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球弧圈球如何引拍

乒乓球弧圈球如何引拍

1、迎前。

这是个意识上的问题,平时练球时有些球友就是有那么怪了:好像台子上有洪水猛兽或是身后有人拿绳子拽他似的,练着练着就不由自主
地退到中远台了。

你想,他都退到远台了,等球到他身边的时候早就是下降后期了,还拉什么“前冲”,不就只有“高吊”了嘛。

这样练来练去,不就只会在远台“高吊”了嘛!所以,平时练球和比赛一定要树立“迎前”意识,毕竟现代乒乓讲求的就是“先发力、先上手”;
2、引拍。

这是个动作上的问题。

有些球友理论相当高深,把什么高吊、前冲、侧弧圈的动作要领如数家珍,但是我见到不少人竟然是用同一动作拉
不同弧圈球,不得不让人佩服。

举例说明,前冲
弧圈球的引拍高度要比高吊弧圈球的引拍高度要高,但常常能见到有人不分彼此,引拍高度每次都在同一
个高度,还硬是想要拉出前冲和高吊,结果是拉
出一个介于高吊和前冲之间、不伦不类的“弧圈球”,
既不“转”,又不“顶”的弧圈球。

为了具体说明“引拍”的重要性,我再罗嗦几句。

为便于说明,这里先说两个名词:“自然生理反应”、“有意识的动作”(我自己瞎编的两个词
)。

先说第一个词,拿弹簧来打比方,把它用力压下去后再放手会怎么样?这不废话嘛!,没上幼儿
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它会往相反方向弹回去!道
理虽然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在实际打球中各位是否都能合理运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呢?把身
体想像成弹簧,当你“向下”引拍后,再还原,你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什么?同样道理,不就是“向上”嘛!而这不就是“高吊弧圈球”最基本的套路嘛!同理,前冲弧圈球的“向后”引拍,人的自然生理反应不就是“向前”嘛!和世间万物一样,乒乓球运动和我们
再来说说第二个词。

就像人类要在“适应自然”的前提下再来“改造自然”一样,打乒乓球在遵循最基本的自然生理反应的前提下还必须加上有意
识的动作。

就以高吊弧圈球而言,我们的发力方向是“前上方”(注意是“前上方”而不是“向上”),如果只是遵循自然生理反应的话,我们的发力方向必然是“向上”居多,这样的结果是球的弧线高、速度
慢,到对方球台上也是挨打的份!而这种情况在业余爱好者中非常常见。

怎么改进?蹬腿转腰呗,地球人都知道。

那我问你:为什么要蹬腿转腰呢?如果你告诉我:人的自然生理反应呗!那我就要恭喜你:答对了,因为你把第一个词彻底搞明白了!回答不出来的也没关系,我现在告诉你:蹬腿之后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什么?不就是向上嘛!转腰之后呢?向前呗!这“一蹬一转”之后的合力是什么?合力不就是“前上方”嘛!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大向上或向前的力了:向上的力不够就在引拍
时把重心往下多压一点,使持拍侧的腿象绷紧的弓弦一样(很难想象出那种挺直身体打球的人如何能拉出
高质量的高吊弧圈球),向前的力量不够就迫使自己在引拍的时候转腰,而业余爱好者犯这个错误的尤其多,高吊引拍的时候不转腰,难怪过去的“高吊弧圈球”只见高,不挨打才怪呢!
同样道理,和“高吊”相比,“前冲”的发力方向以“向前”为主。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应该知道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腰”的力量!同时你也应该知道了“前冲”的引拍动作不能像“高吊”那样
重心压得过低(否则按照人的自然生理反应,击球时必然造成“向上”的力量过多的结果)!如果“前冲”不用腰部的力量,我真的无法想象这个“前冲”的质量能有多高(除非你的天生爆发力非常出众)!
而上述所说的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蹬腿转腰的力量,不就是你的“有意识的动作”吗?
再强调一下:要想学好弧圈球,必须学会“引拍”(千万别小瞧了这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动
作哟),而要学会“引拍”,必须要深刻领会“自然生理反应”和“有意识的动作”这两个词的涵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