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中山市横栏中学周硕
一、教材分析
《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内容。
《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五声徵调式。
音调高昂~节奏自由。
结构短小~出现了句幅比例和节奏安排不对称的现象。
旋律主要由“5、3、1”三音组成~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句内常用滑音和级进。
全曲包括四个乐句。
歌曲的前两个乐句是对称的上、下句~句尾均为长延音~形成一种喊腔~体现出山歌的风格特点。
上句,第一乐句,的句尾由“3”音上滑至“5”音。
下句,第二乐句,的句尾由“b3”音下滑至“5”音。
“b3”音是苗族飞歌中最具特色的色彩音~一般只出现在下句。
歌曲的后两个乐句为长短不一的乐句~它们是由前两个乐句衍生而来的~在节拍上有变化~节奏变得紧凑~使歌曲的情绪显得十分活跃~富有动感。
歌曲的最后一个乐句再次出现第二句中的“b3”下滑音。
最后歌曲在长延音中结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唱~引导学生归纳出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如:五声徵调式,旋律主要由“5、3、1”三音组成,、节奏自由,长音可任意延长,、结构短小,两个乐句是对称的上、下句,、色彩音“b3”的运用。
2、用对唱的形式歌唱全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出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唱准色彩音“b3”
四、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问候问候新课导入范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聆听歌曲有几个乐句初步感受歌曲。
学生边听边观察老师通过听记~加边做s、m、d、d’手势边范唱的手势。
深学生对音乐旋
歌曲。
试着边唱边做手势律音高的印象。
运用手势加深指导学生歌唱s、m、d、d’ 唱准s、m、d、d’ 学生对旋律特点
的理解。
用填空的方式尝试把音符填到相应
引导学生把乐节的节拍位置上。
按节奏歌唱这个乐节的节奏读准确。
变
换速度歌唱~为第变换速度歌唱这个乐
四乐句的节拍变节。
换做准备。
新课
通过接龙形师生接龙完成每乐句的歌唱~接龙~学生完成每个
式~加深学生对乐老师完成每个乐句的后半部。
乐句的前半句。
句“上句、下句”师生用对唱的形式歌唱歌曲。
师生对唱的理解。
接第3乐句的时候~强调色彩唱准色彩音“b3” 唱准色彩音音“b3”唱“ma”
五声徵调式,旋律主
要由“5、3、1”三音组
成,、节奏自由,长音可引导学生自己
任意延长,、结构短小,两总结归纳飞歌的引导学生归纳歌曲的特点。
个乐句是对称的上、下特点。
句,、色彩音“b3”的运
用
学习“飞歌”概介绍飞歌。
认识飞歌。
念
检验学生对仔细听辨音乐~说出播放音乐片段1、2~请学生听“飞歌”旋律的掌拓展哪一段是取自飞歌的素辨哪一段音乐取自飞歌的素材, 握情况~拓展歌曲材。
相关内容。
下课问候~下课敬礼~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