5W2H原则执行:
(1)WHY (为何必要)?
(2)WHAT (目的何在)?
(3)WHERE (在何处做)?
(4)WHEN (何时去做)?
(5)WHO (由谁来做)?
(6)HOW (方法如何)?
(7)HOW MUCH (费用多少)?
8、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因果图;
9、验证。如果分析出来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要想改进有效果,原因必须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46
因果图要实现“重要的因素不遗漏”和“不 重要的因素不要绘制”两方面的要求,可以利用 排列图确定重要的因素,最终的因果图往往越小 越好。
47
48
上限-偏右 下限-偏左
33
6)平顶型
多总体混在一起; 缓变因素起作用; 质量指标的均匀变化 。
34
2.直方图与规格范围比较 1)观测值分布符合规格的直方图
a 理想的直方图 散布范围B在规格范围T=[Ts, Tl]内,两边略有余量
35
b 散布范围B在规格范围T=[Ts,Tl]内,一边有余量,一 边重合,分布中心偏移规格中心
检查表的种类: 过程分布检查表 不合格位置检查表 不合格原因检查表 不合格品分项检查表 频数分布表
5
检查表可应用于: 人力资源管理 5S活动 企业辅导 顾客满意度调查 工作诊断与改善 ISO9000和ISO14000等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等许多方面。
工作改善检查表
5S活动检查表 审核检查表
应选择有原则的人员担任,检查人员应严格按照事 先确定的技术标准或检查准则进行检查工作,必要时将 检查到的问题通过汇总后公布。
13
§5.2 直方图(histogram)
一、 直方图的概念
直方图:用一系列等宽不等高的长方形来表示数据,宽度表 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的数据出现的频 数,变化的高度形态反映了数据的分布情况。
3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与老七种工具的比较
项目
老七种工具
新七种工具
特征
数据及因果分析
语言资料,整理分析
方法
数理统计为主
思考法为主
成长
比较成熟
开发较晚,需充实完善
4
§5. 1检查表
检查表,又称调查表或统计分析表、点检表、查检表。 是为了调查客观事物、产品和工作质量,或为了分层收 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这用表格形式来进行数据整理和 粗略分析的一种方法。
36
c 散布范围B与规格范围T完全一致
37
2) 观测值分布不符合规格的直方图 a 分布中心偏移规格中心,一侧超出规格范围T,出现 不合格品
b 散布范围B大于规格范围T,两侧超出规格范围,均 出现不合格品
38
c 散布范围B完全不在规格范围T内
39
3.直方图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生产进程中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所谓因果图是一种用来分析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 与影响其特性的因素(原因)的图。
因果图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博士提出,所 以又称“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或鱼刺图。
它把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楚地表 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便于采取措施解决,因此,因果 图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
42
52
二、分层法的分类
✓按部门或单位分层 ✓按生产过程或区域分层 ✓按操作者分层 ✓按机械、设备分层 ✓按作业条件分层 ✓按时间分层 ✓按加工的时间进行分类 ✓按原材料分层 ✓按原材料的供应商、批次、材质、产地、大 小、成分、 储存时间等进行分类。 ✓按测量因素分层
99
6.确定各组界限
为确定边界,通常从最小值开始。把最小值放在第
一组的中间位置上,则本例中,最小值xmin=38,组距
h=3,故组界为
(xmi n h 2) (xmi n h 2)
19
7.计算各组的组中心值wi
中心值wi是每组中间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某组的中心值(wi)=(某组的上限+某组的下限)/2


餐具
没有特色
分量少
品种少 感觉不新鲜
服务不及时
价格偏高
底料不浓
不够洁净 顾
调料
数量不够

上错菜
服务态度差 门脸不大方 卫生间
抱 怨
服务不周全 墙壁装饰
桌椅摆放不合理
服务
环境
顾客抱怨原因因果图
50
五.因果图的应用
因果图不止在发掘原因而已,还可据此整理问题,找出 最重要的问题点,并依循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用 途可依目的分类:
15
二、直方图的制作
1.收集数据并记录 例5.2-1: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最大值xmax=63,最小值xmin=38,
16
3 求极差(R)
则极差R= xmax-xmin=63-38=25, 区间 [S,L]=[xmin ,xmax]称为散布范围。
17
4.确定分组数(k)
总数
分组数k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等 6
一、过程分布检查表
7
2 不合格品分项检查表
8
3 不合格位置检查表
9
10
四、不合格原因检查表
11
频数调查表
12
五、检查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1.确定检查的项目 可参照同行业的范例,在范例上作一些改进,也可
多方论证,以避免使检查的项目遗漏。 2、确定检查的频率
根据检查的对象,确定是每小时检查、每天检查, 还是每周或每月检查。 3、确定检查的人员
40
四、直方图使用的注意事项
1、异常值应去除后再分组; 2、直方图是从样本测量值推测总体分布的最简单有效的 方法; 3、应取得时间、原料、测量者、设备、环境条件等方面 的详细的数据资料; 4、进行过程管理及分析改善时,可利用分层法,将更容 易找出问题的症结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