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宣城中学高二年级3月月考模拟考试题题(历史)

安徽省宣城中学高二年级3月月考模拟考试题题(历史)

安徽省宣城中学高二年级3月月考模拟考试题题(历史)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答案解析】B第2小题:《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袭制④等级制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C第3小题: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答案解析】A第4小题: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答案解析】C第5小题: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解析】A第6小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答案解析】B第7小题: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异是A.皇帝权力 B.独尊儒术 C.地方建制 D.中央机构【答案解析】C第8小题: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答案解析】C第9小题:“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答案解析】C第10小题: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答案解析】D第11小题: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

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答案解析】C第12小题:故宫养心殿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统治者强烈的集权意识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③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精神④说明统治者具有民权意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解析】B第13小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解析】A第14小题: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解析】D第15小题:在《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的序言中说:“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

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下列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军机处设立之初“名不师古,职居密勿”B.军机处当时的主要职能是“秉庙谟商戎略”C.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展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D.军机处是最高行政机构“隐然执政之府”【答案解析】D第16小题: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帕特农神庙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答案解析】D第17小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以下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②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④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B第18小题:“(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A.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C.将立法权赋予执政官D.以财产多寡政治权力【答案解析】A第19小题: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B. 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C. 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D. 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答案解析】C第20小题:“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A. 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 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答案解析】C第21小题: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A.甲 B.乙C.丙D.丁【答案解析】C第22小题: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答案解析】C第23小题: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答案解析】C第24小题: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被称为公民法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解析】D第25小题:《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答案解析】A第26小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矣!”——出自《资治通鉴》材料三(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四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

1382年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

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

……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

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唐、宋、明四朝的官制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该措施的目的?(2分)(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制度同汉、宋相比有何不同?(2分)这种演变反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4)简述汉、宋、明三朝措施的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

(3分)【答案解析】(1)汉朝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唐朝重视选贤任能,北宋和明朝削弱地方官的职权。

(3分)(2)巩固封建统治。

(2分)(3)增设特务机构。

(2分)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2分)(4)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3分)第27小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