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直以来中小学艺体课程处于弱发展的状态。

尽管小学里都设有艺体类课程,但是在实际中,只有极少数的艺体类课程设计的极好,并且由有能力的教师授课,有些教师的专业基础薄弱,有些课程设计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来,为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实效性,我校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念,开发具有五一路小学特色的艺体学科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学校追寻“化育人心,涵养生命”的课程理想,为学生建设“感动生活的艺体课程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锻炼的习惯、艺术的修养、审美的情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1. 各门校本课程应有明确的课程发展目标,并有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2.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需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

3. 聘请校外专业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引导教师
自主申报课程,组织教研专家和同行评议和审定。

4. 对实施中的课程要加强过程指导和效果评价。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 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

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④学校的优势。

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⑥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设备的开发与利用。

2. 确定目标。

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框架结构等。

3.组织与实施。

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对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必修课程由校本课程工作小组与任课教师确定授课年级,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
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要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
进度计划作好准备。

学校要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要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定期举办成果展示。

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

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

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

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在对学生学业评价实施中,同步开展河北省级课题《基于过程性评价优化校本课程实施案例的研究》。

五、校本课程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审议工作和实施的组织管理评价工作。

组长:王丽艳(校长)负责课程开发的审议工作
组员:刘巍(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赵雅晖(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
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课程评价
每月末每科教师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参与态度、成果等方面做色彩星评价,红色代表优秀、橙色代表达标、黄色代表待达标。

次月第一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填写校本课程成长档案。

每学期期中期末由家长对学生的学业做出评价。

附录:《“小主持”课程评价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