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管巴伦说起……最近,我优化了一款叠双菱天线,在和同轴电缆馈线进行匹配时,设计使用了一种铜管巴伦。
有朋友问,不接这个铜管巴伦行不行?或者像长城天线那样,用同轴电缆做U形环巴伦,行不行?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
今天就把学习体会,向坛友做个汇报。
在无线电接收和发射系统中,天线是馈线的负载,因此,天线和馈线的匹配非常重要。
在我们使用的WIFI频段,最常用的馈线就是50欧姆同轴电缆,而使用的天线,却是五花八门,既有输入阻抗为73.1欧姆的半波偶极天线,也有输入阻抗为292欧姆的折合半波偶极天线,不能不考虑匹配的问题。
匹配的方法,就是使用巴伦。
那么,什么是巴伦?最初我以为,巴伦就是英文Balance的音译。
Balance不就是平衡的意思嘛。
后来才知道,巴伦是由Balance和Unbalance两个单词组合而成:Balance—Unbalance,Balance是平衡的意思,Unbalance 是不平衡的意思。
把这两个词合成缩写为一个单词——Balun,音译为巴伦。
所以,巴伦就是“平衡—不平衡”的意思。
我们在天馈系统经常要用到巴伦,就是要进行平衡不平衡的转换。
为什么要进行平衡不平衡转换?我们知道,很多天线如半波振子天线、折合振子天线、环形天线等都是平衡馈电的,它们都有两个馈电点,两个馈电点的信号电压(或电流)的相位是互为反相的。
而主馈电缆常常使用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属于不平衡(不对称)馈线,其内导体是馈电点,而外导体是地线点。
不平衡馈电的同轴电缆直接连接到平衡结构的天线上,就会破坏天线的对称性,使天线两臂上的电流大小不等。
这种不平衡性会造成馈线上的驻波加大,导致辐射功率的损耗。
有些巴伦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进行阻抗变换。
比如长城天线所用的1:4的U形环半波巴伦,就是一种既进行平衡不平衡转换,又兼顾阻抗转换的巴伦——它把同轴电缆的50欧姆特性阻抗,转换为天线的200欧姆的输入阻抗(这就是1:4的含义)。
同时,又把同轴电缆的不平衡馈电和长城天线的平衡结构相匹配。
关于天馈系统不平衡造成的不良影响和1:4半波U形环巴伦的原理,请参照我《漫谈长城天线的巴伦》一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准备只说说“硬型巴伦”。
——这个词可是我自己杜撰的,因为这类巴伦,都是应用了刚性材料,比如铜管,铜棒等等,这些材料不能弯折,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安装。
我把用非刚性同轴电缆制作的巴伦,称为“软型巴伦”,因为这些同轴电缆,可以盘绕、弯曲,可以在比较狭小的空间安放。
(关于硬型和软型的分类,只是根据材料的刚性程度划分的。
我胡乱分,你们就胡乱听。
如果和某些教科书有冲突,有人找我问责,我就闪人。
哈哈)首先介绍1/4波长短路棒巴伦。
我从某本教科书上截了一个图:干脆把他的说明也截下来:这本教科书说的比较简单,下面我稍微详细的解说一下。
我另外画一张图:振子的左臂与同轴电缆外导体(屏蔽层)连接,即图中A点。
振子右臂与同轴电缆内导体(芯线)、λ/4波长短路棒上端连接。
见图中B点。
λ/4波长短路棒下端则通过金属短路环和同轴电缆外导体(屏蔽层)连接。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A点到B点的距离为两个1/4波长,即λ/4+λ/4=λ/ 2 。
所以,同轴电缆芯线的信号从B 点传到到A点,正好走了1/2波程,相位正好相差180度。
就把同轴电缆的不对称变成对称了。
(随便说一下:1/4波长金属短路棒的直径,应和同轴电缆馈线外导体的直径相同,上面示意图中金属短路棒画细了。
大家凑合看吧。
)你也许会有疑问——这样接法,A点和B点,岂不是被短路了?,恰恰相反,从A、B两点看进去,阻抗为无穷大!这就是1/4波长传输线的绝妙之处!!上图是一段1/4波长传输线,例如我们常用的75Ω和50Ω同轴电缆,选取一定的长度,便可成为某一频率的1/4波长传输线。
这一段传输线在对应的频率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A端短路时,B端阻抗呈无限大;B端短路时,A端阻抗呈无限大。
神奇的是,如果A端开路时,B端阻抗呈现无限小(就是短路了)!B端开路时,A 端也一样,呈现短路状态。
1/4波长线的这种特性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比如上面的金属短路棒巴伦,就利用了这一特性。
因为短路棒的长度为1/4波长,下端和同轴电缆外导体短接,从上端即从A、B两端看进去,阻抗就是无穷大!(其实,上面那个短路棒也可以用一段1/4波长的同轴电缆代替,同样可以起到平衡不平衡转换的作用。
但是,要求这段1/4波长的同轴电缆要与主馈同轴电缆平行,且保持一个恒定的距离。
如果使用软性同轴电缆就不容易做的了,所以很少被人采用。
) 如果上面1/4波长短路棒巴伦的原理弄懂了,那么,我在激情版叠双菱天线中使用的铜管巴伦就不难理解了。
它的正式名称叫开槽式平衡器,或称为缝隙式平衡器。
对照上面的短路棒巴伦示意图,可以看出,信号从同轴电缆的芯线,即图中B点(振子左臂),传输至A点(振子右臂),正好走了半个波长的路程,所以天线振子的两臂之间,信号正好相差180度,同轴电缆的不平衡馈电,变成了平衡的馈电了。
开槽铜管,既起到平衡不平衡转换的作用,又起到了对振子两臂的支撑作用,使天馈系统的机械结构更加稳定。
铜管和中心铜线,组成了一个空气介质的铜管同轴电缆。
中心铜线外径和铜管内经的比值,要控制在1:2.3左右。
这样才能保证铜管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
铜管同轴电缆的介质为空气,所以馈线的绝缘层不要伸进1/4波长开槽线里面。
因为这样,就不是完全的空气介质了,就要考虑波长缩短系数的影响了。
开槽式铜管巴伦的长度,必须大于1/4波长,否则就起不到巴伦的作用,不能进行平衡不平衡转换,只是起到了支撑振子的作用。
就像德拉甘先生的叠双菱天线使用的铜管,实际只是一个空气介质的铜管同轴电缆。
因为德拉甘叠双菱天线的振子和反射板的距离,只有二十几毫米,支撑振子的铜管长度,达不到1/4波长,也就无法应用1/4波长传输线原理进行平衡不平衡转换。
还有一些老外制作的双菱天线,也是把铜管作为支撑振子的支柱。
他的铜管,只能接天线的一臂,天线的另一臂,要直接接馈线的芯线。
你要是把振子的两臂都接到铜管上,可就真的短路了。
所以,他们的铜管,要锯掉一块,以免和振子的另一臂接触,造成短路。
见下图:激情版叠双菱天线,天缘巧合,优化后的振子和反射板的距离,正好是31.09mm,铜管的长度刚好超过1/4波长,为我们使用开槽式铜管巴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请看yahen同学制作的激情版叠双菱天线:Zhshao521同学制作的激情版叠双菱天线:下面是我制作的一个铜管巴伦,后面焊接了一块铜片,方便接到不同的反射板上。
下面是我做的铜管巴伦接上叠双菱,加到月饼盒反射板上。
这种缝隙式巴伦,常见于卫星锅的馈源天线。
下面的两个图我们可能不陌生吧:这是老外设计制作的一款馈源天线,我曾经用HFSS做过仿真。
加上反射板再次仿真:增益为8.8dBi 。
加了反射板,方向图就向下了。
我们还经常见到下面结构的馈源天线,其实它们和开槽式巴伦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利用了1/4波长传输线的原理。
直接用一条铜片,弯折成一体化的1/4波长开槽和振子,把铜管换成了两块平行板,开槽的长度,同样是1/4波长。
这种结构的巴伦,教科书上叫它:板线平衡器。
记得还有坛友发过这样的馈源天线:上面的2个图,是我从2个地方拿来的,实物照片和尺寸图不是完全对应的。
我们只是借用它来说说巴伦。
这是一个背射式的馈源天线,中间的覆铜板是振子,上面的覆铜板是反射板,最下面的小块覆铜板是固定用的。
这款背射式馈源天线,实际是应用了2个1/4波长短路线。
振子至下面的固定板的2个平行的支撑覆铜板组成一个1/4波长短路线,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板线式的巴伦。
这段的长度,图纸没有标注,因为同轴电缆馈线的绝缘层伸进了开槽,槽中不是真空的,要考虑波长缩短系数的影响,所以这个开槽,应该短于1/4波长。
振子至反射板之间的支撑覆铜板,也是一段1/4波长短路线,图中标注是64mm长,可能是某个卫星频道的1/4波长。
图中上面的1/4波长短路线开槽中,也安放了一段同轴电缆介质,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可能是为了和下面的开槽保持一致吧。
其实,我觉得就让它是真空的更好,不会有介质损耗。
上下2个开槽,都应该是1/4波长短路线,从馈点向上、向下看过去,阻抗都是无穷大。
这样,就巧妙地利用这几块覆铜板,把振子和反射板牢牢地支撑固定住了。
还有一种扼流套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我们俗称套筒巴伦的,也是比较常用的。
这种套筒巴伦,是在同轴电缆馈线的外面,加上一段1/4波长的金属套管,金属套管和同轴电缆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金属套管靠近天线的一端,不和任何地方相连,金属套管的下端,与同轴电缆外导体(屏蔽层)焊接在一起。
这样,金属套管的内表面和同轴电缆馈线的外表面,就构成了一段终端短路的1/4波长传输线,在设计的频率上,该短路线的输入阻抗很大(理想情况下为无限大)。
从而抑制了同轴电缆外导体内侧电流的外溢,保证了对称天线的平衡馈电。
这种套筒巴伦的金属套筒,不能和振子接触,但是又要尽量靠近。
同样,它的长度,不能少于1/4波长。
这种套筒巴伦在全向天线应用的非常广泛。
很多朋友不知道全向天线是怎么和馈线匹配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应用了这种套筒巴伦。
实际制作中,经常是在馈线和天线相接的地方,套上一段1/4波长的同轴电缆外导体编织层,其作用相当于金属套管。
“编织层套管”靠近天线的一端,不和馈线的屏蔽层相连,而下端则和同轴电缆馈线的编织层焊接在一起。
通过调整这段编织层套管在馈线上的位置,就可以把驻波减到最小。
以上这些巴伦,都是使用金属套管这些刚性材料,刚才我们命名为硬型巴伦。
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应用了1/4波长传输线原理,所以它们的长度,都要大于1/4波长。
这样,就限制了那些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1/4波长的铜管等硬材料的天线。
那么,用软材料,比如同轴电缆,能不能进行1:1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前几天,一位坛友问了我这个问题。
当时我回答是:不能。
后来,我在一些教科书和网上搜索了一遍,还真的发现了一种巴伦,正好符合要求。
这种巴伦,叫做“不对称U形环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见下图:如图所示,它由两段特性阻抗均为50欧的同轴电缆构成,其中一段为λ/4,另一段为3λ/4,两段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分别与振子的两臂在A、B点相连,另一端与主馈同轴电缆相连于C点。
U形环两段同轴电缆的屏蔽线和主馈电缆的屏蔽层焊接在一起,但是和振子的两臂是绝缘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馈电点的波程正好相差3λ/4-λ/4=λ/2,这样,就保证了两馈电点的信号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而实现了平衡馈电。
怎样理解这种“不对称U形环巴伦”的阻抗匹配?我们先重温一下四分之一波长变换的基本原理:其中Z0为图中四分之一波长电缆的特性阻抗Zout为负载阻抗Zin为输入阻抗你或许还记得,这个公式我们在匹配双菱阵列天线时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