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赏析论文2400字_西方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文学赏析论文2400字(一):论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的文学性赏析论文摘要:美术欣赏课是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美术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提倡进行文学性赏析和解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西方美术;欣赏教学;文学性;高校美术欣赏是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术欣赏课是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美术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及内容的解释、想像、体验、评价和判断,能使他们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欣赏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欣赏教育中的主动性,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在高校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学性赏析的教育实践。
何谓文学性赏析,就是在欣赏绘画等艺术过程中,加入文学性的解读和文学性的理解。
一、目前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的文学性赏析的缺失大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以美术知识与欣赏为主导,以代表性、经典性的美术作品来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加阅历,并以此构建高尚、健康的审美知识结构,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对教学方法、途径、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学生审美要求的认识均存在偏差,尤其存在着对美术欣赏的文学性赏析。
文学性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由于读者欣赏作品时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所得到的审美认识不同。
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同一读者由于欣赏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得到的审美认识也不同。
角度和距离,实际上是欣赏者立足点的问题。
不同的人,由于其独特的生活道路、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欣赏心境等不同,必然导致审美的差异性。
懂得了这个道理,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来欣赏文学作品,进而使自己处在最佳的角度和距离上来进行文学欣赏,从而感受到过去没有发现的美。
体验到过去没有体验过的审美愉悦。
而当前高校西方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不愿意去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含义,教师也只是走马观花地让学生知道作品的时代和作者等常识性的东西,也并没有引导学生做深入的赏析,尤其没有从文学性角度来赏析。
二、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文学性赏析的必要性高校西方美术欣赏教育的发展将是漫长的,那是因为它毕竟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积淀。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高校美术欣赏教育,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意识和审美姿态去彰显出它独特的价值魅力,去构建一个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审美教育和实践教育完全通融的大众平台,我们倡导对美术欣赏教学的文学性解读,理由有三:一是美术与文学在终极目的上时一致的,从审美角度上来看,美术和文学只是选择的媒介不同,美术选择笔墨纸张来表达对感情、对人生的看法,而文学选择的是语言这个媒介来抒发对感情,对人生的看法。
因此,美术作品传达的感情和文学做平传达的感情是相通的。
二是美术作品在形式上和文学作品也有着相似性。
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所表现主题的手法有象征、暗示等多种方式,而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同样可以选择象征、比喻等多种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
三是,在西方美术教学中倡导文学性解读,是因为在西方很多画家中,他们自己本身也是文学家,以及这些画家的作品对文学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对西方美术作品进行文学性解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在这里。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文学性赏析的过程中,学生陶醉于艺术境界之中,驰骋自己的想象,不知不觉地与艺术形象形神交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作家的诱发,去认识他所反映的生活,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三、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文学性赏析的教学策略欣赏西方美术作品,是人们的精神需要。
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处境和未来怀着深切的求知渴望和强烈的了解欲望。
这种欲望的满足可以有多种途径,文学性赏析便是其中之一,它能超越人类自身的种种障碍,满足人的这种求知需求,文学家具有观察、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世界的独特能力和才干,他们把一般人看不到的,或不易完整地、精细地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并予以典型化,描绘出了人类社会各时期的生活图景,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形象化的教科书。
美术艺术是画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产品,它表现了人的丰富性,欣赏者能从其中看到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主观感受的丰富性。
此外,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文学性解读时,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还在于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得到肯定,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文学欣赏还往往由于读者的个性、文化修养、乃至欣赏习惯等的不同,而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这就决定了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对美术做平进行文学性欣赏不是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次美的经历与感受。
用这把钥匙走进艺术的大门,你会发现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瑰丽的新世界。
美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美术教育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应更富有审美能力、更富有创造性,因为加强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文学性赏析教学,目的是满足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更富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优秀学生。
西方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西方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的悲剧美论文摘要:西方文学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西方女性大都性格开朗洒脱,不拘于小节,向往着自由,我们可以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感受到西方女性性格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叛逆女性;女性意识;悲剧美由于西方女性具有着开朗洒脱、向往自由独特的人格魅力,便出现了许多性格叛逆的女性,她们充满了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但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在西方文学作品描写女性角色的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中表达女性美的方式又都很特别,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1、西方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对于读者的影响西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从文学价值、时代价值、历史价值上来说,都具有其重要意义。
就比如我们小时候爱读的一些文学名著,童话故事等等这些作品都是扬名世界的文化瑰宝。
西方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是很大的。
自甲午战争之后,梁启超、康有为发动了“戊戌变法”之后,西方文学开始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线。
这些西方文学作品,让读者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对读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西方文学作品中饱满动人的女性形象西方文学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些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大量不同类型的优秀文学形象,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就有大量饱满动人的女性形象,例如,勃朗特笔下的敢于坚持自我努力争取自由的简爱,又比如威廉莎士比亚笔下的敢于突破的赫米娅。
这些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在西方文学作品中闪闪发光。
然而不仅是这些女性形象为文学作品增添了光芒,在这其中《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中所塑造的叛逆动人的女性形象,更是为西方文学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光芒。
3、不同类型的叛逆女性形象的悲剧美3.1决绝勇敢的贵妇人形象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笔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贵族妇女安娜,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几乎读者脑海中都很深刻的女性人物形象,安娜最后的卧轨自杀结局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娜是一位贵族妇女,他的哥哥因为偷情被妻子发现后和他争吵,安娜知道后连忙坐车到莫斯科,为哥哥和嫂嫂解决矛盾。
在车站等车时,也就是她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的一刻,她认识了一位军官叫沃伦斯基,他是一位风流倜傥,身体强壮的男士。
他在看到安娜的那一刻,就被安娜身上高贵气质和美貌不由自主地吸引了。
后来,他在舞会上主动的向安娜献殷勤。
之后便对安娜开始了热烈的追求,开始时,安娜一直压抑着自己,可后来心中的爱情彻底从安娜心中涌起了。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相貌平平,但在事业中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人物,他不懂什么是情感,对安娜很冷漠。
有一天,他和安娜一去去看赛马会,比赛中沃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忍不住情绪失控,卡列宁看到了这一幕,心中很气愤,认为安娜的做法有所失控,要她提前离场,安娜心中非常恨卡列宁,恨他的自私和虚伪。
后来沃伦斯基带着安娜去国外旅行了,回来后因思念而儿子,就去看望儿子,后来他们返回彼得堡时,遭到了亲朋好友的拒绝。
沃伦斯基受不了社会界的舆论而远离安娜。
沃伦斯基要安娜离婚,可事情过了很久,安娜仍沒有离婚成功,之后沃伦斯基对她越来越冷淡。
在一次因为沃伦斯基的母亲,安娜和沃伦斯基大吵一架之后沃伦斯基离去,安娜觉得自己失去了世界,什么都没有了,准备坐火车去找他,然而在车站回想起这段生活,她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被侮辱的人,在收到沃伦斯基的来信说十点之后才能回来,安娜不想再受这种折磨了,便卧轨自杀了。
最后,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去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的女儿带走了,而沃伦斯基因为良心的谴责请求去参军作战。
安娜的死不禁让人们感觉到震惊,人们都想要分析安娜的死原因所在,或许是上流社会的无情制度,或许是丈夫的自私冷漠,又或是自我情感的狭隘,使她最后卧轨自杀,但在这种叛逆女性的悲惨结局中。
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美。
一种悲剧美,一种勇敢追求自由的美。
3.2追求奢侈富贵的农家女性形象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在文学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大家认为内容有关腐朽堕落的社会风气,所以被人指控为伤风败俗,加以批判。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位农民的独生女儿,在修道院过完了她的少女时期生活,一直幻想着自己能够过小竹房子的生活,有自己好心的小哥哥,帮助陪伴他。
又幻想着过那些贵妇人的生活。
后来她被父亲接回家去,把她嫁给了平庸,迟钝的乡村医生包法利,然而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使爱玛感觉到心有不甘,她两次偷情,但却没有给她带来想要的幸福,最后花光了丈夫的钱财,最后终于走投无路,服毒自杀了。
在艾玛的悲剧中,人们不由得感叹。
是母爱的缺失,还是自我的丧失,让她最后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如果她能够安分守己,是否就可以逃过无情的结局,爱玛的结局同时揭示了社会的丑陋现实。
4、叛逆女性悲剧美的审美价值对于以上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的悲惨结局让人们心中不免感叹,同时也对后人有了一定的启迪。
在后来的女性解放之后,女性是独立的存在,不再依赖男人而生活,女性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
在安娜和爱玛的人生中,我们深刻地去理解和感受,对女性形成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争取自己的自由和经济独立有非常大的意义。
5、结束语美学的观念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这种美可以是幸福美、真善美,还可以是喜剧美或是悲剧美,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