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选择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选择
51 缴费总额 。本文依据原则上养老保障水平 不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60 岁启领时 平均余命为 15 年 , 假定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费额 为 200 元 ×180 个月 , 资金来源于个人安置补助 费 、集体土地补偿费和政府补助 。
参加城镇职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或社会统筹型 的被征地农民缴费总额 , 以土地被征用时上年度职 工平均工资为基数 , 乘以缴费比例和缴费年限 。考 虑到被征地农民实际缴费能力 , 各地坚持低水平缴 费 、低水平享受原则 , 缴费基数为土地被征用时上 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60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 布的 2007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60 %为缴费工资基数 , 进入社会统筹的缴费比例为 20 %。被征地农民在参保时一次性缴费 15 年 。
金能否维持自我平衡 。因而 , 本文运用队列平衡分 析模型分析这三种筹资模式收支平衡状况 。
此外 , 养老金计发方式也是影响基金收支平衡 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几种模式中 , 社会统筹型计发 标准各地较为统一 , 而个人账户型 、个人账户和社 会统筹通道结合型 、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板块结合 型其个人账户计发方式有两种 , 第一种计发方式为
51 社会统筹型 。社会统筹型是社会保障资金 只建立社会统筹账户 , 政府补助 、集体和个人缴费 进入 社 会 统 筹 账 户 , 用 于 支 付 被 征 地 农 民 的 养 老金 。
此外 , 湖南和甘肃等省出台的指导文件虽然明 确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方式 , 但是没有明确待遇计发方式 , 笔者 无从判断其筹资模式 。贵州省指导文件提出被征地 农民的社会保障采取个人账户或个人账户和统筹账 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陕西省没有规定如何设立个 人账户 、社会统筹 。故笔者将上述 4 省的筹资模式 列入不确定型 , 一旦待遇计发方式确定下来 , 其筹 资模式仍然可以归于上述 5 类 (见表 1) 。
发展 。
一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
截至 2008 年 12 月 , 全国已有 27 个省级政府 或部门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文件 。以筹资方 式为划分标准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分为以下 几类 :
11 个人账户型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来 源于政府补助 、村集体缴费和个人缴费 , 三者缴费 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 当被征地农民步入启领年龄 后 , 按照一定的计发标准 , 按月领取养老金 , 余额 可以继承 。为了防止因长寿等原因导致个人账户积 累额不足 , 政府设立了风险基金 。
[ 关键词 ] 被征地农民 ; 社会保障 ; 筹资模式 [ 中图分类号 ] F31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0 —596X (2009) 10 —0066 —06
与留地安置 、入股安置以及货币安置等安置形 式相比 , 社会保障安置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征地 农民可持续生计 , 近几年被各地普遍认可和采用 。 但对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 , 理论 界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统一的认识 。由于既没 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 又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 , 再 加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 , 因此被征地农 民社会保障形成了不同模式 。多种社会保障模式并 存局面暴露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统一性和规 范性较差 , 从长远来看 , 既不利于被征地农民流动 和社会保障关系的衔接 、转移 , 也不利于提升社会 保障立法层次 , 因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 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 而基金收支平衡能力则 是筹资模式选择的关键 。如果基金收支平衡得不到 保证 , 任 何 模 式 也 只 是 昙 花 一 现 , 不 可 能 持 续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年第 10 期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选择
陈正光 , 刘心报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合肥 230009)
[ 摘 要 ] 从基金收支平衡能力来看 , 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通道结合型政府承担的责任最 小 , 收支平衡能力很强 ; 而社会统筹型收支平衡受工资增长率和利率影响很大 , 在目前经济形势 下 , 将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 完全个人账户型收支平衡能力很强 , 政府财政投入适当 , 保障水 平较高 , 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最佳筹资模式 。
6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年第 10 期
年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计发年限 ; 第二种 计发方式为启领时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 。这样一来 , 账户结构和待遇计发方式就形成了 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 哪一种组合方式既能保障被 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又能维持基金的收支平衡 呢 ? 这正是社会保障筹资模式设计的关键所在 。因 此 , 下面将运用个人纵向平衡模型和队列分析模型 来测算账户结构和计发方式不同组合下基金收支平 衡能力 。
个人账户养老金从个人账户支付 , 基础养老金从社会统筹账户支付
社会统筹账户支付
—
从基金收支平衡方式看 , 个人账户型 、个人账 户和社会统筹通道结合型 、个人账户和小社会统筹 板块结合型 , 其收支平衡主要取决于个人账户资金 能否维持平衡 。本文将上述三种筹资模式收支平衡 运用个人纵向平衡模型来分析 。个人账户和大社会 统筹结合型 、纳入城镇职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型 、 社会统筹型 , 其基金平衡主要取决于社会统筹的资
本文参照各地规定个人 、集体以及政府在缴费 总额中分担的比例 , 假定缴费总额个人承担 40 % , 集体承担 30 % , 政府承担 30 %。
(二) 不同筹资模式收支平衡状况 11 个人账户为主型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 。 (1) 以个人账户为主型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 模型 。个人账户型是被征地农民个人自助型的养老 保障 , 其基金的平衡条件是个人账户中的缴费额在 启领年龄时终值 , 等于个人账户中支付的养老金在 启领年龄时的现值 , 其公式为 :
41 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质上采用的也是个人账户和 大社会统筹板块结合型的筹资模式 , 与上文所述个 人账户和大社会统筹板块结合型相比 , 待遇计发方 式 、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规模不同 , 且将被征地
农民直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有利于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发展 , 因而本文将其单 独作为一种模式讨论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年第 10 期
合是指个人账户优先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的发 放 , 当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时 , 由社会统筹支付 。
31 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板块结合型 。板块结 合是指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筹集 、发放分开运 作 , 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养老金由个人账户 和社会统筹养老金组成 , 个人账户养老金从个人账 户中支付 , 社会统筹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 付 , 二者分开运作 。依据社会统筹的规模不同 , 板 块结合型又可细分为 : (1) 个人账户和小社会统筹 板块结合型 ; (2) 个人账户和大社会统筹板块结 合型 。
21 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通道结合型 。通道结
[ 收稿日期 ] 2009 - 07 - 02 [ 基金项目 ] 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 (2009 H GXJ0042) [ 作者简介 ] 陈正光 (1977 —) , 男 , 湖北天门人 ,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 博士研
二 、不同筹资模式收支平衡能力
(一) 基本假定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涉及若干参 数 , 本文假定 : 11 男 、女领取养老金年龄一致 。养老金启领 年龄 , 各地规定不一样 。本文不分男性和女性 , 养 老金启领年龄统一为 60 周岁 。在计算个人账户基 金纵向平衡时 , 被征地农民在 60 岁开始领取养老 金 , 平均余命为 15 年 。 21 社会保障基金的记账利率为 51 0 %。被征地 农民社会保障结余基金用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 。 本文假定社会保障基金按年度计息 , 且记账利率 为 51 0 %。 31 工资实际增长率 。本文参照 1978 —2007 年 我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 , 假定未来相当长 时间内我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仍然能够保持较快增 长 , 年实际增长率为 71 2 %。 41 养老金待遇水平 。 (1) 养老金计发方式 。如前文所述 , 个人账户 养老金待遇计发方式有两种 : 一种是目前比较普遍 的形式 , 即个人账户积累额除以计发年限 15 年 ; 二是计发方式为启领时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标准 。在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板块结合模式下 , 除 了个人账户养老金 , 社会统筹支付标准为启领时当 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乘以参保时政府缴费 比例 , 根据本文假定 , 社会统筹支付标准为启领时 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0 %。 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后 , 社会统筹部分支付的基础养老金计发月标准以
表1
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
类型
省份
资金来源
个人账户型
个人账户社会 统筹通道结 合型 个人账户和小 社会统筹板块 结合型 个人账户和大 社会统筹板块 结合型 纳入城镇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
社会统筹型
福建 、广东 、海南 、宁夏 、 个人 、集体和政府缴费全部进入
新疆 、黑龙江
个人账户
河南 、江苏 、辽宁 、山东 、 个人 和 集 体 缴 费 进 入 个 人 账 户 ,
究生 ; 刘心报 (1964 —) , 男 , 安徽怀宁人 ,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 , 笔者已作了相应的修改 , 本文文责自负 。
66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