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844年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 然观,马克思肯定了辩证法,否定了“绝对精神”,这体现了马克思的思 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建立。 1845年在《对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实践范畴引入到自然观、历史观 和认识论中,这是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的飞跃。 1845-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对费尔巴哈直观唯 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史观进行批判,从社会实践观出发,分析了人类历史 与自然历史的统一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思想
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马克思通过劳动实践的观点,论述自然 与历史辩证统一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有意识的通过实践 劳动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发展历史。
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离开自然,人类无法生存。
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归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是马克 思自然观的最终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
马克思对自然的首次探索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关于自然的 研究方面,提出人的能动性是人存在与动物存在的根本差异。 马克思对自然哲学的进一步探索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 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马克思肯定自我意识的作用,提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具有自觉 能动性,可以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性选择。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欧开始 向封建社会过渡,基督教由奴隶主 的宗教转变为封建主的宗教,成为 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提出了上 帝创世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 创造的,上帝是世间万物的根据, 是整个宇宙的法则。 《圣经》和被歪曲了的亚里士多 德学说成了最高“学问”,科学被 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机械论的自然观都主张自然界的物质本性,认为自然界是绝对不变 的,只看到了自然万物在空间上的并列而看不到时间上的发展。 由于机械论的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是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和既 成的东西,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运动变化的原因,到外部去寻找 最初的推动,这就决定了当它回答现实自然界的由来时,又不得不求 助于上帝,重新回到神学的怀抱。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朴素自然观用事物内部的“矛盾” 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演化过程和运 动特征,如泰勒士用水的干与湿、热与冷来说明万物之间的转化。我国古 代哲学家用“气”的聚散来说明形(物体)与“虚”(虚无)的转化。
哲学家们就不仅说明了自然界的本原,而且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本原和 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使他们的自然观不仅被理论化,而且被系统化。 它对自然界的本原和状态的看法较为近似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 貌,因而包含了许多正确的观点。但这些正确观点的取得不是建立在科学 论证的基础之上,而是源于哲学家们的天才猜测和主观臆想;同时,缺少 对细节的分析和证明。因而这种对自然的认识是幼稚的、脆弱的
自然观?
信息观
物质观
运动观
自然观
自然发展史
系统观
பைடு நூலகம்
时空观
发展历程
1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
Development
3
4
5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荷马史诗》
《山海经》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主张存在着二域世界,即现实的自然界 与超自然的世界的划分。任何神话和原始宗教都主张,既存在着一个包 括人和社会的现实的客观自然界,又存在一个各种神和鬼魂居住的超自 然世界。 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祈祷、赞颂、占卜、祭祀、 图腾崇拜等复杂的仪式活动,来达到人与神灵的沟通,并借助神力来实 现自己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844年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 然观,马克思肯定了辩证法,否定了“绝对精神”,这体现了马克思的思 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建立。 1845年在《对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实践范畴引入到自然观、历史观 和认识论中,这是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的飞跃。 1845-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对费尔巴哈直观唯 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史观进行批判,从社会实践观出发,分析了人类历史 与自然历史的统一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完善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极为丰富的伟大著作,在文中,马克思 将自然观的思想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将自然观、唯物史观和经济学有机联系起来,将自然观视为批 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对人类的不同形态进行划分,科学地分析了 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不断地 趋于完善。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前提。近代科学 的诞生,是以1543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 版为主要标志的。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
在哥白尼之后,特别是一些新的自然科学发现,与神学的自然观念 格格不入,经过大布鲁诺、伽利略、波义耳、牛顿等人的工作,宗教 神学的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抛弃了。特别是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为机械论自然观奠定了科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自然观理论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马克思对传统自然观进行扬弃从而建立起新的自然观——实践辩证主义自 然观。 依托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马克思自然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并处理好当前的生态危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使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蕴含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机械唯物主义奠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和其提供的方法论前提 3、批判吸收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语
自然是哲学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研究自然观并不是为了生态环境问 题的解决,而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使马克思自然观能 够超越以往自然观,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性的主要特征。 当代中国需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去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
制作思路
讲述什么是自然观 研究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探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创世纪》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宗教神学自然观认为,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并不源 于它们内部的矛盾,而是由于不动的推动者—上帝的推动。世界的 运动是由上帝造成的,并体现了上帝的意志和智慧,提出了神学目 的论。 宗教神学自然观作为朴素自然观的否定,虽然有客观存在产生 的根源和对后来文化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宗教神学自然观比起 古希腊自然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来说,是一种倒退。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 观,是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古代朴素自然观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物的存在基础和初始 状态 泰勒士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都是由水演化而成的。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空气”,一切物体都是空气的 变形,火是稀薄化了的空气,水是浓厚化了的空气,土和石头是更加 浓厚化了的空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有“五行说”、“阴和阳说”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自然观?
所谓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概括起来说, 一是对自然的看法;二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每个时代 的自然观总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是对该时 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 成果,来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 然界的总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