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的原则(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郑恒,现担任13级德育课的教学工作。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际交往的原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老师进行交流。

第一部分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之道德法律与人生》的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第二节《学会和谐交往》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坚强面对生活之学会主动适应,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教材是以学生在校期间逐步扩展的学习和生活为横向坐标,以学习的适应——心理的适应过渡到行为的适应为主线,因此,本课在心理的适应环节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学会和谐交往是培养技校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

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最重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本课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学习的适应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所以学好本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校园生活,并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包含的一些生活常识,是学生以后日常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原则;2)技能目标:从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出发,指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人际交往模式;3)情感目标:树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信念,自我反思,克服不足,在实际生活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依据教材大纲,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的原则。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原则,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原则运用到实际交往中,在实际生活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难点的依据:从内容看,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不会感到困难,从实践看,如何掌握这些原则并学会运用则很重要。

只有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体验,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情上谈谈。

二、说学情2013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不久,还处于从中学向职业学校生活的过渡阶段。

由于尚未适应校园生活,心理矛盾较多,在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方面还存有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善交往、不懂交往等问题。

一方面,内心渴望被他人接纳认可,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来构建人际交往群体。

优势:139酒管321班学生特点是思维活跃,热爱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喜欢形式简单的竞赛,关注现实生活。

因此抓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加深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不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喜欢枯燥的说理,甚至有一种厌倦感。

知识面不够宽,阅历有限、能力不足,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够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

第三部分说教法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政治课的教学应该从基本事实中导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并在其中渗透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因此,我选择从学生的专业、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为教学创设一定生动活泼的情境、问题,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后在讨论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这也遵循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

主要采用了活动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第四部分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2、自主探究法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

3、总结反思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说明的方式,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第五部分说教学程序一、课前准备:1、搜集与人际交往相关的故事及名人名言。

2、找6个同学做情境表演。

二、课堂过程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3分钟)激情导入,诱发兴趣一封求助信——阿麻的苦恼。

最近,阿麻同学发来求助信,让我们一起看看怎样帮助他:我和我家的狗关系很好,它也喜欢我,我的“狗缘”不错!同学们在打篮球,我想加入,可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NO!”,上课分组讨论时,总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和谁讨论呢?我又没有恶习,功课还不错,至于长相嘛,虽然不帅,那又不是我的错。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他们不欢迎我?人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30%靠的是他的专业知识,70%靠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见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需要。

因此,学会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当代青年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呢?杜威说: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

通过设置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惑这一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不仅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也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35分钟)1、热点链接,提出问题(2分钟)在班上朋友数量自认为最多的请举手/自认为在班上最受欢迎的同学请举手。

(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此问可引起大家的好奇,激发大家去反思自己的朋友多不多,有多少……该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回忆与思考,感悟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同时也为下一活动做好铺垫。

2、活动体验,建构知识(15分钟)活动1:请两对同学分别扮演一个餐厅服务、校园生活的对话场景。

在餐厅服务场景设计中,由一名学生担任迎宾服务,一名学生扮演来店就餐的客人,由于服务员正坐在前台忙碌,一边工作一边回答客人关于菜点酒水的问题。

在校园生活场景中,一名学生坐在座位上玩手机,一个同学过来站着和他聊天。

请扮演的同学谈由于“地位差异”带来的心理感受,再由其它同学来谈谈看法。

得出与人交往原则----平等原则。

(板书)活动2:请两对同学分别模拟一个在食堂借饭卡、在宿舍互相帮助的场景。

其中一组主题是“来而不往”,另一组主题是“礼尚往来”,分别请参与的同学和观看的同学来发表看法。

得出与人交往原则----互利原则。

(板书)活动3:请两对同学分别模拟一个邀约打篮球的情景,一组表演“如约”,另一组表演“爽约”。

引出“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古话。

得出与人交往原则----信用原则。

(板书)活动4:心灵剧场:两个朋友(一)(二)学生讨论两个故事,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明白人际交往中的什么原则?得出与人交往原则----相容原则。

(板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人际交往的原则,并理解掌握。

活动内容展示的六个场景以及心灵故事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以及在校园、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场景,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或将来需要面对的场景。

这也正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应用,能力提升(突破难点)(10分钟)活动1:谈感受通过本节课对人际交往原则的探讨与交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交友上有什么新的打算?各组派代表发言。

设计该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自己在日常交往中所出现的困惑,寻找差距,并力求找到克服不足的方法,自觉产生实践的愿望,达到扔一块石头激起每一位学生心头的层层涟漪的效果。

活动2:情景重现请现场同学按人际交往的原则对上述情境进行再表演,请全体同学做导演,对表演进行规划指导。

设计该活动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举例分析等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将人际交往的原则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4、品行内化,拓展延伸(5分钟)活动1:展示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关于人际交往的名人名言,请学生朗读。

通过此环节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活动2: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辨析,一个拓展。

辨析:朋友的要求都要满足吗?有时候,为了照顾朋友的情面,可能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

但是,只讲义气,不讲原则,会害人害己。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真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维持友情。

拓展:选择的原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在选择朋友时要谨慎,要学会选择品行良好,对自己发展有帮助,有积极影响的朋友,即乐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2—3分钟)首先充分肯定大家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的热情,并评选出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及个人;其次,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感知人际交往的原则,鼓励大家将活动体验运用到日常交往中,用交往来编织自己的五彩生活。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2分钟)针对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后作业:1、练习册P16-182、练习册P19页案例分析第五环节板书设计我选择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不仅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板书:人际交往的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