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开工报告

桩基开工报告

一施工准备情况自2015年12月29日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公司立即组织人员设备进场,成立项目经理部着手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到目前为止,我项目部已完成驻地建设、设备安装调试、进场施工便道和开工前技术准备工作,并已签定符合要求的原材料采购合同,已具备桩基础工程施工的开工条件。

一、技术准备情况健康大道北延线道路与桥梁(一期)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已具备,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道路主线上还有15栋房屋没有拆迁,业主进行了各项技术交底工作,我项目部也已经做好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已制订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二、驻地建设和临时工程1、承包人驻地建设:驻地建设包括办公生活场所、仓库、已全部完成,包括我项目部和驻地监理人员的所有办公生活设施已全部到位投入使用,并已接好通讯网络。

2、供水、供电:在生活区自来水直接进入生活区,可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

已接好的高压电源,电压稳定,完全满足施工生活用电。

3、临时工程:由长沙路接入的施工便道已经修筑完成,从长沙路口开始已经到达捞刀河边;钢筋加工场地已经建设完成,加工设备也调试完毕,钢便桥已经完成一半,只等钢便桥跨越捞刀河便可开始北岸的施工,砼采用商品砼,南岸桩基已经具备开工条件。

三、施工部署情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具体见附件1《施工现场总布置图》。

1、施工便道从已经建好的长沙路端头处修筑一条进场施工便道,宽12米,全线长约1200米,跨过当地村便道后进入桥梁主线,沿桥梁主线到达捞刀河边,从捞刀河大桥右侧修筑宽6米的钢栈桥,钢栈桥长约108米,便道跨越栈桥至路线终点;在每个桥墩处修筑横向施工便道,宽20米,长40米,厚度0.8米;再者利用当地的村便道,使之形成畅通的施工便道网。

对于没有便道的地方,通过新修汽车便道与主干道路相连,并充分利用工程施工形成的路基作纵向临时便道,通过沿线新修、整修的施工便道,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直达施工现场工地。

2、混凝土拌和站混凝土拌和站设置在47#墩-48#墩之间,并分别备有约3000m3砂、石料堆放场,三个散装水泥罐。

3、钢筋制作加工棚在7号墩右侧建成钢筋制作加工棚,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用自制的龙门吊吊至汽车上运至各墩位处,同时钢筋制作加工棚备有200T钢筋原材料堆放场。

4、造浆循环池钻孔所需泥浆都在造浆池内完成,造浆循环池布置在桥梁红线用地范围内,但必须设置在满堂支架箱梁基础之外。

计划每两个墩共用一套泥浆循环系统,满足钻孔灌注桩施工需要。

四、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配备基础施工的主要管理与技术人员已全部到位,项目部已组织精干而富有施工经验的人员负责桩基施工的各个岗位。

具体人员见附件2《基础施工组织机构图》。

五、设备组织情况基础施工计划投入的设备主要有:砼搅拌站、三一砼输送泵、旋转钻机、汽车吊、振动锤、装载机,和电子全站仪等测量设备以及试验、检测仪器等,已进场的设备具体见附件3《设备组织计划表》。

六、材料组织情况结构用钢材业主指定采购,采用萍钢,已签定合同能满足施工需要。

七、原材料的检测试验、砼配合比设计水泥、卵石、砂都检测合格,具体见附件4《水泥物理检验报告》、附件5《粗骨料试验报告》、附件6《细骨料试验报告》,桩基C35水下砼配合比。

八、测量放样工作在设计院进行现场交桩后,我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导线和水准复测工作,并进行了加密控制点的测量,测量资料已上报监理处,现我部已派专人进行桩位的测量放样工作。

二施工技术文件一、工程概况1、简介健康大道北沿线桥梁与道路(一期)工程捞刀河大桥全长553m,里程桩号K0+977.5~K1+530.5,桥型左右幅设计为4*30m+3*30m(现浇连续箱梁)+36m+72m+36m挂篮悬浇箱梁+4*30m+3*30m(现浇连续箱梁)桩基:0#、17#墩桥台设计为6根φ1.5米的桩基,左右福共12根;1-7、10-16号墩单幅基础为2×D180cm钻孔灌注桩,双幅为4×D180cm钻孔灌注桩;8、9号墩单幅基础为4×D180cm钻孔灌注桩,双幅为8×D180cm钻孔灌注桩;楼梯桩为φ2.5米,设置于4号墩与7号墩处,共4根,全桥共有桩基100根。

2、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行车速度:60km/h。

(3)桥面标准横断面布置:5.5m(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11.0m(机动车道)+11.0m(机动车道)+5.5m(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33.0m,分左、右幅设计,单幅宽度16.5m。

(4)洪水频率:百年一遇,SW(1/100)=57.71m。

(5)设计基准期:100年。

(6)坐标及高程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3、工程地质3.1地形和地貌桥位场地位于捞刀河河谷及两岸Ⅰ级堆积阶地,河宽约90m,两岸地形较平坦。

北岸河堤高程55.6m,南岸河堤高程54.3m,河底高程48.4m左右,南岸接线范围多为民居及苗木地,北岸接线范围多为农田及菜地,水塘少见。

3.2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成果,桥址区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素填土、冲洪积粉质黏土、粉土、粉砂、圆砾、残积粉质黏土,覆盖层厚度为6~8m左右,基岩为白垩系上统戴家坪组(K2d)泥质粉砂岩。

现分述如下:①2种植土(Q4ml ):黄褐色、黑灰色、灰色,松散~稍密状,稍湿~湿,主要为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系,层厚0.70~0.80m,该层主要分布于两岸。

土、石工程分级为I级松土。

①3粉质黏土(Q4al+pl):红褐色、灰黄色、褐黄色夹灰白色,上部粘粒含量较高,下部粉砂质含量逐渐增加,可塑~硬塑状,湿,含高岭土条带及铁锰质结核,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采取率为94%,层厚1.90~3.80m,该层主要分布于两岸。

土石工程分级为Ⅱ普通土。

①4-1粉砂(Q4al+pl):褐黄色,灰黄色,灰白色,松散~稍密状态,饱和,以细砂为主,粉砂次之,成分主要为石英,泥质含量约40%,采取率为92%,层厚0.90~1.10m,该层大部分布。

土石工程分级为Ⅱ普通土。

①4圆砾(Q4al+pl):褐黄色,黄色,稍密~中密,湿~饱和,砾卵石含量60%左右,粒径为2~20mm,大者60~100mm,成分主要为硅质岩及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形,充填中粗砂,泥质含量约10%,采取率为92%,层厚0.70~5.50m,该层普遍分布。

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③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2d):紫红色,红褐色夹灰白色,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上附有铁锰质,岩体破碎,岩石为极软岩,岩芯多呈块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芯长为8-25cm,可见灰绿色条纹,冲击强烈反弹,岩块可用手折断,遇水易软化崩解,RQD低,采取率为75~85%,层厚2.50~5.30m,场区均有分布。

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

③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2d):紫红色,红褐色夹灰白色,粉砂质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上附铁锰质,岩石为软岩,岩体较破碎,可见灰绿色条纹,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芯长为20-45cm,长者达60~100cm,少量块状、碎块状,岩块锤击声脆,用手难折断,遇水易软化崩解,基岩下部裂隙中充填厚5~30mm的石膏,未见溶蚀现象。

RQD为66~78,采取率为75~85%,最大揭露厚度46.70m,桥位区均有分布。

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

以上各岩土层在桥址区的分布埋藏及岩性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断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各地层的岩土工程参数如下:3.3地质构造根据《长沙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野外勘察结果:桥址位于长沙洼陷中。

长沙洼陷属永安地洼的西端,在不断的拱断作用下,由地洼沉积层组成褶皱平缓的红色盆地,以及多期活动直至晚近时期仍在活动的三条主干断裂组成的活动断裂带为其特色,地层产状平缓。

桥址区附近有一条隐伏断裂。

该断裂无新近活动迹象,对拟建桥梁工程无影响。

桥址范围内未发现有影响桥梁稳定的地质构造。

桥址区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建桥。

3.4水文地质条件(1)气象水文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特征分明,热量充足,雨水充沛,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27.1℃,多年平均风速2.6m/s,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无霜期275d,日照时数为1636h,多年平均蒸发量1316mm,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1700mm,每年4~6月为多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1%。

雨季对桥梁基础施工影响较大。

捞刀河属湘江支流,汛期为4~7月,河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水位陡涨陡落,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浅,枯水期为桥梁基础良好的施工时期。

(2)地表水工程场地地表水主要为捞刀河水,捞刀河为常流性河流。

捞刀河河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水位变化较大,勘察期间水位高程48.8m(2015 .1.11)。

据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7.1m。

(3)地下水桥址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种植土①中,含水贫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细砂、圆砾中,水量中等。

基岩裂隙水主要强风化岩及中风化岩层裂隙中,因岩体裂隙大多呈半张开-闭合状,因此基岩富水性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相邻含水层的垂直向补给,受气候季节影响较大。

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径流途径短,地下水动态变化大,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一般在0.50~1.00米之间,潜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50~5.50米之间。

(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据水样分析结果,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判断,桥址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较好,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二、施工方案的确定本桥位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适宜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进行桩基成孔施工。

根据初步测量放样结果,0-7#、10-17#墩位于农田中,8#、9#桩位于捞刀河中。

0-7#、10-17#墩位于农田中,只有地表排水和农田积水,但都有1米左右的淤泥,从降低施工成本出发,先挖排水沟排除积水挖除淤泥,再在墩位处先填土填筑施工平台。

再在桩位一侧填筑施工便道,便于设备、机械机场施工。

因我部施工便道已经修筑到桥位附近,大型设备便于施工,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可以展开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根据以上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如下:决定引桥从0号墩-7号墩;17#-10号墩施工,采用冲击钻机成孔,每个墩采用两台钻机同时施工,最少同时施工三个墩,便于以后现浇支架箱梁的施工。

主桥8号、9号墩填筑完围堰便采用两台冲击钻机错位施工。

三、施工进度计划0#墩至7#墩,包括D150桩基12根、D180桩基28根,安排4台钻机计划5个月完成;8#墩包括D180桩基8根,安排2台钻机计划3个月完成;9#墩包括D180桩基8根,计划3个月完成;10#至17#墩包括D150桩基12根、D180桩基28根,安排4台钻机计划5个月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