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光电探测器1 (1)

第二章光电探测器1 (1)

1 0 1
0
0 、 1 分别为光电探测器长波限和短波限。 式中,
35
2.量子效率η(λ)
量子效率是评价光电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在 某一特定波长上每秒钟内产生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量子 数之比。 hc h 单个光量子的能量为 e 单位波长的辐射通量为 d 内的辐射通量为 e d 波长增量 在此窄带内的辐射通量,换算成量子流速率N为:

2.2光电探测器的特性参数
2.3光电探测器的噪声



2.4光电探测器
2.5光电探测器的偏置与放大
§2.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
一、光电效应
定义:当光辐射入射到光电材料上时,材料发射 电子,或其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电动势等。

发射电子:外光电效应 电导率发生变化、产生光电动势:内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
光生伏特效应:光照在半导体P-N结、P-i-N结、金 属-半导体接触上时,会在PN结、P-i-N结、金属半导体接触的两侧产生光生电动势。 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当用适当波长的光照射PN 结时,由于内建场的作用(不加外电场),光生电 子拉向N区,光生空穴拉向P区,相当于PN结上加一 个正电压。
v c/ 1.24 hc / Eg ( m) Eg 1.24 0 hc / Eg Eg 本征吸收的长波限
•非本征光电导效应
光电导效应:
•本征光电导效应
h Eg
Eg / h
v c/ 1.24 hc / Eg ( m) Eg 1.24 0 hc / Eg Eg 本征吸收的长波限
光电发射效应 :在光照下,物体向表面以外空间发 射电子(即光电子)的现象——多发生于金属和金属氧 化物,光电管中的光阴极。 光电发射体的功函 爱因斯坦方程:Ek h E
数 物理意义:如果发射体内的电子所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发射体的 功函数的值,那么电子就能以相应的速度从发射体表面逸出。
光电发射效应发生波长表示:
• 材料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α 来表征。
T
温差电效应:由两种材料制成的结点出现温差而在
两结点间产生电动势,回路中产生电流。
当两种不同的配偶材料(金属或半导体)两端并联熔接时,如果
两个接头的温度不同,并联回路中就产生电动势,称为温差电 动势。



所有热探测器,在理论上对一切波长都具有相同
1. 辐射源的光谱分布
很多光电探测器(特别是光子探测器),其响应是 辐射波长的函数。对一定的波长范围内的辐射有信 号输出,称为光谱响应,它决定了探测器探测特定 目标的有效程度。

如果辐射源是单色辐射,则需给出辐射波长。假如
辐射源是黑体,那么要指明黑体的温度。

当辐射经过调制时,则要说明调制频率。
多子: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大于空穴的浓 度,称为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 少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施主原子:杂质原子可以提供电子,称施子原子。

论:
N型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是靠自由电子导电,掺入
的杂质越多,多子(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
性能也就越强。
P型半导体

第二章 光电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件
光子器件
真空器件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热电器件
固体器件
光敏电阻
光电池 光电二极管 热电偶/热电堆 热辐射计/热敏电 阻
真空摄像管
变像管 像增强管
热释电探测器
光电三极管
雪崩光电管 电荷耦合器件 CCD

2.1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
两个外表面之间出现微小变化的信号电压,可测定所吸收
的光辐射功率
辐射热计效应(电阻温度效应):入射光的照射
使材料由于受热而造成电阻率变化的现象
• 当吸收光辐射而温度升高时,金属的电阻会增加,而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会降低 • 从材料电阻变化可测定被吸收的光辐射功率。利用材
料的电阻变化制成的热探测器就是电阻测辐射热计
杂质半导体的形成:通过扩散工艺,在本征半导体中 掺入少量合适的杂质元素,可得到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
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由于杂质原子的最 外层有5个价电子,所以除了与周 围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外,还多出一 个电子。在常温下,由于热激发, 就可使它们成为自由电子,显负电 性。这N是从“Negative(负)” 中取的第一个字母。
多子:P型半导体中,多子为空穴。 少子:为电子。 受主原子:杂质原子中的空位吸收电子,称受主原子。
结论:
1、多子的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原因:掺入的杂质使 多子的数目大大增加,使多子与少子复合的机会大大增 多。因此,对于杂质半导体,多子的浓度愈高,少子的 浓度就愈低。
2、少子的浓度决定于温度。原因:少子是本征激发形 成的,与温度有关。
e d e d N h hc
量子流速率N即为每秒入射的光量子数。
36

若IS为信号电流,e为电子电荷,

IS R e d 每秒产生的光电子数为: e e
量子效率为: ( ) I S / e R hc N e 讨论 ( ) 1 入射一个光量子就能发射一个电子或产生一 对电子—空穴对;

内光电效应:光电材料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光
电子只在材料内部而不会逸出材料外部—多发生 在半导体材料。

内光电效应又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光电导效应:半导体受光照后,内部产生光生
载流子,使半导体中载流子数显著增加而电阻减
少的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
光电导效应:
•本征光电导效应
h Eg
Eg / h
和势光电阴极,它们的响应波长也只扩展到1.25μm,只适 用于近红外的探测,因此在红外系统中应用不多。
二、光热效应
光热效应:材料受光照射,光子能量与晶格相互作
用,振动加剧,温度升高,材料性质发生变化。
热释电效应:介质受光照射温度升高,在晶体特定方向
上由于自发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而引起表面电荷的变化。 光辐射强度变化→晶体温度变化→自发极化强度变化 当强度调制过的光辐射投射到热释电晶体上时,引起自发 电极化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在垂直于极化方向的晶体
1.24 c ( m) E (eV )
截止波长
光电子发射探测器
真空光电管:真空光电管由光电阴极和阳极构成,用于响应 要求极快的场合 光电倍增管:应用最广,内部有电子倍增系统,因而有很高
的电流增益,能检测极微弱的光辐射信号。
光电子发射探测器主要是可见光探测器,因为对红外辐射响
应的光电阴极只有银一氧一铯光电阴极和新发展的负电子亲
的情况。
30
二、特性参数

1.响应度 2.量子效率 3.噪声等效功率 4.探测率D和比探测率D 5.光谱响应 6.响应速度
31

1. 响应度Rv或RI
响应度是描述探测器灵敏度的参量。它表征探测器输
出信号与输入光信号间关系的参数,又称为光电探测
器的灵敏度。
设光电探测器输出电压为 Vs 或电流为 Is ,入射到光电
探测器上的光功率P Rv=Vs/P 单色灵敏度和积分灵敏度
32
RI=is/P
分别称为光电探测器的电压响应度和电流响应度。
单色灵敏度
使用波长为λ的单色辐射源,则称为单色灵敏度,又叫光谱 响应度,用Rλ表示, 定义: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与入射到探测器上 单色辐射通量(光通量)之比。
RV Vs ( )



实际上, ( ) 1 。
对于有增益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等),会远 大于1,此时一般使用增益或放大倍数这个参数。
37
3.噪声等效功率(NEP)
(最小可探测功率Pmin)
从响应度来看,好象只要有光辐射存在,不管它的
功率如何小,都可探测出来。
当入射功率很低时,输出只是杂乱无章的信号,无
26
2. 电路的通频带和带宽
因噪声限制了探测器的极限性能。

噪声电压或电流均正比于带宽的平方根,有些噪声 还是频率的函数。

描述探测器性能时,必须明确通频带和带宽。
27
3. 工作温度

许多探测器,特别是半导体材料的探测器,无论 是信号还是噪声,都和工作温度有密切关系,必 须明确工作温度。 通用的工作温度是: 室温(295K) 干冰温度(195K) 液氮温度(77K)
法肯定是否有辐射入射在探测器上。这它固有的“噪 声”引起的。
随时间起伏的电压(流)按时间取平均值,则平均值等
于零。但其均方根不等于零,这个均方根电压(流)称 为探测器的噪声电压(流)。
38
信噪比(S/N)
1)作用:判定噪声大小。 2)表示:在负载电阻RL上产生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S Ps I s2 RL I s2 2 2 N PN I N RL I N
P型半导体:在纯净的4价本征半导体(如硅晶体)中混入 了3价原子,譬如极小量(一千万之一)的硼合成晶体,使之 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P型半导体。
空穴的产生:由于杂质原子的最外
层有3个价电子,当它们与周围的硅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就产生了一个“ 空位”(空位电中性),当硅原子外 层电子由于热运动填补此空位时,杂 质原子成为不可移动的负离子,同时 ,在硅原子的共价键中产生一个空穴 ,由于少一电子,所以带正电。P型 取“Positve(正)”一词的第一个字 母。
的响应,因而是非选择性探测器。这和光子探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