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黄埔心校河北唐山滦县第四中学的教师,我叫胡翠玲,很高兴成为3期6班的学员,同时我也开心地期待能够成为一名格的学员。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书中摘要
个人体会
重要观点
主要理论
个人感受
应用体会
第一章《关于幸福的疑问》
1.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
养成习惯通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保持一个已形成的习惯就相对容易多了。
2.“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享乐主义型”则错误地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无感了。“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四种汉堡,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就是“忙碌奔波型”,因为我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在我看来,似乎只有一次次成功才能让我快乐,从来都没有享受过过程。
每做一件事情,都告诉自己,要朝着“感悟幸福型”努力。
第六章《幸福学习法》
3.心流体验,就是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
在心流状态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即我们的“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
找寻使命感,需要努力和清醒的头脑。
多年来,一直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任务,只想努力去完成它。好悲哀。
努力去让自己找寻使命感,看到孩子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养是我的使命,不能一味去追求学生的成绩,用自己的一生去陪伴孩子们,看到他们心灵的成长,看到他们灵魂的升华,同时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使命感所在。
真的是好有力量的语句,当然,这只是对我而言,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开心呢?为什么优点比缺点恐怖呢?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呢?
内在力量真的是我幸福的阳光。每当有了消极的想法时,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我可以的。我要开心。
第十四章《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从容》
7.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时间上的富裕,代表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追求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去享受快乐。相反,时间上的窘迫给人的感觉是经常性的压力、忙碌奔波、工作过量,以及挫败感。
看到这段话,突然明白了自己对于许多事情都持有消极的看法,原来是基因所为,但所有人确实都可以变得比原来更幸福,大部分的人在追求幸福这一点上都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潜能。我在追求幸福上就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潜能。我要发挥出来。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早上睁眼开始,不再抱怨早自习太早了,而是把它当成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机,观点变了,想法也就变了,心情也变好了。学校组织优质课评比,我基本不参加,主要是太消极,觉得自己不行,而且参加了也没什么用。好吧,机会来了,为了让自己更幸福,发挥出我的潜能,我这次要积极的参加,不管有用没用,我要借些机会成长自己,我要找寻我的幸福,那么幸福真的来了,我在参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收获了好多,甚至体验到了心流,而且学到了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幸福好像真的来了。
第十二章《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
6.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是上天赋予的,任何人、宗教、思想或是政权都无法把它夺走。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那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错觉。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行,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因为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第十一章《幸福的根:幸福的深度》
5.幸福的高度是指我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波动,它有高潮和低潮;幸福的深度则指我们内心深处基本的幸福感。
这类结论把我们的幸福感解释成预定的形态,其实是一种误导。他们忽略了太多可以改变幸福感的因素,忽略了人们可以变得更快乐的潜力。比如,一个天才的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多的终极财富。通过认识一个新朋友、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或是联想到一个新思路,都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简化生活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曾经因为孩子、工作、家庭把我搞得焦头烂额,生活中找不到任何快乐,更没有幸福可言,对于生活充满了挫败感。工作的压力让让喘不过气来,孩子的成长让我日夜担忧,家庭的琐事让窒息,那时的生活真的是太痛苦了,甚至曾经有过从家里的窗户一跃而下的冲动。
让我的生活简单化,细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急也不躁,少想一些事情,不再关注不该关注东西,生活轻松了,压力降低了,心情也变好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淡定从容的面对生活,让时间富裕起来!
看到这句话,真的是触动非常大,习惯造就了我们的一生。养成习惯和保持习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二章《解读人生的四种汉堡模型》
四种汉堡模型的生活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生活,通过作业,把自己的生活对号入座,让自己生活更完美。
通过学习,在生活中适时利用这些理论,尤其是对于闺女的贪玩和懒惰,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心流”,可以说是生活的最高境界,真的让我感觉到好舒适。喜欢心流的感觉,只是很难做到。
讲了一节有难度的公开课,整节课从开始到下课,我都沉浸于注意力集中下,忘记了紧张,忘记了时间,忘记听课的所有领导,一堂课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第七章《幸福工作法》
4.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