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网络传播发展现状与趋势
¬ 在网络传播技术方面,其宽带化、移动化、 互动性等技术特征得到进一步强化;
¬ 在网络内容发展方面呈现出参与性、创造性、 视频化等特征;
¬ 在网络传播发展方面热点迭出,博客传播、 手机媒体、媒介融合、网络实名制等不断成 为社会和研究界所持续关注的焦点,而网络 侵权、网络恶搞、网络示丑等现象也成为如 何加强互联网管理的争论焦点。
丁的《数字化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国务院新闻办支持、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中国外文局对 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网络传播》杂志。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 国内: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网络为王》(海南出 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互联网 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著作。紧随其后出 版的是罗伊撰写的《无网不胜》(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 共7本著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 度考察网络。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 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刘吉和金吾伦的《千年警 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 1999年2月)等。
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尔·巴雷特
的《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
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马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2. 网络化:网络化是网络传播的基础。网络传 播的传播者和受众,都得通过因特网发布、 传播和接收信息。网络传播的普及程度,主 要取决于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程度。 目前的第一代因特网除了传送文本、图片文 件外,已能顺畅地传送音频文件,使得广播 在网上直播毫无障碍。由于受因特网传输带 宽限制,现在电视网上直播效果尚不理想, 但下一代宽频高速网很快会打破这个限制。
¬ 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在书中告诉我们,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 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 的那些产品——也就 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互联网以及与其相关的无穷选择正在改变我 们的世界。
在2006年,互联网微内容成为一个新鲜话题。有研究者认为:互联网用户 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作微内容。这些零星散乱的数据众沙 成塔,成为网络神奇力量的真正来源。而当一种工具出现以后(如它 的第一代产品的代表Google),微内容便羽化为蝶,登上社会发展的 大舞台,成为了创造历史的主角。在互联网上,俗称“草根”的 “微 内容”开始表现出经营性价值,微内容的出现可能会空前改变传媒业 的产业形态。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 12.双刃性:
人类传播具有认识环境的功能、协调行动的功能、文化教育的功能、调
节精神的功能。这些功能历来都有正负两个方向:真实信息的传 播有助于正确认识环境,虚假信息的传播会迷惑人们 的视听;正确理念的传播能够形成有益社会的共同行动,邪恶观念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 8.超文本链接的广容性: 广容性是指网络媒体发布信息的容量不受限
制。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苦Fra bibliotek版面有限, 广播、电视限于时段固定,不得不对许多材 料忍痛割爱。网络媒体则一改传统媒体线性 述事的方式,采用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无限 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地发布。受众点击感兴趣 的链接,就可看到相关条目的详细内容。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网络传播发展现状与趋势
¬ 4.博客传播:web2.0时代的传播先锋
Blog一词本起源于 weblog,意思是网上日志。1997年 由 Jorn Barger所提出。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 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博客的普及不仅 仅改变了互联网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人类传播 模式从大众传播到博客传播的改变。博客的本质就是 个人的“虚拟主体”。拥有博客,一个人就有了虚拟 和现实的双重主体。随着博客应用不断主流化,基于 个人博客的博客传播(典型的大集市模式),可以帮助 人类实现“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理想。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网络传播
➢1、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阶段:人类的
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 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 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 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 进步为前提。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9. 小众化:网络传播在整体传播模式上趋向小众化。 小众化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而言的。传统媒体 数量十分有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受众只能在有限 的媒体设定的有限菜单范围内作有限的选择,因此必 然是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媒体数目众多,内容丰富且 分工精细,网民选择范围极为宽泛。除极少数网站人 流如潮外,网民们更多时间停留在志趣相投但访者不 多的各类个性化网站上。众多网站分流了人群,在整 体上形成小众化传播。小众化的媒体网站通过联合或 被极少数大型综合性网站收购而成为其组件来实现自 身的商业价值。
¬ 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简易信息聚合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会收集和组织定制 的新闻,按照你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 你的计算机上 )、百科全书(Wiki)、网摘 、社会网络(SNS)、 P2P、即时信息(IM)等。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4.全球化:数字时代的还乡,天涯若比邻。 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 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5.实时性:网络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 度发布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 月更新会并存于一个网站中。以往传媒特 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线,在网际信息传 播中已经开始消失。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网络传播发展现状与趋势
¬ 1.聚焦web2.0:拓展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的新时代
¬ 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不过目前对什么 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也有人称之 为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 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 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传播的基本结构图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7.多媒体化
。多媒体化是指网络传播能集报纸、广播、电 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 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报道同一新闻事件, 报纸用文字、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用图 像,而网络传播三者皆用。多媒体化融合了报纸、 广播和电视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 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而且通过 网上超文本链接,可以极为方便地由这种符号跳 到那种符号,从而多侧面、多样化地传播信息、 接收信息。
¬2、什么是网络传播
(1)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 兰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 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 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 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 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 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 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 11. 易检性:易检性是指网络媒体具有过刊 查询和资料检索功能。广播、电视错过时间, 通常就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想查看 报纸以前的报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第四 媒体突破了这种时间限制,网民在网上可以 随时按日期查看一家网络媒体的过刊,也可 以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 (2)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 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 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 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 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 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 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 的目的。 (匡文波 《国际新闻界》2001 年第8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特征 6.交互性:指能实现传方和
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 播。在传统的“沙漏式”
传播模式下,传方站在“把 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信 息的生产与传播。在网络时 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 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 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 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 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 方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 己决定。
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网络传播发展现状与趋势
¬ 2. 网络新闻传播地位:从边缘到主流 2006年中国新闻奖首次将网络新闻作品纳入 评选,并且评出了三类(网络新闻评论、网 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栏)首批13件网络 新闻获奖作品。这次评奖标志着网络媒体作 为我国重要传媒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反映了自2000年以来网络媒体快速的发展及 其与日俱增的社会影响力的网络传播现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