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卷(含答案)

上海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卷(含答案)

3.【答案】【小题 1】水波摇动的样子
【小题 2】B
第 5 页,共 12 页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水何澹澹的意思是海水是多么的动荡。澹澹的意思 是水波摇动的样子。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注意结合选项内容,分析表述的正误,选出不符合原 文所表述内容的一项即可。 ACD.正确; B.有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 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不是写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 景象。 故选:B。 答案: (1)水波摇动的样子。 (2)B。 译文: 《观沧海》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 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 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 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 中的情怀。 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 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 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是建安时代以景 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 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 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第 4 页,共 12 页
答案和解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撒盐空中差可拟(注意“撒”的写法)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第 2 页,共 12 页
这段文字的描写对象是 ______ A.小雪后的矮松 B.小雪后的山景 C.山上的花衣 D.秀气的济南 这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景的,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 作用。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 3 页,共 12 页
⑤冬日的槐树,则是别样景致,别样风情。槐叶尽落,独立天涯。如骨槐木,迎风 斗雪;如针槐刺,傲视苍穹。横岭之上,一排排槐树,如一排排哨兵,守望山村; 庭院之侧,一株株槐树,如一位位亲人,温暖故人。寒流来袭时,不露畏难之意; 风雪相欺时,不诉消沉之音。倔强而孤独,自信而洒脱。槐枝秃时,鸟巢如拳,遥 挂天际,显露生命真意;大雪过后,絮雪附枝,银光璀璨,真如槐花盛开。 ⑥走过四季的槐树,犹如一幅走过四季的图画,每每回望,都会有一种感动,都会 有一份思念。如今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我走在古城的街道,左手是匆匆脚步,滚 滚红尘,右手是一树新槐,无边春色。我又想起了故乡亲人,故乡的人事。然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天晚上,我在梦中听见了故乡槐花绽放的声 音。 (节选自《华夏散文》2016 年第 8 期,有删改) 作者说“走过四季的槐树,犹如一幅走过四季的图画,每每回望,都会有一种感动,都 会有一份思念。”请说出槐树一年四季带给人的感动之处。 春天: ______ 夏天: ______ 秋天: ______ 冬天: ______ 本文第①段中作者将故乡的槐树比作什么?从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横岭之上,一排排槐树,如一排排哨兵,守望山村;庭院之侧,一株株槐树,如一位位 亲人,温暖故人。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故乡的槐树”都有哪些品质?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0 分) 8. 请先品读一下满文军的《懂你》:……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一年 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 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 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2.【答案】【小题 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
【小题 2】白露,秋分
【解析】答案: (1)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D 秋季 (2)白露秋分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根据其中的“柳花”可知所写为春季。 B.根据其中的“树阴”与“流莺”可知所写为夏季。 C.其中虽有“春风”与“梨花”两词,但却是比喻的手法,以梨花比喻雪花,所写为 冬季。 D.根据其中的“橙黄橘绿”可知所写为秋季。 (2)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2019 年九月份有两个节气是白露与秋分。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 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 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 期 ______ ②去后 乃至 ______ ③相 委而去 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 顾 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你这篇短文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 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 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文侯与虞人 期猎:期: ______ ② 是日:是: ______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又雨,公将焉之?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 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故乡的槐树 王 琪①我从小就喜欢槐树。那些生长在我家房前屋后、沟渠路畔、山间沟岔的槐 树,就像我身边那些朴素的亲人、熟悉的朋友和尊敬的师长,长久地驻扎在我心底, 伴随了我几十载的风雨人生,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②春风吹来后,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桃与杏也是繁花似火,但槐树却像那些阅尽 千帆的智者,饱经沧桑的老者,从容不迫,淡定沉着。直到清明之后,它才睁开睡 眼朦胧的凤眼,慢吞吞地爆出米般大小的嫩芽,挂一层星星点点的隐绿。一眨眼, 浓香馥郁的槐花,像约好了似的,在一夜之间全都开放了,村里村外,山上山下, 花影满天,花香满怀。那时生活艰难,时值青黄不接,村中的老人、孩子和妇女, 就会纷纷出动,到槐林里采槐花。往往放学后,我们一帮顽童,就背着不多的几本 课本,飞奔到河湾里或大滩山的槐林里,每人占一棵树,也不怕尖锐的刺,滋溜滋 溜爬到树上,摘一把槐花,塞进嘴里,咯吱咯吱大嚼,又甜又香,轻轻咽下,腹也 饱了,心也香了。生吃够了,就摘上一书包带回家。第二天就会吃到槐花饼、槐花 糕之类的槐花美食了。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③ 轰轰烈烈的槐花槐香,给了我一个华丽而盛大的春天。而郁郁葱葱的槐枝槐叶, 又给了我一个凉爽而惬意的夏日。槐花落后,槐树枝繁叶茂,巍巍然一派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那些收割麦子的农民,寻一片田间地头 的槐荫,歇乏乘凉。村庄里做女红的妇人们,在村头的老槐下,一边东家长、李家 短的说长道短,一边手不停挥地飞针走线。而我和伙伴们常常在我家的槐树下,跳 房子、打翻翻、荡秋千。闪闪摇摇的秋千,如闪闪摇摇的岁月,摇醒了多少儿时的 梦想,又摇来了几多人生的风雨。 ④槐树给了我一春的香,一夏的荫。到了秋日,又给了我一季的绿。那细碎稠密的 槐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碧绿晶莹,沉静若水。忽一日,秋风乍起,秋霜乍落,槐 树们又晾开了它季节的艳装,曾经碧绿的槐叶,又以一种金黄的色调,向人们展示 它生命的另一种辉煌。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就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离开了枝头, 扑向大地,绝不拖泥带水,毫不优柔寡断,有如西北汉子一样大气豪迈。扫落叶的 女人们,早早就来到一排又一排的槐树下,用长长的扫帚,扫一地落叶。唰唰的扫 帚声,划破了地上的薄霜,也划破了黎明的宁静。那一堆堆黄色的树叶,就是一家 人一个季节的温暖。
期末语文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