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材料的选择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教学准备及手段
实物展示及板书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阳台上观赏植物。琪琪在浇花,妍妍提出可以用花盆补水器代替人工浇花。提问:用什么材料制作成花盆补水器呢?
板书:13.花盆补水器
2、探究新知:
在制作花盆补水器之前,先测试一下选用什么材质作为“水桥”比较合适。所选材料有棉线、纸卷和尼龙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2.材料与沉浮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与它的组成材料有关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尊重事实,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结论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制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难点
生活中还能见到杆秤和机械台秤,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但是现在使用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②.将托盘放好,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③.调节指针对准分度盘中间的零刻度线。
2.测量中:①.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端,大致估算好物体的重量之后选择合适的砝码,(天平所配砝码一般为:200g,100g,50g,20g,10g,所称物体重量不超过500g.)②.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为止。
4、课堂小结:
通过比较,使学生意识到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合成材料,以减少对天然材料的利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8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6.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初步认识和了解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观察、查资料和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信息
3.读数:根据所用砝码及游码,读出所测量物体重量。
三、巩固新知: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橡皮擦或者铅笔等物品,让学生在实验中能熟练天平的使用。
四、课堂小结:
认识电子体重秤,并能读出显示屏上的读数,了解体重秤是测量人体体重所需。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1.物体与材料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身边的物品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知道物体有一定特征,如大小、厚薄、颜色、形状等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实物比较,突出物体的特征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物体特征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及手段
实物展示、图片、板书
板书:14.包装小酥饼
2、探究新知:
在日常生活中,纸袋和塑料袋是最常用的包装材料,所以,本节课实验只比较这两种材料的吸油性。
实验过程:
1.选取两块大小一样、厚度适中的纸片和塑料片;
2.将纸片和塑料片上同时滴下一滴食用油,然后提起纸片和塑料片;
3.观察油滴的流动速度和在背面留下的油滴痕迹。
得出结论:在纸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有油迹,而且油滴的流动速度较为缓慢;塑料背面没有油迹,且油滴在上面的流动速度较快。经测试效果可知:纸的吸油性比塑料强得多。
板书:12.材料与沉浮
二、探究新知: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是材料的性能之一。首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实心物品做为实验材料,如回形针、钥匙、铅笔、木块、橡皮擦、塑料球、玻璃弹珠等,分小组实验,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金属做成的回形针和钥匙会下沉,玻璃做成的弹珠会下沉,橡胶做成的橡皮擦也会下沉,而木材做成的铅笔、木块和塑料做成的球体会漂浮在水面。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测量质量的仪器
过程
与
方法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测量质量的仪器
教学难点
能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及手段
托盘天平、砝码、板书
教学流程
首先,选用6个空试验管,两个分成一组,一共有三组。将三组中任选一只空试验管装同样多的水,并做好标记。然后,分别将棉线、纸卷和尼龙绳的一端放到三个组的空管中,十分钟后,再次测量三支试管水位的高度。最后,记录下数据。得出结论:这三种实验材料中,纸卷的吸水性最好,棉线其次,铜线最后。但考虑到水桥是长时间放置,所以选用棉线较好。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带着各自的玩具到公园游玩,波波拿着玩具车,妍妍拿着布娃娃,彬彬拿着飞机模型,琪琪把玩具兔弄丢了,正急着问小伙伴们:“有人捡到我的小兔了吗?”
板书:9.身边的物品
2、探究新知:
琪琪在寻找自己的玩具的时候,需要说些什么?分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总结如下:
4、课堂小结:
准备实验的物品尽量多样性,得出来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3.花盆补水器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初步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过程
与
方法
通关观察比较,并记录实验结果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乐于尝试多种材料、多种实验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
1.描述兔子的外形;2.描述兔子的颜色;3.描述兔子的柔软程度。
以这个活动为基础,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1.“猜一猜”: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描述出背后所藏物品的特征,班上的同学根据描述来猜测所藏物品是什么;2.“摸一摸”:用布条蒙住同学的眼睛,让该同学将摸到的物品的特征说出来,并猜出是什么物品。
3、巩固新知: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初步认识常见材料并进行分类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对生活研究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比较观察,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
教学难点
能将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及手段
实物展示、板书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琪琪和波波要到商场购买杯子,面对货架中各色各样的杯子,波波觉得完成妈妈交待的任务难度很大,怎么能帮帮他呢?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热爱自然,认识到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
教学难点
结合各地特色了解当地民居的建筑特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图片展示,板书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小朋友去假期去外地旅游回来在一起分享旅游中的见闻,话题集中到了见到的房子上。彬彬看见了很多地方用砖墙砌成的,他在想:“还有其他材料做成的民居吗?”
初步得出结论(板书):物体的沉浮可能与材料有关。
3、巩固新知:
由于上述物品材料和大小都不一样,所以为证实材料的沉浮的确与材料有关,特准备相同大小的铁块、铝块和塑料块、木块放入水中,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根据活动的记录总结(板书):
物体的沉浮既与材料有关,同种材料的大小并不会影响沉浮。
3、巩固新知:
在了解了材料的吸油性后,要设计出包装盒。包装盒的制作材料通常有铁片、纸、木、塑料等。
首先比较这四种材料的硬度(可以通过相互刻画观察痕迹或者用手将材料折叠观察弯曲程度),再设计图纸,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最后分组进行交流、评价、修正包装盒的设计。
4、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一、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四个主题人物到超市买水果,货架上的水果价格以“千克”计算,猕猴桃的价格以“个”计算。彬彬想挑一个重一点的猕猴桃,但相同价格的猕猴桃个头相差不大,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猕猴桃更重一点呢?
板书:10.质量的测量
2、探究新知:
认识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电子体重秤
用途:托盘天平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小件实验用品,以砝码来计算质量。电子体重秤通常用来测量人体的质量,以“千克”为计量单位,并能根据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字直接知道人体的体重。
板书:16.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2、探究新知: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展示图片,分组交流讨论:各地民居的特色:
无论是在哪里,人们在建造住宅时,通常考虑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就地取材和适应当地的环境。
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特点,大多为圆形围屋或土楼,多为泥土制造,墙土厚实,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