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档案建设情况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档案建设情况

关于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档案建设情况汇报
我校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此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抚慰,帮助他们心情愉快地度过校园生活,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我校建立了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一)是教育改革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新时期下的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甚至有的学生走上了自杀、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高
度重视,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要求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用心理档案记录下每一个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

(二)是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学校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制订工作计划、选择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同时可以动态地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
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以早发现、早干预,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马加爵那样的悲剧发生。

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查看孩子的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与班主任或心理辅导老师一起制定辅导计划, 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力量,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样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三)是学生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挖掘自我潜能的
需要。

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 找到了依据。

学生 通过
心理档案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状态, 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所 处环境,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断地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从 而了解自我、调节自我,使自我意识的水平逐步提高,进而充分发挥 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需要。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 长。


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了 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提出适合该学生心 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减少以偏概全、盲目武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 放矢,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还有助于教师加强 学生心理的研究。

通过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 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 题,如人际关系障碍、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之自信等,以及他们在
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等方面的分布特点,为学校心理健康 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 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深入开展。

二、学校对学生个人心理档案的管理情况 一)确定学生个人心理健康
档案的建档内容。

学生心理档案的
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 准确的信息。

我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学生基本 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 情况及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等, 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学生心 理,正确查找学生问题根源; 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 料信息,包括性格类型及特征、 智力水平、有无心理障碍、 学习态度、 兴趣爱好、 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 这些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 辅导的重要依据。

二)学生个人心理档案的收集方法。

1、个人总结。

通过每学期的学生个人总结,启发学生进 析自我,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法,并 鼓励学生平时写心理日记, 内心想什么就写什么, 记录心理变化历程, 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 、调查分析。

通过让学生回答、填写心理健康调查表,做心理 测试题rH

和让学生对一些问题发表真实看法,从中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3、日常行为观察。

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生活中会真实地表现
出来。

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记录好每一个细节情况,抓住学生的情绪变化,捕捉学生的敏感信息,了解过去的心灵创伤等。

4、作品分析。

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获
取信息,如学生的学习心得、日记、周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试卷、等进行分析。

5 、心理测验。

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测试。

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测验,收集其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人性特征等信息。

三)整理建档。

根据内容和来源渠道,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顺序为标准,进行科学、分门别类的整理,将不同阶段收集的材料分类存档,并及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使其更直观、更方便。

整理时注意做到了
两点:一是保证一定时期一个学生各类量表的连续性;二是力争使其
能够体现在同类量表中不同学生的比较,利于全方位做好学生的心理
健康工作。

四)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保管。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心理辅导老师专人保管,并恪守档案的保密性原则。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有的是学生的隐私,有的带有暗示效应,有的涉及到人际关系,也有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记录等,所以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向他人公布内容,避免学生个人隐私的泄漏。

日常保管时时刻注意资料的清洁整齐、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也注意
资料安全措施的落实,避免资料的丢失和损毁,维护全部档案的完整性。

五)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有效利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正确利用好学生心理档案。

1 、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依据档案,研究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

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拔学生干部的培养锻炼。

同时结合各年级或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制定年级教学计划和班级教学进度,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组织按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2 、依据学生心理档案,准确识别和确定心理危机预警对象。

我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鉴别与筛选功能,把存在严重心理疾病、遭遇重大创伤事件以及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等各类潜在或现实的
心理危机干预对象正确识别出来,根据相关的心理预警指标对其心理
危机的轻重程度及可能后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他
们采取相应的咨询、辅导、追踪、监控、干预措施,以对心理危机做出准确预测、有效防范和正确处理。

3、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和培养
策略,指导学生解决各种成长性与发展性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完善为我校开展个性化、因教施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

学生心理档案记录着学生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借助学生心理档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和培养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与咨询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成长性和发展性的问题。

在个性化辅导中,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问进行全方位地辅导。

4、利用学生心理档案呈现的信息,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

学生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反映了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

因此,借助心理档案,科学有效地判断和发现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遭
遇的主要困境和突出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和剖析,从中发现和挖掘出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数据资料,这对丰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研究方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