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公法学 第十六章 国际争端解决法

国际公法学 第十六章 国际争端解决法

构区别于国际政治组织的主要方面。法院对于呈讼各争端,应 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所适用的法律包括:(1)国际条约; (2)国际习惯;(3)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4) 作为确定法律的补助资料的司法判例和权威国际法学说。 5. 适用的程序 (1)诉讼程序:书面程序与口头程序。 (2)咨询程序:仍以诉讼程序为基础,主要步骤包括:咨询 案的提出、书面和口述程序、咨询意见的作出。 6. 判决的执行
二、斡旋和调停
争端当事国不愿或不能以直接谈判或协商解决其争端时,可以 由第三方出面协助当事国解决,包括斡旋和调停。 斡旋,是指第三方不介入具体的争端,主要运用外部手段促成争 端当事国从事谈判以解决争端。 调停也是经由第三方介入以解决争端的方法,不过调停中的第三 方介入程度较深,调停人的作用不仅限于促成争端当事国开始谈判, 而且更以积极姿态参与谈判。 二者的区别在于:斡旋的第三方只进行有助于促成争端当事方直 接谈判的行为,斡旋者本身不参与谈判,也不提出建议;而调停一 方不仅是促成谈判,而且直接参加谈判,提出合理建议。
②国际法的任何问题;③任何事实之存在,如经确定即属违反 国际义务者;④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的性质和范围
政治争端 是指由于当事国之间由于政治利益的冲突而引起的,但不直接
涉及法律问题的争端。其属于国际政治关系争端。
混合型争端 混合型争端是指既涉及当事国的法律权利,又涉及其政治利
益的争端。国际争端大多属于此类。
从根本上讲,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主要依靠自觉。
对人管辖:国家
诉讼管辖权
对事管辖
自愿管辖 协议管辖
a 条约解释
任择性强制管辖
b 国际法任何问题 c 任何事实之存在,如经确定即属违反国际义务者 d 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之性质及其范围
咨询管辖权
联合国机构和专门机构 建议性
二、司法或准司法方法
(三)其他司法或准司法机构 1.裁决国家间争端的机构
这主要是指欧洲联盟的司法体系。
第四节 中国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与实践
一、一贯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 坚持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国家不分强弱大小,一律通过 平等协商解决彼此间的各种分歧和争端。
在实践中,中国在坚持协商与谈判是首选方法的同时,对 于法律方法或司法方法趋向于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在实践中,这种立场可以解读为: 第一,中国对仲裁或司法解决国际争端持积极和开放的态 度,不排除利用任何仲裁庭、国际法院或法庭以及准司法机制 解决中国与他国间争端的可能。 第二,对于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中法律性较强、不涉 及重大主权利益的争端,中国可以接受以仲裁、国际司法或者 准司法的方法来解决。 第三,仲裁和国际司法方法一般不适合用来解决涉及领土 归属、国家尊严以及重大主权利益的争端。
从性质上讲,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同时 也是一个由独立法官组成的司法实体。根据《国际法院规约》 规定,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其中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 家的国民。
二、司法或准司法方法
3.管辖权 (1)诉讼管辖权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国际法院有权处理的案 件可分为三类:一是“自愿管辖”。二是“协定管辖”。三 是“任择强制管辖”。 (2)咨询管辖权
三、调解和和解
除了上述四种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外,调查、和解也是解 决国际争端的传统外交工具。 调查指在争端当事国对有关事实问题产生争议时,经 当事国同意,第三方为解决争端而通过一定方式对争端 事实进行调查,查清事实真相,协助当事国解决争端的 方法。 和解,又称调解,是指把争端提交一个中立的国际和 解委员会,由其查明事实并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 国达成协议,以解决争端。 二者的区别在于: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争端所涉及的 事实,使当事国能自行解决争端。而和解的主要目的不 仅是调查事实,而且还要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
除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外,国际上还有不少与其类 似的司法或准司法机构,如中美洲法院、联合国国际海洋法 法庭、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构等 2.裁判公权力与个人之间争端的机构
这种裁判机构主要包括两类国际司法机构:一是刑事国 际司法机构;二是人权国际司法机构。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等 3.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司法机构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一、仲裁
(一)含义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争端当事国把争端交付给它们自行
选择的仲裁者处理,并相约服从其裁决的争端解决方式。 (二)特征
1.诉诸仲裁就包含着遵守裁决的义务,仲裁裁决对当事国 有拘束力。
2. 仲裁案件的当事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 仲裁裁决通常是终局性的。
(三)国际仲裁的发展
• 国际仲裁是一项古老的制度,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 代就已出现。
• 近代仲裁制度的确立是1794年美英两国缔结的《杰伊 条约》。
• 1872年美英两国的“阿拉巴马号”仲裁案,使仲裁制 度进一步发展。
• 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会开始对国际仲裁规则进 行编纂。
• 1949年联大通过修订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 书》,使国际仲裁真正成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的一 个方法和制度。
大纲
第一节 国际争端的特点与类型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第一节 国际争端的特点与类型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国际争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认的国际法主体间,并且主 要是国家之间,由于法律权利或政治利益的冲突所产生的争 执和对立。 (二)特征
国际争端和国内争端在法律特征上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的不同:
二、坚持协商与谈判为首选方法
在中国政府看来,由当事方直接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是最 简明有效的方法,而第三方介入的效果却常常难以把握。有时 第三方介入能推动协商谈判的进程,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而在另一些场合,第三方的介入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甚 至成为某些霸权国家插足和干涉的机会。
三、不排除法律方法或准司法方法
合格的主体有两类:一类是有直接请求权的,限于大会 和安理会,可以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法院咨询管辖;另 一类是无直接请求权的,仅能在获得大会授权时才成为适格 主体,而且它们能够请求法院咨询管辖的案件范围亦有限制: “就其工作范围内的法律问题”。
二、司法或准司法方法
4. 法律适用 适用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院这样的国际司法机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一、谈判和协商
国家间处理争端的正常方法是通过外交途径直接谈判,对争端 的事项进行讨论协商,以求得争端的和平解决。 二者间的区别: 1.协商可以是在争端发生后而进行的接洽,也可是争端发生前为避 免争端进行的沟通过程;而谈判一般是在争端发生后。 2.谈判双方地位虽然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实力因素的介入往往是 主导性的;而协商过程中,实力因素的介入程度较小。3.谈判往往 排除第三方的参与,而协商不排斥第三方的加入。 4.对谈判结果的遵守是出于法律上的承诺,其中法律约束的成分多 而道义约束的成分少,而对协商结果的遵守更多是基于自愿和道义 上的约束。
9.W.E.Butler, The Hagu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in Janis, International Courts,
p.43. 10.Mavrommatis Palestine Concessions Case, PCIJ, Series A, No. 2 (1924), p.11,p.91.
• 1958年联大通过国际法委员会拟定的《仲裁程序示范 规则草案》为各国缔结仲裁条约提供了示范规则。
二、司法或准司法方法
(一)常设国际法院 常设国际法院从1922年成立接受第一件咨询案起,到
1946年正式解散时止,共受理了66个案件,其中诉讼案38件、 咨询案28件。 (二)国际法院 1. 创立背景 2. 组织体制
1. 在国内社会中,个人之上有共同的最高权力,而国家 之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超国家的组织,可以像国家对私人 间关系一样管制国家间关系。
2. 国际争端比较私人间争端更难解决。
二、国际争端的类型
法律争端 是指当事国各自的要求是以国际法为根据的争端。 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概括为四种情形:①条约的解释;
三、解决国际争端的制方法
致 有
的方法
平时封锁


干涉 制裁



反报

决 国 际
传统自助方法 报复
的 方 法
联合国

国际组织解决方法
端 的 方 法
其他组织

谈判与协商 致
政治方法
斡旋与调停 调查与和解
有 拘 束
和平解决争端
非强制方法

的方法
仲裁

法律方法

司法解决
的 方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参考文献
1.周鲠生:《国际法》(下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755—756页,第770页 。 2.《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参见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正中书局 1943年版,第64页。 3.曾令良:《欧洲联盟法总论——以〈欧洲宪法条约〉为新视角》,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第224—236、264—332页。 4. [英]梅里尔斯:《国际争端解决》,韩秀丽等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53 页。 5.[美]凯尔森:《国际法原理》,王铁崖译,华夏出版社l989年版,第318—323页 。 6.[英]肖:《国际法》(第六版),白桂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 797页。 7.[奥]菲德罗斯等:《国际法》,李浩培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97页。 8.[英]阿库斯特:《现代国际法概论》,汪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版,第9—13页。
第十六章 国际争端解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