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4.德国 急救工作中大部分患者的运送工作由红十字会完成,急救中心
是一个设备先进的指挥系统,全国使用“110”急救电话呼叫。急救 中心有4条线路与警察队相通,负责调度所在地的救护车和直升机, 并协调医院接收伤病员的工作。救护车服务分固定与临时在出事地 点集合两种。无论是从陆地上还是从空中运送伤病员,德国的救援 工作都是高效率的,尤其空中救援是德国急救工作的一大特点,被 认为是当代世界空中急救在组织管理上最在成效的。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功能 :
院前急救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维持伤员的基本生命体征,减轻痛苦,稳定伤病情,防止再损 伤,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2.评估病情并快速安全地分流与转运。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原则 :
院前急救总的目的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 度的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为医院抢救打 好基础。所以,院前急救必须遵守以下五条原则: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意义 :
现场急救是危急重症患者能否获救并减少并发症的基本保证。近 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车祸、火灾等意 外伤害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心脑血管的疾病的人数也在增加。在我 国,各种意外伤亡事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4~5位死因,且为45岁以下 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当今我国乃至全球严重的公害 之一。从受伤开始到得到有效救治的这段“黄金时间”,决定了绝大 部分伤员的愈合状况,因此,一个健全的院前急救系统是确保伤员能 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的前提。
(4) B(bleeding)出血:检查伤病员的头部、胸腹、四肢有无大 出血、内脏损伤、骨折等情况。
(5) S(senses)感知觉:检查伤病员的反应状况。
评估时动作要迅速、轻柔,不同病因的伤病员评估的侧重点不 同,还取决于评估者的经验和选择,但绝不可因为评估而延误抢救 及运送的时机。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协助患者脱离险区,并快速评估。 2.坚持对症治疗的原则,先救命后救伤,先重伤后轻伤,先复 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救治后运送。。 3.急救与呼救并行,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4.分类检送,迅速安全转运。
5.加强转运途中的监护并及时做好记录。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3) B(breath)呼吸:检查胸部有无肋骨骨折和开放伤口,观察 呼吸状态,吸气时两侧胸廓是否对称,听诊肺部,询问是否存在胸 痛及疼痛程度。呼吸是否停止可通过一看(看胸廓有无起伏)、二 听(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用面颊感觉有无气流感)来判定。
根据对循环、呼吸所做的初步检查,迅速对伤病员的基本情况 做出评估,并确定进行哪些紧急抢救的措施。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5.联合型模式 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如医疗、公安、消防、交通等力量,有领导、
有组织地协调行动,如苏州、镇江、南宁等城市以及香港的院前急 救。其特点是院前急救已是一项服务于广大人民大众的公益事业, 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大型灾害事 故的医疗救护,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 最大的抢救效果。
(1)C(circulation)循环:检查心音是否响亮,脉搏的频率是 否规则、有力,血压能否测到,可采用触(成人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及强弱)、摸(婴儿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及强弱)、量(收缩压不小 于90mmHg)等方法来检查,迅速判定有无心搏骤停,以便立即开始 心肺复苏。
(2)A(airway)气道: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舌后坠、分泌物、 血块、异物等阻塞。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任务 :
根据院前急救的重要社会职能和功能定位,可将院前急救的任 务概括为四个方面: 1.承担日常情况下居民的急救事件处理。 2.委以突发事件、灾难或战争时医疗救援工作。 3.为国际、国内各类大型集会或会议提供急救医疗保障。 4.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及技能。
护理措施、转运和途中护理。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现场伤情病情评估 :
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在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行伤情病情评估的 同时,紧急电话呼救,医护人员必须树立生命第一的观念,强调边 评估边救护,边救治边进一步评估。
1.评估的方法: 伤情病情评估包括询问病史、了解症状以及对伤病员进行体
生命的脉动
Quality Control Circle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概念 ▪ 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 ▪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院前急救的概述 :
▪ 院前急救的概念: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危、急、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 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其中现场救护是院前急救的先导。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1.北京模式 集院前急救、急救室、重症监护为一体,卫生行政和各大医院
联络的院外院内完善形式,如北京急救中心是北京市院前急救和重 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心。其特点是院前急救 工作由医生、医士、护士协作承担,部分患者经院前救治处理后转 送中心监护室继续治疗,多数患者则被转运到其他医院。其急救流 程为:患者及家属通过“120”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中心站调度室 调度出车、出人到现场急救,然后监护运送患者回急救中心或附近 医院。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5.澳大利亚 急救医疗方面制订了心肺复苏的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绝大多数
医院均按此或相似的流程进行。复苏的重点在预防及早期发现,一 旦发现急危重症患者,强调早期急救处理。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事业到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新的发展阶段,但由 于各地在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急救意识、服务区域以及传统观念 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设立院前急救医疗机构时,所采取 的院前急救模式也有很大不同。
格检查。评估时尽量不要移动伤病员的身体,尤其是对不能确定的 创伤和心肌梗死的患者。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1)病史:通过询问伤病员、目击者或家属,了解事情发生的经 过,特别注意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病史的询问务求简单明确。
(2)症状:症状是指伤病员的感觉和体会。)电话呼救:我国医疗急救电话号码为“120”。在场目击者 只有1人抢救时,对心搏骤停的患者应先进行心肺复苏1-2分钟后再 打电话呼救;若现场有多人,呼救与抢救可同时进行。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3)电话呼救时的注意事项:使用电话呼救时应用简练、准确、 清楚的语言说明地点、患者目前的情况严重程度、伤病员的人数及 存在的危险,以便于急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立即作出反 应,调配指挥就近的急救中心(站)或其他部门去救护患者。具体 有: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3.日本
日本急救医疗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急救患者运送系统、 急救患者治疗系统及急救医疗情报联络系统。
急救患者运转工作由消防机构负责。消防机构的急救服务是唯 一的全日制服务单位。消防部门设有急救队,每个急救队通常配备 一辆急救车、3名急救人员,其任务是将患者从现场运送到医疗机构。 急救医疗机构的职责是收治由消防机构等运来的患者。急救医疗情 报系统的职责是及时了解并掌握各医疗机构的情况,收到呼救通知 时,立即根据所报病情,选择最恰当的医疗机构,并通知家属或急 救队输送患者。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2.英国 急救医疗发展较早,1948年即开始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
向所有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医疗在内(外国居民和旅 游者可以享受免费的急救和急诊服务),成为欧洲唯一的国家医疗 制国家。英国急救工作的特点是服务项目种类繁多,急救站不仅为 急症患者和意外事故伤员服务,而且负责转送非急症的患者。一些 城市还成立专科急救小组,提供院前阶段的急救服务。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3.重庆模式 主要依托一个医院为主的急救模式。其特点是各急救中心主要
附属于一家综合医院,并拥有现代化的的急救仪器设备和救护车, 经院前处理后可送到附近医院或收入自己的附属医院。此种模式一 般多见于中、小城市和县中心医院兼急救中心。其急救流程为:患 者及家属向县、市急救中心呼救,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部派人到现 场,然后监护运送患者回急救中心,由院内急救部继续救治。
①应说明呼救人电话号码与姓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 联系电话,如伤病员是儿童,还应将他的家长名字告诉对方。
②患者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周围明显标记和最佳路径 等。
③患者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如昏迷、大出血、呼吸困难等。
(3)体格检查:根据病情,依靠视、触、叩、听等物理检查,对 伤病员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检查。在检查 中务求充分暴露伤病员身体的各部位,简单扼要,突出重点,迅速 检伤,以利发现是否有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和体征。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2.评估的程序
评估的目的是迅速找出可危及伤病员生命的问题,因急危重症 患者情况多种多样,故目前常采用CABBS快速评估法,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评估几乎同时进行。
生命的脉动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争取时间、抢救生命、安全转运。护理人员必 须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抢救技能,才能快捷、准确、有效、 安全地做好现场救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