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石河子月考) 唐朝的中央官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是()A . 尚书省B . 中书省C . 行中书省D . 门下省2. (2分)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
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
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
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A .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 . 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 . 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D . 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3. (2分) (2016高一下·河北期中)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经济重心的南移B .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 .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 .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4. (2分)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相应出现了六种社会思潮,他们依次是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太平天国革命思潮、洋务思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空依次应该填上()A .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B .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C .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D .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5. (2分) (2019高一上·高邮期中) 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A . 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B . 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C . 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红军和毛泽东到达陕北D . 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6. (2分) (2017高一上·徐州月考)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 . 日内瓦会议B . 万隆会议C . 第26届联大D . 上海APEC会议7. (2分)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
这说明()A .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B .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 .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 . 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8. (2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 . 《十二铜表法》B . 公民法C . 万民法D . 自然法9. (2分)(2017·江苏会考)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史实推论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1841年的20%。
A . 0B . 1C . 2D . 310. (2分) (2017高一下·雅安期中)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 工厂的出现C . 圈地运动的工展D . 海外市场的扩大11. (2分)(2017·新乡模拟) 2016年6月24日,经公民投票,英国最后决定退出欧盟。
英国退出欧盟反映了()A . 欧元货币体系走向分裂B . 英国从此走上经济独立C . 欧盟不再适应时代需要D .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受挫12. (2分) (2016高一下·杭锦后旗期末) 2008年10月,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
亚欧会议45个成员国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向全球展示了亚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决心。
亚欧能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 亚欧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B . 经济全球化下面临着共同风险与利益C . 中国能够主导亚欧经济发展D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二、综合题 (共4题;共50分)13. (15分) (2019高一下·白银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
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14. (5分) (2016高三下·海淀模拟)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变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经济凋敝,1949年,城市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失业严重。
1950年7月,仅登记失业的工人即达166.4万入,占当时城市职工总数的21%。
人民政府本着“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精神,对官僚资本企业的工人实行了“包下来”的政策。
由于城市失业人数太多,政府不可能都“包下来”,因此在努力恢复生产以增加就业的同时,实行“安置与救济并重”的政策。
从1950年4月起,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救济城市失业工人的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7月到1953年底,以工代赈达280万人次,领取失业救济金者达460余万人次。
到1951年底,城市有220万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1952年,全国职工人数比1949年增加了97.5%。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阅读材料,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人民政府帮助城市平民改善生活状况的措施和成效。
1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由是始议均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
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
……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相付。
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北魏孝文帝得以顺利推行均田制的重要前提是什么?(2)概括材料一、二中授田的主要方法。
(3)均田制的实施对北魏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6. (15分)(2016·南通模拟)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
……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
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
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
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4题;共50分)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考点:解析: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