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PPT课件

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PPT课件

春 ■ 夏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 地




, 走 过 四

, 人 生 百








1
诗歌鉴赏结构谋篇之
起承转合
(皆关“情”)
2
【高考链接】
2006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 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深秋意境,奠定了 全诗低沉的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
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 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 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转”就是转句。
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
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 歌顿生波澜。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 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
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
10
【师生共研】
1、
湖州歌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 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 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 人“望”中所见,故“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 的统领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 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 的孤独。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
“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 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 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抒发了忧愁思乡和吊古伤
花时同醉破春愁(起),醉折花枝当酒筹( )承( 忽忆故人天际去(转),计程今日到梁州( )合(
)欢愉 )惆怅
6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叙事、点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广阔,浩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抒情 :一、孤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抒情:国势动荡
反衬
反 衬
颔联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波浩 渺、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孤愁、国 忧家恨做了铺垫。

高 下
登鹳雀楼 畅当
登鹳雀楼
迥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
当的诗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有优胜
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焕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 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 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是明 结;也可暗结,即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 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 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4
登高 杜甫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
8
麻雀 纪晓岚
咏鸡鸣(明)朱元璋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食尽皇家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辛辣讽刺了尸位素餐、滥竽充数的昏官。
游虎丘山 唐伯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9
转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 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 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起”即一首诗的首句。
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 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即“起”句有奠定基调 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是“起”句的延续、延伸,在内容 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7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交代时间和地点。独字是是作者谋篇立意所在。 颔联写景,作者描写天高地迥,宇宙无垠,景观宏阔。 颈联点名感情,写出诗人孤寂和微贱之感的成因。 尾联通过用比,直接把自己比喻为飘荡天地间的沙鸥, 形象的展示出孤独的心境和漂泊的身世,与首联的独字 遥相呼应。
11
【练习】1、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环境、时、地; 2.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3.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12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 “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5
起、承、转、合的基本格式
1.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一般一联承担一项功能。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起,写环)境。远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承,在该)环境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转,写)情怀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合,情入)当前景
2.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