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作者:张广辉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
南乐县农业局张广辉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在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越高,肥料的损失就越小。

肥料利用率因肥料品种、施肥量、土壤
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南乐县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化肥中氮肥的
利用率为30%~7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70%。

一、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一)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中氮、磷、钾微肥配比不当,造成一些营养元素偏多,而另一些营养元素偏少。

实践
证明,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绝不是在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些营养
元素的缺乏不但造成作物对这些营养的亏缺,而且同时导致作物对另一些偏多元素的利用率也
不会高。

(二)重化肥,轻农肥
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能力的提高和化肥使用的简捷方便,导致了农民重化肥、轻农肥,在肥料投入上出现了“瘸腿”状况,农肥积施的数量和质量锐减,大量农家精肥白白扔弃。

据分析,近几年南乐县在粮食增产过程中,化肥的贡献占65%以上,但农肥的减少使产量降低6%以上,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使产量降低4%,由于化肥施用要补偿农肥和土壤有机质减少造成的亏损,使化肥的实际贡献仅为50%左右。

(三)肥料施用方法不当
多数农民在肥料施用上都存在随意和混乱的问题。

施用底肥时,农肥散扬,化肥浅施;施
肥时种肥隔离不严;追肥则仍普遍施表面肥,挥发、淋失十分严重。

这是导致目前肥料利用率
不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

肥料的损失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挥发,二是淋失。

(四)部分肥料投入数量不足
尽管普遍出现重化肥、轻农肥的现象,但化肥的投入也并不乐观。

农民重施氮、磷肥,对
钾肥和微肥的投入不足。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作物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地力和
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经南乐县多点试验,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增加40.3kg,增
幅8.1%。

肥料利用率提高5%~8%,每667m2均节本增收32.8元。

南乐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2.67万hm2,共计节本增效1 312万元。

(二)因地、因作物施肥
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pH值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确定肥料的施肥量和品种。

如豆科作物、油菜、棉花、瓜类及果树等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在酸性土壤中要施碱
性肥料,防止土壤酸化。

(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生产实践中人们对有机肥和化肥的关系说法不一。

一种是过分强调化肥,而忽视有机肥,
认为农肥可多可少、可有可无。

但实践证明,即使秸秆全部还田,也无法取代农肥的作用,农
肥在粮食增产作用中不但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绝不可减少的。

另一种是化肥批判论,认为连
续大量施用化肥会板结土壤,污染作物,影响粮食品质。

这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据实验研究,长期连续大量施用化肥,不但粮食产量比过去只高不低,而且并不破坏土壤和环境。

出现有机
质减少和耕层变浅的情况绝不是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而是由于施肥少或施肥不当造成的。


肥能使作物根系不断伸长,增加了残体数量,不但可疏松土壤,而且增强了土壤的团聚作用,
进而改善土壤性质,使土壤易耕性增强,具有更好的保水性能。

如果轻农肥、重化肥,肥料利
用效果和产量效果都不会很好;如果轻化肥、重农肥实际上增加了风险性。

最好的办法是将二
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据在小麦上实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肥增产16.5%,比单
施氮肥增产10.5%,比氮、磷肥配合施用增产6.4%。

而且与有机肥混合施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
素的吸附和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深施和集中施、分层施
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减少氨的挥发,还可以减少
反硝化损失。

磷肥的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化学固定;另一方面
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分层施
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期对磷的需求。

(五)适期施用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
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
临界期比磷稍晚。

最大效率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六)施肥与灌溉相结合
将营养成分通过灌溉水供给作物,实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的施肥方法。

灌溉施肥
方式不同与肥料利用率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减
少劳力和能源的消耗,值得大力推广。

(七)叶面喷肥
叶面追肥可使作物通过叶部直接得到有效养分,而采用根部追肥时,某些养分常因易被土
壤固定而降低植株对它们的利用率;叶部养分吸收转化的速度比根部快。

以尿素为例,根部追
施4~5d才能见效,叶面喷施当天即见效。

(八)配施微肥
在合理施磷肥的同时,在小麦上,每667m2再施锌肥1g、硼肥0.5kg,增产效果更佳。

(九)推广施用缓释、控释肥
缓释肥又称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是指由于肥料的化学成分改变或表面包涂半透水性或不透水性物质,使其中的有效养分缓慢释放。

施入土壤后,因其化合物或物理状态的不同,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转化才能被土壤溶液溶解。

它可以持久地给予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兼有化肥“速效”、农家肥平和持久的特点,并能减少淋洗损失,一般比化肥利用率高
30%~70%。

控释肥指在制备过程中其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已知并可以进行控制的肥料,其释放速率不仅延缓,而且能够按植物的需要有控制的释放。

实验表明,在大麦、马铃薯、玉米上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及作物的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