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范文:新录用人员培训心得体会与优秀范文:无私也要有畏合集

优秀范文:新录用人员培训心得体会与优秀范文:无私也要有畏合集

优秀范文:新录用人员培训心得体会与优秀范文:无私也要有畏合集优秀范文:新录用人员培训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农业部部属单位新录用人员培训班。

为期一周的培训已经结束了,在部领导及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体59位学员度过了紧张充实而又意义非常的一周。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农业部机构编制与职能配置、事业单位的基本体制制度、公文写作与处理、保密知识、政务礼仪、科学发展观、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知识,并接受了警示教育。

在这紧张、充实的培训中,我始终以高昂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认真地完成了培训任务,更得到了很多教育和启发:一、明确了角色,加快了角色转变。

通过学习人事劳动司潘学峰副司长在开班典礼上关于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及事业单位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要求的讲话,及人事劳动司机构编制处李处长关于农业部机构编制与职能配置的讲座,我清晰地了解了农业部事业单位的职能编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业部事业单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肩负着千千万万农民的期望,肩负着提高农民的创收能力与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重任。

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三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工作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农业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对此,部党组明确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提高科学判断农业形式的能力;二、提高把握农业、农业发展规律的能力;第1 页共8 页三、提高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四、提高科学依法决策的能力;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

这是对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经验不足的新人的一个挑战,更是部党组对我们新录用人员提出的高度要求。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做好手中的每一项工作,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为了让我们尽快地了解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本次培训在一周的时间里安排了大量的学习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明确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以及以后工作应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习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政策,了解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

通过学习政务礼仪,我们了解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礼仪及个人形象。

通过公文写作与处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公文写作方法、规范和技巧。

在学习之余大家认真整理笔记、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了学习成果。

通过培训,大家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和素质,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感觉收获颇丰、受益非浅。

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三、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通过对杜部长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的学习,我们对我国国情有了更为深刻具体的了解。

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而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机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1、至始至终以服务“三农”为工作的出发点。

应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始终将努力提高千千万万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放在首位,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部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辅助者,其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与素养,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3、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21世纪是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时期,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与新问题,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深入了解三农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加速更新知识,树立创新意识,建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4、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1世纪则将是管理人才的天下,美国把它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的经济大发展归功于两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管理科学的成熟。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国家机关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由于不懂管理,盲目决策而付出的学费和代价已经是相当多的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使自己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的造诣,而且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断能力以及经济核算能力,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优秀范文:无私也要有畏生在世,其精神世界总应该敬畏一些神圣、不可亵渎的东西,否则,就可能变得浮躁、庸俗甚至为所欲为。

古语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

领导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廉洁无私是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只有无私方能无畏,但做到了无私也不能无畏。

领导干部有“畏”,才不敢为所欲为,滥用职权,才不敢为政不勤、失职渎职,也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如履薄冰、自警自励,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所谓“畏”,不是怕失去自己的官位和权力,而是怕自己一旦行使不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一旦违反了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会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带来重大损失,会辜负人民的期望。

常怀畏惧之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显示的是一种信念和境界,是保持头脑冷静的“清醒剂”,是医治胆大妄为的“良药”,是促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敬业勤政的正确之举。

一、畏民心,民主行政畏民心者,敬畏民众也。

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民意如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现在有的干部缺乏正确的群众观,自恃不贪不占就可漠视群众,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只怕领导不开心,最终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贻害党的事业。

我们手中的权力不是自己奋斗来的,也不是某个人的恩赐,更不是某种资本换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份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畏民意识,坚持以民为本,民主行政,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是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

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从来都不是矛盾的。

领导干部既是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天下活静在于民乐,天下可畏在于民怨。

要真心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经常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时刻倾听群众呼声,触摸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真正上不负党,下不愧民。

二是要把行政目的与行政过程相统一。

实践是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

民主行政不仅是在目的上要为人民服务,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上要让人民参与行政。

要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确保以民为本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上,而且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三是要把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

决不能把追求群体利益作为侵害少数群众合法权益的理由,做出损民、害民的事。

二、畏法规,依法行政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整体意志。

坚持法律至上,使权力服从于法律,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意志至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

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领导干部光有为民办事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在现行首长负责制下,权力相对集中,而事务的繁杂性和紧迫性,又要求必须强调效率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容易导致领导干部习惯于按个人意志办事。

如果“畏法”意识淡薄,采取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乱作为”,用违法的手段去实现良好的动机,必然背离好心,办坏好事,最终给人民、给事业、给自己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不依法行政,不管愿望怎么良好,都不是为民,而是害民、欺民。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依法治国的精要在于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

行使公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好、发展好群众的私权利。

当前,群众对干部依法行政的要求很高,对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法律政策,群众甚至比我们研究得透彻,领导干部绝不可低估老百姓的政策水平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以急违法,不以亲违法,不以喜违法,不以怒违法,不以行善违法,不以制恶违法,不以多数人叫好违法,不以做好事违法,时刻严防自己的行为滑出法律的底线。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加快发展必须依法行政,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促进发展。

要推动行政观念由万能型向有限型转变,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确保行政职权不越位、行政职能不错位、行政行为不缺位。

三是要处理好用权与监督的关系。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滥用。

领导干部廉洁无私也不能漠视监督。

要时刻把自己置于群众,组织、法律等各种监督之下,自警自省,从善如流,决不可对着政策法律干,对着群众情绪干,对着监督机制干。

三、畏真理,科学行政真理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敬畏真理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毛泽东曾经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联系,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真理和规律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人们否定它、违背它,就会碰得头破血流,50年代的“大跃进”就是极其深刻的教训。

时下,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干部有着想赶上发达地区,使人民生活尽快富裕的良好愿望,但也往往急躁冒进、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客观条件,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最终劳民伤财,事与愿违,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

发展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领导干部敢闯敢干,前提必须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绝不可因为紧迫而陷入急躁,因为进取而陷入蛮干。

一是要尊重规律。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运用的,但它不能被人们所改变和创造。

真正的成功都不是靠蛮干取得的。

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按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办事,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避免走变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