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土木建筑行业是高风险性行业?①当前建筑施工呈现出以工业建筑为主向以民用建筑为主转变,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建筑施工又以产品固定、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产品多样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规律性差、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且事故多发的行业。
②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离散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工程建设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其中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工人文化素质低,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
总体上不安全因素多,安全事故多发。
2、为什么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发生几率最高?五大伤害类型是哪些?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1)高处坠落多发于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脚手架、吊篮处、试用梯子登高作业时,在“四口”“五临边”处或轻型屋面处的施工,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这些高空作业环境的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也增加;2)实际工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经常未按标准搭设,施工设施落后;同时高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教育不足导致安全知识缺乏,使得高坠发生率很高。
②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电击伤害事故3、上网学习事故案例,思考事故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哪些?应包括: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4、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总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包括哪些?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整理五组安全科学名词术语答: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安全生产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安全:人员没有受伤或死亡,财务未受到损失的状态或条件。
4.安全法规:为了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坏,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
5.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统称。
6.五项规定:指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即:○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7.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应对企业安全工作所负的总的领导责任;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能科室和生产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
8.安全技术措施: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伤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9.安全管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10.安全教育:指在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提高贯彻执行安全法规及各项安全规程制度的自觉性。
使广大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等进行的教育和训练。
11.三级教育:企业中新入厂的工作人员等所必须接受的安全教育。
即厂(处),车间(队),岗位(班组)。
12.特种作业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的专门安全教育。
13.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
14.建筑工人三件宝: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15.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上料口、阳台口、通道口。
16.五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围、无外架子的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
17.双向封闭:竖向五临边封闭、水平六口封闭18.三到位:脚手架、水平和竖向通道、支护安全网必须达到施工层工作面。
19.三到人: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悬空作业必须配带工具兜。
20.三到台:施工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按规定装设电漏保安器、做好保护接零。
21.三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22.五时:我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种法律制度的统称。
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23.三不放过:我国处理伤亡事故的一种法律制度。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24.安全色: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指标等。
25.安全标志: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
26.安全宣传:一种特殊教育方式。
27.安全栏杆:一种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的地带,或在人的操作区域中避免危险和有害因素落入的安全装置。
28.高处作业:凡是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29.建筑业四害:指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伤亡。
30.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
31.不安全状态: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32.不安全行为: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认为的错误。
33.伤害方式:致害物与人体发生的接触方式。
34.事故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和原因,又称一次原因。
35.事故间接原因:使事故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36.违章指挥:生产指挥人员滥用职权,强迫命令工人违反规章制度,冒着危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37.违章作业:违反规章制度,不服管理,冒着危险进行做错的行为。
38.事故分析:事故调查中,弄清事故发生的经过和事故中人、物管理状态及为了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止事故的方法,对事故进行的综合分析。
39.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为了获取有关事故发生原因的全面资料,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发生而进行的调查。
40.事故隐患:能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制度伤的缺陷。
41.人身(伤害)事故:职工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同生产有关的身体受伤或致死亡事故。
42.未遂事故:在职业安全上,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实际上未产生这些后果的事故。
43.无伤害事故: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停工短暂或与人的生理机能障碍无关的事故。
44.事故的基本要素:构成事故的基本部分。
即人、物和环境。
45.事故统计: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从而揭示事故产生的规律,掌握与直接生产有关的,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次数、人数、原因和规模等情况所做的专门统计。
46.事故管理:事故的报告、登记、调查、处理以及统计分析诸项工作的总称。
47.事故类别:直接使职工受到伤害的原因。
48.物体打击: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49.机械伤害: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50.起重伤害: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51.触电伤害: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
52.高空坠落: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53.坍塌:建筑物、构筑物倒塌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54.安全费用:因事故造成的损失费用与建立事故防范措施的投资费用的总和。
55.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被毁坏的财产的价值。
56.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的价值。
6.总结事故统计特征及其事故预防作用。
答:事故的特征有偶然性、因果性、潜伏性。
偶然性:事故的发生与否具有偶然性,事故的后果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偶然之中存在必然的规律性。
因果性:预防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消除危险因素。
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只要来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不良,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管理的原因。
针对这四个方面可以采取三种防治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治对策。
潜伏性:预防事故的主要手段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检查,对发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消除、控制措施。
7.以事故致因原理解释五大事故发生原因。
答:从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a.高处坠落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为高处作业移动失稳,站位不稳或操作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安全设施未按标准搭设,施工设备落后,未使用防护用具等。
b.坍塌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为未按技术标准、规范及已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没有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等;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有误,稳定性或承载力不达标。
从能量理论分析c.物体打击事故: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从而造成事故d.电击伤害事故:意外释放的电能会造成各种电器事故,可能使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导体带电而发生漏电现象,对与带电体接触的人员造成电击伤害。
从人-机-环境理论分析e.机械伤害事故: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在人与机械的交互界面上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8.事故三角形(人-机-环)告诉我们的安全生产预防方法是什么?答: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是从建立该生产系统的开始,就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正确的管理,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建立一个人、机、环境协调工作,操作可靠的生产系统。
9、从海因里希事故致因原理可以推出哪些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级要素,二级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落实了哪些安全管理制度?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11、用排列图图示土木工程伤害事故类型。
12、基于课程学习,谈谈安全管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13、施工安全技术设计文件有哪两类?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14、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的十大项目是哪些?分析悬挑脚手架检查重点应包括哪些?建筑施工现场围挡,门楼、主体满遮挡,出入口及现场硬化处理,水冲设施和排水设施;生产作业、生活、办公“三区”隔离情况;施工机具使用安全、特种设备检测与保养情况;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施工临时用电;防火措施和设施;脚手架架设和现场安全防护情况;特种作业和“三类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监理人员安全责任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