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表现:
结肠粘膜紊乱,张力高(炎 症);肠管边缘毛刺状或锯齿 状(溃疡);铅管状结肠,肠 腔狭窄,结肠袋消失(纤维 化);圆形充盈缺损(假性息 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有腹痛、腹泻、粪便中带有粘 液、脓血的青壮年患者,肠镜、 X线检查发现肠炎及溃疡等表现, 应考虑本病。
排除:
多次粪便检查除外特异性肠道感 染性疾病,同时除外肿瘤、克隆 氏病等。
★结、直肠癌:
1、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5—10 倍。部位:多位于降结肠、直肠, 其次为横结肠。
2、病灶:可以是多中心。
3、随访对象: (1)病变广泛者; (2)病程长者; (3)慢性持续型。
★下消化道出血:有时为首发症 状,大出血少见,急性发作期并 发症。 ★结肠假性息肉:多见。
★结肠、肛周疾病:如瘘管、窦 道等少见。
鉴别诊断
☉ 慢性菌痢: I.往往有急性菌痢及治疗不当病 史; II.粪便及渗出物培养可发现痢疾 杆菌; III.抗菌治疗有效。
☉ 阿米巴疾病: I.常为果酱样大便; II.粪便中可检出溶组织阿米巴滋 养体、包囊; III.溃疡为潜行性,可侵及肌层, 溃疡间粘膜正常; IV.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 结、直肠癌: I.老年人多见,病程较短,进展 较快; II.肛门指诊、X线检查及肠镜活 检。
病 情 程 度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
症状
轻度
重度
局部症状
腹泻
‹4次/天
›6次/天、水泻或血便
肉眼血便
少或无
较多
腹痛
较轻
较重
病变范围 直、乙状结肠 广泛或全结肠
全身症状
发热
无
38℃以上
贫血
不明显
明显
血沉
‹30mm/h
›30mm/h
体重减轻 不明显
明显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少见,但却
极为严重。 急性发作期病发机理:神经丛破 坏→肌张力下降→肠扩张。
•诱因 (1)抗胆碱能类或阿片类药; (2)低钾血症; (3)钡剂灌肠。 *要求 密切观察病情 ,检查、用药应 掌握指征。
•表现 (1)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消 失;腹平片:肠管高度扩张,直 径≥10cm(正常5.5cm); (2)全身表现重,高热、脱水、 循环衰竭;白细胞↑↑,核左移。 * 结果 易致肠穿孔、腹膜炎。
◎病变特点 亲和性与表浅性; 弥漫性与连续性。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少数仅有便秘,而无腹 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一般均 有腹泻,腹泻为结肠性(大肠性) 腹泻。
特点如下: 粪便:量较少,粪质多为糊状, 常混有粘液脓血,或无粪质;粘 液血便→活动期。 大便次数:次数较多 里急后重:有 体重减轻:少见
▲发病
西方国家多见,青壮年多见,男女 无明显差异。我国较少见,近年有 增加趋势。
▲定义: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累及 结肠、直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学
★感染。 ★遗传:5%—15%病人与遗传有 关。3p21的ccR5
★自身免疫:主要与体液免疫关, B细胞功能障碍是其免疫病理基 础。
体征
左下腹压痛:轻、中型 压痛、鼓肠:重、暴发型 腹膜炎:穿孔
☆全身表现 少见。 发热:急性发作期可有低到 中度热,重症有高热。 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低 蛋白血症
☆肠外表现
(1)皮肤、粘膜表现:结节性红 斑、多形红斑、口疮性溃疡及坏 疽性脓皮病 (2)眼损害:结膜炎、虹膜炎、 眼色素膜炎等
(3)关节炎:结肠炎性关节炎 (为游走性关节痛,无畸形)、 强直性脊椎炎 (4)肝病:脂肪肝、胆管周围 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 肝炎等 (5)自身免疫性溶血等
眼、皮肤、关节炎相对多见。 坏疽性脓皮病、结肠炎性关节炎 等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强直性脊 柱炎则不能;肠外表现多见于病 程长(发病一年后),且较重之 患者,偶作首发症状。
☆临床分型及病情判断
临床分型
$ 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 作者 $ 慢性复发型:病变较局限,病 情较轻,有明显发作及缓解期。
$ 慢性持续型:病变较广泛,病 情较重,无明显发作与缓解期。 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
$ 急性暴发型:病变广泛,症状 严重伴全身中毒症状。可并发中 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 预后差。
慢性复发型最常见,急性暴发型 最少见。除暴发型外,各型之间 可互转化。
病情判断
根据病情分轻、中、重度,见下 表。 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
★精神因素、食物过敏可能系诱 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病理学
◎部位: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 肠粘膜,可向上发展至全结肠, 甚至末端回肠,也可向深层发展。
◎病变表现
(1)、原发病变:隐窝炎、隐 窝脓肿; (2)表浅溃疡形成(圆形或不 规则,表面有粘液脓血);(3) 溃疡之间炎症相续; (4)后期纤维组织增生。
本课目的: 1 掌握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 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并 发症及治疗要点。 2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 病理。
本课重点: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方法及治疗要 点。 本课难点:
溃肠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方 法。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在1875年由Wilks与 Moxon首先报告,1920年被确认。
别诊断,利于随访;可摘除较大 的假性息肉。 缺点:重症不宜行,同时需清 肠。
(3)表现 : 急性期: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血管模糊不清,可见浅溃疡,上 覆粘液、脓性渗出物。
慢性期:粘膜苍白、萎缩,肠
壁僵直缺乏膨胀性,可有假性息 肉等。
3、X线检查: 优点:可观察范围,与纤维结 肠镜互相补充。 缺点:时常不能定性,不能活 检,需灌肠等。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特点: (1)“有”:可有红、白细胞 或脓细胞。 (2)“无”:无病原微生物 (镜检、培养等均无病原体)。
2、结肠镜: (1)乙状结肠镜; 优点:对边远山区尤为重要,因 为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 且简便易行,不需灌肠。 缺点:局限。
(2)电子肠镜: 优点:可确定范围,有助于鉴
腹泻晨起、餐后、站立位明显。 要亲自观察粪便(有助于诊断), 养成良好的医德。
●腹痛: 下腹部或左下腹或沿结肠解剖部 位
腹痛特点: 多位于左下腹 阵发性绞痛(痉挛性)轻—中度 进食加重,便后缓解 轻症或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为 不适感 晚期可无腹痛(纤维组织增生、 结肠僵直所致)
●其他症状
❖腹胀 ❖恶心、呕吐 ❖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