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关于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关于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关于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延续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运行“稳”。

预计1-9月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二是重点指标增长“快”。

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144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增速快于去年同期个百分点;按美元计算,进出口、出口同比分别增长%、%,在贸易战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依旧保持稳健增长。

三是经济结构“优”。

坚持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环保科技、光电信息、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票销售亿元,增长%;实施43个智能制造项目,1-9月份完成投资亿元,苏北智能光缆、亿多力新能源等项目已竣工投产。

千鹤湾康养小镇列入省第二批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名录,丹顶鹤风情小镇PPP项目落地实施,环科城智慧谷创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四是发展质效“高”。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9月底,全区企业增长面%,超过市定计划个百分点,列全市第1位。

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30920元、17300元,分别增长%、%。

工业能耗持续下降,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下降%,产值单耗下降%。

今年以来我区经济运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更深知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找不得了,讲成绩的同时,更要多找问题,不能回避。

从发展质量看。

一是中速增长或成为常态。

近年来,我区的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回落或者说是下行态势,5%的增速也是近年来的最低点,横向上看,增速处于全市中游位次,自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这种态势,纵向看,2015年GDP增速%,2016年%,2017年%,今年前三季度到5%,一定程度上呈现下行加速的态势。

当前发展任务相当繁重,新旧动能和经济转型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中速增长。

二是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不强。

产业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我们的服务业还是传统型消费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26家,营业收入亿元,增长面50%,体量较小;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29家,营业收入亿元,增长%,但是剔除市直四大电信公司,仅有营业收入亿元,下降%。

三是传统产业支撑作用减弱。

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低于GDP1个百分点,全区现有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有三成左右,机械、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近7成,这些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对经济贡献份额呈缓慢下行态势;加之国家、省环保督察影响,华泰纸业、盐城印染等企业即将全部关停。

传统批发零售业也面临较大困难,限额以上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比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超级市场销售额也呈现下行态势。

从发展方式看。

一是创新发展仍然薄弱。

目前我区的59家高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开票销售超亿元仅16家,占高新技术企业的%。

规上工业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技术创新比较活跃。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27%,比重不高。

8月底,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低于全市20个百分点。

二是运行质态还不佳。

当前亭湖工业增长还主要依靠存量企业,截至9月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新增产值5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仅%。

1-9月份制造业投资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的%,比2017年底下降了8个百分点。

占税收大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税收收入双降,1-8月份全区房地产业销售收入亿元,同比下降%,房地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下降%。

三是开放程度依然不足。

经济外向度偏低,全区出口规模占全市比重只有%,外贸依存度仅有%。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只有%。

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63%的企业出口实绩低于50万美元;舒适照明、新胜达通讯等重点企业出口实绩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0%以上。

从发展后劲看。

一是重大项目匮乏。

虽然近年来我区全力以赴突破重大项目,但是重大项目依然不多。

1-9月份全区5000万以上在库项目78个,较去年同期下降%,在库项目中有40个项目是去年结转项目,其中22个项目已经竣工,剩余投资仅有亿元,无法有效支撑后续增长。

从项目体量看,1-9月份新开工的10亿元以上项目只有3个,绝大多数项目体量较小。

现有企业开票销售中,已连续2年没有1家超10亿元企业。

二是市场活力有所降低。

1-9月份,我区共登记企业法人3509户,同比下降%,注册资本亿元,同比下降%;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1亿元企业806户,同比下降%,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3家,同比下降50%;办理市场主体注销499户,同比增长%。

市场主体的锐减,说明企业家投资意愿不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减弱。

三是实体经济运营困难加大。

一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仍然不够,据调查统计,全区制造业贷款下降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个百分点,且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根据走访,企业普遍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有色金属、钢材、煤炭、成品油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企业盈利能力受压缩,加上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企业发展意愿偏弱。

虽然我们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咬定年度目标任务不动摇,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一是主动推进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现代服务业加快突破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丹顶鹤风情小镇、千鹤湾康养小镇,力争早日取得规模效应;扶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升级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引导金鹰、先锋国际广场、五洲国际广场等传统商贸企业创新营销方式,推动河东大型城市综合体新城吾悦广场、新洋爱琴海购物公园等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提高产业效率和服务水平;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壮大环保科技、光电信息、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铠胜盐城电子产业园、汉能GSE柔性薄膜太阳能装备制造基地、鸿石智能科技等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引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强化项目招引,对照年初下达的招商计划,认真组织和谋划第七届环博会、先进制造业专题招商推介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积极跟踪洽谈在手的韵达云仓、中国绿色建材等项目,着力攻克一批引领产业集聚、带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规模的重大项目。

严格按照“两重一实”项目推进计划,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形成进一步抓项目建设鲜明导向,快速推动清新环境、汉能薄膜太阳能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成效,扎实开展“进解促”、星级企业“服务直通车”等活动,切实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发展难题,确保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4家。

三是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三治三化工作,加快实施八十间三期、双元新村等6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长坝城中村、劝业场、剧场路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263”工作,重抓黑臭水体治理,抓好第III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大城市组团建设力度,把大洋湾组团培育成全市旅游业的龙头,把先锋岛组团打造成活化老城的样板,把范公堤组团建设成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年内完成盐黄线、丹鹤线等7条道路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年底前完成改造农村公路85公里、建设桥梁109座,创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充分整合资源,用好农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业转型发展新载体,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抓好燃煤企业监控,完成年度燃煤锅炉整治工作。

充分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更大力度支持联晟毛毯、物资集团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多元化市场。

深化投融资改革,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对体制机制弊病进行迎面痛击,打造“亭湖服务”品牌。

主动接轨上海,成立接轨上海办公室,整合全区在上海地区招商力量,增强接轨上海工作的实效性;落实与普陀区签订的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着力突破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网络电影等重大项目,努力把亭湖打造成上海创新创业资源外溢重要承载区。

积极学习上海、联通上海,加强与上海各镇(街道)、园区和对口部门的对接合作,借鉴上海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实现协同、融合、共赢发展。

五是突出富民增收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围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等领域,抓紧实施盐海医院改扩建、城市河道整治等项目,补齐民生短板。

认真落实《***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三年(2017-2019)行动计划》,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实事工程,实施先锋街道残疾人之家、文峰街道综治中心等项目,确保各项工程达标准、达时序。

坚持把全民共享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聚焦多样性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全力推动细化落实“富民10条”,构建促进富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加大精准扶贫脱贫力度,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