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测试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督.战(dū) 荻.港(dí)溃.退(guì)
B.逃窜.(càn) 要塞.(sài) 业已.(yǐ)
C.泄.气(xiè) 歼.灭(qiān) 无锡.(xī)
D.铜陵.(líng) 芜.湖(wú) 经营.(yínɡ)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锐不可挡江阴要塞甚为微弱纷纷逃蹿
横度长江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馈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
B.英勇
..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
4.选词填空。
(1)国民党反动派______(经营营造)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__(突破攻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______(进击进攻)中。
(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______(坚决坚定)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回答问题。
(1)“西起九江(不含
..)”中“不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我已歼灭
..一切抵抗之敌”中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及击溃
6.常识填空。
(1)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写作一般具备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内容________、报道_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江汉区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
本报讯(记者杨升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
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1)本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长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想就此事采访江汉区城管部门的张主任,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呢?(至少两条)
参考答案
1.[解析] D A项,“溃”应读“kuì”;B项,“窜”应读“cuàn”;C项,“歼”应读“jiān”。
2.挡—当蹿—窜度—渡馈—溃
3.[解析] C “顽强”是褒义词,意思是不怕困难,做事情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指一个人的品质很坚毅。
在这里当“顽固”讲,用作贬义。
4.(1)经营(2)突破进击(3)坚决
5.[解析] 新闻的语言必须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夸大、缩小或含糊其词。
同时,使用鲜明而又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答案] (1)不能。
如果去掉“不含”,就可以理解为包括九江在内,但当时九江不在我军渡江区域内,去掉“不含”表意就不准确了。
(2)“歼灭”是指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指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但不一定消灭。
连用两个动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用词准确。
6.(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
(2)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鲜明真实及时简明准确
7.(1)[解析] 本题考查消息的有关知识。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构成。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围绕增设的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问题,集中在第一段。
[答案] 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2)示例:①张主任,你们对新添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有哪些管理措施?②请问张主任,你们近期有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的计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