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材料的选择

第二单元 材料的选择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教学准备及手段
实物展示及板书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阳台上观赏植物。琪琪在浇花,妍妍提出可以用花盆补水器代替人工浇花。提问:用什么材料制作成花盆补水器呢?
板书:13.花盆补水器
2、探究新知:
在制作花盆补水器之前,先测试一下选用什么材质作为“水桥”比较合适。所选材料有棉线、纸卷和尼龙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2.材料与沉浮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与它的组成材料有关
过程

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尊重事实,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结论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制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难点
生活中还能见到杆秤和机械台秤,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但是现在使用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②.将托盘放好,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③.调节指针对准分度盘中间的零刻度线。
2.测量中:①.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端,大致估算好物体的重量之后选择合适的砝码,(天平所配砝码一般为:200g,100g,50g,20g,10g,所称物体重量不超过500g.)②.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为止。
4、课堂小结:
通过比较,使学生意识到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合成材料,以减少对天然材料的利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8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6.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初步认识和了解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查资料和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信息
3.读数:根据所用砝码及游码,读出所测量物体重量。
三、巩固新知: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橡皮擦或者铅笔等物品,让学生在实验中能熟练天平的使用。
四、课堂小结:
认识电子体重秤,并能读出显示屏上的读数,了解体重秤是测量人体体重所需。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1.物体与材料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身边的物品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知道物体有一定特征,如大小、厚薄、颜色、形状等
过程

方法
通过实物比较,突出物体的特征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物体特征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及手段
实物展示、图片、板书
板书:14.包装小酥饼
2、探究新知:
在日常生活中,纸袋和塑料袋是最常用的包装材料,所以,本节课实验只比较这两种材料的吸油性。
实验过程:
1.选取两块大小一样、厚度适中的纸片和塑料片;
2.将纸片和塑料片上同时滴下一滴食用油,然后提起纸片和塑料片;
3.观察油滴的流动速度和在背面留下的油滴痕迹。
得出结论:在纸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有油迹,而且油滴的流动速度较为缓慢;塑料背面没有油迹,且油滴在上面的流动速度较快。经测试效果可知:纸的吸油性比塑料强得多。
板书:12.材料与沉浮
二、探究新知: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是材料的性能之一。首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实心物品做为实验材料,如回形针、钥匙、铅笔、木块、橡皮擦、塑料球、玻璃弹珠等,分小组实验,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金属做成的回形针和钥匙会下沉,玻璃做成的弹珠会下沉,橡胶做成的橡皮擦也会下沉,而木材做成的铅笔、木块和塑料做成的球体会漂浮在水面。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测量质量的仪器
过程

方法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测量质量的仪器
教学难点
能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及手段
托盘天平、砝码、板书
教学流程
首先,选用6个空试验管,两个分成一组,一共有三组。将三组中任选一只空试验管装同样多的水,并做好标记。然后,分别将棉线、纸卷和尼龙绳的一端放到三个组的空管中,十分钟后,再次测量三支试管水位的高度。最后,记录下数据。得出结论:这三种实验材料中,纸卷的吸水性最好,棉线其次,铜线最后。但考虑到水桥是长时间放置,所以选用棉线较好。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带着各自的玩具到公园游玩,波波拿着玩具车,妍妍拿着布娃娃,彬彬拿着飞机模型,琪琪把玩具兔弄丢了,正急着问小伙伴们:“有人捡到我的小兔了吗?”
板书:9.身边的物品
2、探究新知:
琪琪在寻找自己的玩具的时候,需要说些什么?分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总结如下:
4、课堂小结:
准备实验的物品尽量多样性,得出来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学期总第课时
教学课题
13.花盆补水器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初步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过程

方法
通关观察比较,并记录实验结果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乐于尝试多种材料、多种实验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
1.描述兔子的外形;2.描述兔子的颜色;3.描述兔子的柔软程度。
以这个活动为基础,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1.“猜一猜”: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描述出背后所藏物品的特征,班上的同学根据描述来猜测所藏物品是什么;2.“摸一摸”:用布条蒙住同学的眼睛,让该同学将摸到的物品的特征说出来,并猜出是什么物品。
3、巩固新知:
主备教师
1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知识

技能
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
过程

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初步认识常见材料并进行分类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对生活研究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比较观察,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
教学难点
能将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及手段
实物展示、板书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琪琪和波波要到商场购买杯子,面对货架中各色各样的杯子,波波觉得完成妈妈交待的任务难度很大,怎么能帮帮他呢?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热爱自然,认识到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
教学难点
结合各地特色了解当地民居的建筑特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图片展示,板书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小朋友去假期去外地旅游回来在一起分享旅游中的见闻,话题集中到了见到的房子上。彬彬看见了很多地方用砖墙砌成的,他在想:“还有其他材料做成的民居吗?”
初步得出结论(板书):物体的沉浮可能与材料有关。
3、巩固新知:
由于上述物品材料和大小都不一样,所以为证实材料的沉浮的确与材料有关,特准备相同大小的铁块、铝块和塑料块、木块放入水中,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根据活动的记录总结(板书):
物体的沉浮既与材料有关,同种材料的大小并不会影响沉浮。
3、巩固新知:
在了解了材料的吸油性后,要设计出包装盒。包装盒的制作材料通常有铁片、纸、木、塑料等。
首先比较这四种材料的硬度(可以通过相互刻画观察痕迹或者用手将材料折叠观察弯曲程度),再设计图纸,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最后分组进行交流、评价、修正包装盒的设计。
4、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第二单元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一、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四个主题人物到超市买水果,货架上的水果价格以“千克”计算,猕猴桃的价格以“个”计算。彬彬想挑一个重一点的猕猴桃,但相同价格的猕猴桃个头相差不大,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猕猴桃更重一点呢?
板书:10.质量的测量
2、探究新知:
认识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电子体重秤
用途:托盘天平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小件实验用品,以砝码来计算质量。电子体重秤通常用来测量人体的质量,以“千克”为计量单位,并能根据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字直接知道人体的体重。
板书:16.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2、探究新知: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展示图片,分组交流讨论:各地民居的特色:
无论是在哪里,人们在建造住宅时,通常考虑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就地取材和适应当地的环境。
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特点,大多为圆形围屋或土楼,多为泥土制造,墙土厚实,冬暖夏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