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大学语文试题讲解

最新大学语文试题讲解

第一讲语言的功能和陷阱王蒙一、填空题1.优秀的作家开讲艰深的学问,也应当是别具风格、妙趣横生的。

这就是多年前所倡导的“作家学者化”理念。

二、单选题1、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以契诃夫小说《苦恼》为论据阐述的论点是()A.语言文字的修辞功能B. 语言的心理功能C. 语言的信仰功能D. 语言的创造功能2、《语言的功能和陷阱》里面认为“仁孝忠信”、“礼义廉耻”本来是好词儿,后来变成人们厌恶的词汇,这是一种语言的()A. 言不尽意B. 言过其实C. 双刃剑D. 狗屎化效应3、王蒙在《语言的功能和陷阱》里面,王蒙提及了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论述了()A. 语言的记忆功能B. 语言的审美宣泄功能C. 语言的交际功能D. 语言的浪漫功能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蒙创作的是()。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班主任》C.《活动变人形》 D.《踌躇的季节》5.“……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但是起码马语没有人语这么发达。

如果马语比人语还发达的话,那么今天王蒙这个位置上的可能就是一匹公马了。

”这段话语突出体现了此篇演讲稿()的特色。

A.外松内紧B.亦庄亦谐C.取譬引喻D.极具煽情6.“比如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造成了我们中国人的心理模式,我们一看到明月就会想到家乡……你有没有真实的对于明月的感受。

”这段话语体现了王蒙先生所谓的语言()的陷阱。

A.文不尽言B.言过其实C.落入俗套D.扼杀创造7.“‘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这话多好呀……但是现在你如果什么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它就已经丧失了它原本的力量。

”这段话语体现了王蒙先生所谓的语言()的陷阱。

A.文不尽言B.言过其实C.落入俗套D.扼杀创造8.王蒙在论证语言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即“语言是把双刃剑”时,比较《伊索》话剧中“最好的菜和最坏的菜都是口条”,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类比法C.对比法D.演绎法三、多选题1、根据《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下列属语言的陷阱的是:()A.掌握了“芝麻开门”就使密室的石门洞开B.用语言倾诉进行精神分析治疗C.言过其实D.言不尽意E.语言的俗套四、问答题1.《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一课中所谈到的语言的社会功能有哪些?2.王蒙在《语言的功能》概括了语言的三方面的功能:实用功能、生发和促进功能、浪漫功能,其中的浪漫功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请用简洁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的浪漫功能。

第二讲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一、填空题1.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作者明说“猪事”,实喻人世,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抵抗、对自由精神的肯定和敬意。

2.王小波本以小说创作为主要写作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感于中国思想界之沉寂庸俗,他又选择了的写作。

3.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是指《》、《》和《青铜时代》、三部中长篇小说集。

二、选择题1、在看似荒诞的叙事中隐含着刺人的思想锋芒的作家是()A.张爱玲B. 贾平凹C. 王小波D. 王蒙2、王小波笔下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写出了()A. 猪比人带崇高B. 人比猪更懦弱C. 对人的惰性的讽刺D. 对猪的品性的赞叹。

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没有运用的写作方法是:()A. 寓言式写法B. 把写动物的话挪用到人身上C. 漫画式夸张D. 现实与回忆交织并进4、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大致可推知,王小波是一个()A. 自由主义者B. 享乐主义者C. 乌托邦主义者D. 无政府主义者5、王小波对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态度是:()A. 赞许B. 赞许中有批判C. 批判D. 没有表示态度6、王小波的散文代表作有()A. 黄金时代B. 白银时代C. 青铜时代D. 我的精神家园7、王小波思想随笔的最突出特点是()A. 幽默诙谐B.大气高亢C. 盛气为文D. 从容朴素8、奥威尔以猪为主题的小说是()A.《思维的乐园》B.《我的精神家园》C.《动物庄园》D.《变形记》9、《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临末揭示出全篇主旨()A.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B.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C.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是不可能的D.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1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象征一种人,这种人是:()A. 看似特立独行,实则卑躬屈膝B.以特立独行的做派博得人们的赞誉C. 敢于反抗不合理的束缚D. 鄙薄功名利禄,我行我素11、可与王小波列入同一精神谱系里的作家有:()A.鲁迅B.钱锺书C.周作人D.王蒙12.被誉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的当代作家是()A .鲁迅 B. 王小波C. 巴金D. 老舍三、简单题1.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吗?2.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3.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第三讲女孩子的花唐敏一、选择题1、唐敏在《女孩子的花》中写到相传水仙花的变化由来是()A. 一个女孩B. 一对夫妻C. 两个仙女D. 水气化合2.《女孩子的花》作者是当代女性散文家、小说家()。

A. 宗璞B. 唐敏C.张抗抗D.毕淑敏3.以张洁、唐敏、张抗抗、迟子建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使中国()的创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异军突起、蔚为大观。

A.先锋小说B.改革文学C.女性散文D.寻根文学第四讲鸭窠围的夜沈从文一、填空题1.《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30年代重返故乡,沿途写下的游记散文,后来整理成系列散文集《》。

二、选择题1、20世纪30到40年代以描写湘西风俗文化与山水人情为主的著名作家是()A. 孙犁B. 汪曾祺C. 沈从文D. 张恨水2、沈从文先生晚年主要从事()A. 中国股市研究B. 中国服饰研究;C. 文物鉴赏D. 小说理论研究。

3、鸭窠围是()A. 作者夜宿的旅馆名B. 湘西下层民众的一绰号C. 湘西某民族的别称D. 沅水流域的一个地名4、《鸭窠围的夜》一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 叙述B. 描写C. 议论D. 抒情5.《鸭窠围的夜》中没有写到的是( )。

A.渔人“赶白”B.烤火歇息C.“吃荤烟”D.花鼓戏6.下列哪一部不是沈从文的作品?( )A.《柏子》B.《故乡》C.《边城》D.《长河》7.作品带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的作家是()。

A.巴金B.沈从文C.余秋雨D.史铁生三、问答题1.如何评析本文所描写的湘西水手的生活情状?第五讲李鸿章办外交王元化一、填空题1.《李鸿章办外交》在文体上属于一篇笔记,作者是现当代著名学者、理论家。

2. 是指有关国事朝政、典章制度、历史人物等的故事或传说,可以补充正史之未备。

二、选择题1、《李鸿章办外交》中所引掌故名著是A. 《清园夜读》B. 《春冰室野乘》C. 《清园论学集》D. 《郎潜纪闻》2、在《李鸿章办外交》一文中,王元化认为李鸿章在外交场合换衣服说明了?A. 不务实际的外交B. 选择手段的错误C. 后人误传,不切实际D. 外交的正确方法3、《李鸿章办外交》提到曾纪泽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A. 中国文化的鄙陋B. 中国文化的独特C. 中国亟待现代性D. 外国亟待学习中国三、名词解释1.掌故第六讲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一、填空题1、“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几句话被镌刻在_________的墓碑上,是对他的一生人格精神的高度评价。

这篇铭文的写作者是_________。

2.“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一句中,“佥”的意思是,读音为。

3.《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一文的作者是。

4.《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一文,以其标举“独立之精神,”而成为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选择题1.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指的是()A. 大学的精神B. 学者的人格理想C. 学术研究的重要命题D. 政治民主问题。

2、“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这句话出自()A. 陈寅恪B. 张爱玲C. 汪曾祺D. 叶圣陶3、陈寅恪提到,王国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这里的“一人”、“一姓”可以理解为()A. 泛指,指的是某个人B. 特指两个人C. 清帝或清朝D. 王国维这个人4、陈寅恪是我国著名的()A. 文学家、哲学家B. 历史学家C. 思想家D. 教育家、科学家5.以下四位人物,不属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的是()。

A. 康有为B.梁启超C. 陈寅恪D.赵元任三、名词解释1.碑铭四、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海宁王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

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

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选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五、问答题1.你如何评价王国维的自杀?如何看待自杀这一社会现象?2.碑文一般是歌功颂德的,而且讲究“为尊者讳”、“为逝者讳”,本文却有“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的说法,你认为合乎情理吗?理由是什么?3.本文的当代意义何在?第七讲文心雕龙知音刘勰一、填空题1.《文心雕龙》被后人称为“体大思精”之作,其作者刘勰是_______朝代的人。

2.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作者首先指出“知音难求”的原因有以下三点:贵古贱今、、,而后又从客观、主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3.“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一句中,《储说》指的是的著作,“恨”的意思是。

.二、选择题1、《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48篇,是关于()A. 文学起源论B. 文学创作论C. 文学结构论D. 文学批评和鉴赏论2、知音”典出自()A. 《孟子》B. 《淮南子》C. 《列子》D. 《山海经》3.《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48篇,是关于()的。

A.文学起源论B.文学创作论C.文学结构论D.文学批评和鉴赏论4.《文心雕龙·知音》中,作者首先分析“知音难求”的原因不包括()。

A.信伪迷真B.崇己抑人C. 贵古贱今D.深识鉴奥三、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