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薛洪涛
法律上就应当假定国内各项立法与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即使有冲突,也应当通过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来保持彼此之间的价值一致性。
记者:国际人权公约一般都有相应的实施机制,您怎样评价这些实施机制?您认为我国在保障人权的具体措施上有没有必要借鉴这些实施机制?
莫纪宏:目前国际人权公约有一系列实施机制的保障。
以联合国通过的国际人权公约来说,主要的实施机制就有:
(1)报告制度。
国际人权公约一般要求缔约国在规定的期限内或应有关国际机构要求时,以公约规定的程序,向有关人权机构提交它们在履行条约义务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的进展的报告。
报告制度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规定的监督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
例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40条第1款规定,批准该公约的缔约国在该公约对缔约国生效1年内或者是每逢人权事务委员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应当向人权事务委员会提交它们已经采取措施而使该公约所承认的各项权利得以实施的措施和关于享受这些权利方面所作出进展的报告。
(2)国家间指控制度。
也叫做政府间指控制度。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11条第1款规定,本公约一缔约国如认为另一缔约国未实施本公约的规定,得将此事通知委员会注意。
委员会应将此项通知转告有关缔约国。
收文国应当在3个月内,向委员会提出书面说明或声明,以解释此事,如已采取补救办法并说明所采办法。
(3)实情调查制度。
一般指有关机构对侵犯人权的情况或指控进行调查的一种制度。
实情调查通常由联合国及其有关机构任命的工作组、报告员、代表或其他专职人员组成的专家组来实施。
如1984年初,联合国实
情调查团被派往毛里塔尼亚,对奴隶
制习俗进行了调查。
(4)专题程序。
是指联合国人权
机构按照专题类型处理世界范围的某
一特定类型的侵犯人权行为的程序。
该程序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主要
原因是因为有关政府采取抵触或不合
作的态度,使得联合国有关人权机构
无法掌握具体情况。
1980年,联合国
人权委员会建立了被迫或非自愿失踪
问题工作组,这是联合国人权领域内
以专题方式处理侵犯人权行为的第一
个工作组。
1982年,人权委员会又任
命了即决或任意处决问题专题报告
员,这是联合国首次指派一人研究世
界范围内某一特定类型的侵犯人权行
为,其后,又任命了酷刑问题专题报
告员、宗教不容忍问题专题报告员及
雇佣兵问题专题报告员。
(5)个人申诉制度。
是个人依据
国际人权公约(一般是任择议定书)
的规定对国家侵犯其人权行为而向联
合国有关人权机构投诉并寻求救济的
制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
约》第1任择议定书对个人申诉制度
作了原则规定。
根据该任择议定书的
规定,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接受并
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受害人来文:来
文所涉及国家既是公约缔约国又是议
定书的缔约国;来文须署名,并且没
有构成滥用此项呈文权,又符合公约
的规定;来文一般由受害人直接呈
交;来文个人已经用尽可以运用的国
内补救办法;来文所涉及的同一事件
不在另一国际调查或解决程序的审查
之中。
(6)来文审查程序。
这是审查个
人或团体关于侵犯人权问题的来文的
程序。
目前联合国采取的来文审查程
序主要有:“728F程序”,“1235程
序”,“1503程序”以及“任择议定书
程序”。
前3个程序是人权公约规定之
外的对侵犯人权的来文进行审查的程
序。
对来文审查的目的就是来促进人
权保护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联合国
各有关机构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
(7)国际法院的司法解决程序和
咨询程序。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4
章的规定,二战后设立的国际法院具
有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两大职能。
但
是,只有国家才能将有关争议提交国
际法院解决。
几乎所有普遍性的国际
人权公约都规定缔约国间关于公约的
解释、适用或执行的争端,如不能以
其他方式解决,应当提交国际法院处
理或裁决的条款。
此外,联合国机构
或专门机构还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
咨询意见。
国际法院就人权问题发表
的咨询意见先后有“对防止及惩治灭
绝种族罪提出保留问题的咨询意见”、
“南非继续留驻纳米比亚(西南非洲)
对各国的法律后果的咨询意见”等
等。
通常来说,国际法院对人权纠纷
的判决具有一定程度的拘束力,而其
发表的咨询意见不具有拘束力,仅供
联合国机构或专门机构参考。
(8)制裁措施。
根据《联合国宪
章》第7章的规定,对于威胁和破坏
和平的行为可采取经济、外交或多或
少军事等制裁手段。
二战后,在人权
领域适用制裁的主要有:1963年开
始的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
持久而全面的制裁;对伊拉克入侵科
威特而导致危及地区和平和安全行为
的制裁等⑦。
上述各项实施国际人权公约的
机制都是国际法层面的,都在某种
程度上具有保障国际人权公约实施
的作用。
我国目前基本上采取向相关的联
合国人权机构报告我国在国内法上是
如何保障已批准的国际人权公约的实
施的。
这体现了我国在人权保障事业
领域既尊重国际惯例,同时又坚持以
我为主,坚持在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
来解决和处理人权纠纷的立场。
对于
其他的实施机制,我国目前尚未承认。
记者:弱势群体的人权是人权保
障的重点,请问,保障弱势群体的国
际公约主要有哪些?我国批准和加入
莫纪宏:我国近年来在人权保障
首先表现
年宪法修正案将
写进了宪法,
为了保障人权,我国先
经文化和社会权利的法律、法规,例
、《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保障公民财产权利的《物权法》,
《老年人权、《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残
等等。
这些法律都对人
其次是在执法领域,国2004年发布了《全面推进依
,将依法行政、保护
在司法领域,我国先后出台的
、《刑事诉讼法》和《行等法律都有效地保障了公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
这些举措都反映了我
当然,在人权保障领域还需要作
首先应当根据我国国内
尽早批准
;
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领域
教育、养
;最应当加强司法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建立公民的宪法诉愿制度
全面推进人权
1966年12月16日以联合国大2200A(XXI)号决议通过的。
1976年23日正式生效。
② 联合国于1989年12月15日通过了旨在废除死刑的人权B公约的第二任择议定书,但到目前为止参加的国家很少。
③ 关于基于人权B公约第一任择议定书的个人申诉程序,该议定书规定:成为本议定书缔约国的公约缔约国承认委员会有权接受并审查该国管辖下的个人声称为该缔约国侵害公约所载任何权利的受害者的来文。
据统计,至1991年3月,人权事务委员会总共审查了涉及到33个缔约国的445份个人来文。
委员会完成了审查工作并就119个案件发表了意见,而且确认曾出现了93起违反公约的事件。
参见UnitedNations Human Rights Fact Sheets, No 15, 1stedition , Lund, edited by Raoul Wallenberg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Law.
④ 人权B公约第41条第1款规定,本公约缔约国得按照本条规定,随时声明它承认委员会有权接受和审议一缔约国指控另一缔约国不履行它在本公约下的义务的通知。
按照本条规定所作的通知,必须是由曾经声明其本身承认委员会有权审议的缔约国提出的,才能加以接受和审议。
据统计,到1990年12月31日,已经有30个国家接受了该款规定的义务。
⑤ 人权B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尊重和保证在其领土内和受其管辖的一切个人享有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
⑥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条规定:凡未经现行立法或其他措施予以规定者,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按照其宪法程序和本公约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步骤,以采纳为实施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所需的立法或其他措施。
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保证任何一个被侵犯了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或自由的人,能得到有效的补救,尽管此种侵犯是以官方资格行事的人所为;保证任何要求此种补救的人能由合格的司法、行政或立法当局或由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的任何其他合格当局断定其在这方面的权利,并发展司法补救的可能性;保证合格当局在准予此等补救时,确能付诸实施。
⑦ 参见刘升平、夏勇著:《人权与世界》,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194-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