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摘要: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
普及语言文字的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
信息化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技术教育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应用的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语言文字的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率和水平。
因而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方面,更应该加强这两方面的相互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结合,就会使语言文字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教育的客观发展必然趋势是日趋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交通和信息的挑战、劳动和就业的挑战无不在21 世纪的教育中充分表现出来。
先进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的现代技术手段视为参与21世纪竞争的基础条件。
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思想、教育
模式、教育技术手段的竞争!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将有力地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第二.利用学校网络的强大功能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服务。
利用学校网络介绍普通话规范知识,汉字规范知识,供师生学习。
利用学校创建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和安排,宣传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等等。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师生可以从网上及时查阅国家语言文字相关的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模拟练习、语言文字知识、测试达标情况等信息,了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举措,为进一步开拓语言文字组织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
第三.利用广播、幻灯、录音等多媒体资源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环境。
1.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内容。
2.学校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
3.微机课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语文教师进行字音教学要求尽量使用多媒体。
制作课件,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等进行字音教学。
课文朗诵尽量使用教学录音。
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诵示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1.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对网络、广播、电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使用的不规范语言和不规范汉字进行挑错。
2.利用录像课对师生的语言和文字使用的规范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师生,以便加以纠正、改进。
3.提供影像情境,老师为学生设计影视方面的场景,让学生开展配音、影视评说、话剧表演等口语实践,让他们多种才艺得到展示,同时又普及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
4.开展拼音和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师生文字录入技术,又可使师生掌握语言文字拼音规范和笔画规范。
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都离不开语言文字。
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
信息化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语言文字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没有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信息化。
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将受到它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