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委2019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度工作思路刚刚过去的XX年,是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复杂形势、完成艰巨繁重任务的不平凡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城市目标和“人文**、科技**、绿色**”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全市房屋开复工面积1.5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3%;竣工390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1%。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96亿元,同比增长28%。
全市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29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4%。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同比增长24.1%。
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共计成交26.4万套,成交量恢复到往年常态水平。
一、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等难点问题,重点工程完成投资计划好于往年市相关部门完善绿色审批机制,将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纳入绿色审批通道。
市区建设部门加强统筹调度,针对上半年建设进展缓慢、进度滞后的形势,克服困难,对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每月通报建设进度,积极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对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直接负责协调的地铁、国铁项目,深入一线专项调度、重点督导;对医疗、电力、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会同归口管理部门集中调度,分类、分区域进行针对性协调;对中央和部队在京项目实施“点对点”服务。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重点工程建设扭转了前期投资下滑的被动局面,全年实现新开58项,竣工50项,完成投资14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9.9%,超出上年21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近1/3。
圆满完成四川什邡援建任务,全面启动青海、玉树和新疆和田援建工程,国有施工企业及设计、监理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二)坚定不移地抓保障、调结构、惠民生,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住房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全面超额完成“两个50%”目标。
新开工各类政策性住房22.5万套,完成计划的165%,占住房新开工住宅套数的61.5%,竣工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建设计划。
二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立了市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朝阳、海淀、通州等区县也相应成立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机构,统筹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工作。
创新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和管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公租房建设技术导则。
提出了加快发展公租房的实施意见,从供应对象、租金标准、土地供应、组织方式、资金保障、配租和后期管理等方面细化措施,完善了政策体系。
扩大公租房建设收购规模,已落实19个项目,可提供房源2.6万套。
三是加强配租配售工作,把住房保障落到实处。
全年配售经适房、限价房5.3万套,基本解决了xx年以前轮候家庭住房问题。
推动廉租房与公共租赁房并轨运行,对符合廉租条件的家庭优先承租公租房。
建立准入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廉租房准入标准从人均月收入的697元调整至960元,租金补贴应保尽保,已达2.4万户。
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新增实物配租6500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000户任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全力打造住房保障全程“阳光工程”。
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监督管理体系,在政策制定、工程建设、资格审核、房源分配及后期管理等十个方面实施全过程公开。
特别是把工程质量和资格审核作为关键节点,在建设质量上,实施保障房质量专项监督,严把规划设计、建设方式、监督检查、配套设施建设、建材使用“五道关”,努力建设精品工程。
在资格审核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核准确性,建立多部门系统信息比对机制,对累计已通过审核的17.9万户家庭进行了复核,查处了2433户虚假申报家庭,取消其配租配售资格。
抓好居民入住后的社区管理和物业服务,物业服务提前介入,试行业主入住前成立业主大会,组织开展了物业承接查验试点,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五是全面推进旧城保护修缮和棚户区改造工作。
加快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建设筹措安置房源266.8万平方米,累计搬迁安置居民1.6万户。
推进旧城人口疏解及房屋保护性修缮改造,市政府专门划拨建设用地300公顷、10个项目用于旧城住房保障和人口疏解对接安置,已开工建设5个项目、218万平方米。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顾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精品院落和特色街区,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修缮改造水平。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一、XX年工作回顾XX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住建系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取得新进展。
完成了《xx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编制;省政府批复了绥化、安达、七台河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安排资金XX万元,编制完成54个乡镇和88个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稳步推进,xx市阿城区、同江市完成了试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国家有关部委评审。
城市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通知》,明确城市设计编制及审批要求。
《xx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公布,为我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强化市场管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设计质量的通知》,禁止地方保护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持续深入推进反“四风”转作风,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抓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资金计划安排、行政审批、工程项目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完善工作流程,制定防控措施,杜绝腐败问题发生。
省厅“全国文明单位”通过国家复检,系统内2位同志被授予全省“十佳公仆”称号,2位基层同志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省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金融部门的支持,得益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在此,我代表厅党组表示衷心的感谢!最近一段时间,党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城乡建设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对我们做好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更加清晰看到,住建系统的职责和任务越来越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
我们要认真思考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谋划好、落实好XX年工作。
二、XX年工作安排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以深化住房城乡建设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抓好“建住房、打基础、强管理、改面貌、去库存”五大任务,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共享理念,继续推进住房改造建设,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基本需求2、加快推进农村泥草(危)房改造。
计划投资70亿元,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2万户。
各地要把任务落实落靠,细化分解到乡镇、村庄和农户,通过新建、维修、改造既有建筑、建设公租房性质的幸福大院、购买旧住宅、进城买房等多种方式分类改造。
要抓好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好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贷款资金,建议市县政府给予贴息支持。
坚持政策资金公开、透明,建立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一卡通”制度,取消补助中间环节,确保补助资金一步发放到位。
对特困群体,可以采取政府贷款方式建设产权政府所有的公租房性质的幸福大院,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要抓好监督指导,组织开展全省农危房改造检查考核,继续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各市县要帮助农户统一采购建材,统一组织维修施工,降低改造成本;推动节能房建设,确保房屋安全美观实用。
3、千方百计化解房地产库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房地产去库存列为今年五大任务之一,省政府专题会议对化解房地产库存进行了研究部署。
我们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调控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去库存,全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调节供给侧。
会同国土部门合理控制库存较大的市县土地供应和新开发计划;定期通报各地商品房存量、在建和销售情况,调整新建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合理配置各种户型,控制销售价格。
二是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
打通“两房”通道,努力提高安置比例。
其他征地拆迁项目也要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
三是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
继续释放公积金贷款潜力,支持利用公积金贷款省内异地购房、帮父母(子女)买房、农民工购房,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
四是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支持开发企业出租存量房、在新建项目中长期持有部分房源用于市场租赁。
五是加大商品房营销力度。
结合地方实际,出台鼓励销售和购房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组织省市房协、房地产开发企业到省内外开展系列促销活动,促进居民购房消费。
六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和发展候鸟式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地产、物流地产、商务地产等跨界地产,开展多元化经营。
(二)坚持协调理念,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完善城乡功能5、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全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和海绵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导则。
各地要积极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排水防涝规划,xx、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城市要加快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等雨水滞留设施,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另外,要落实好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整治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
6、抓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农发行金融贷款,用于农村的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和小城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小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倾斜。
市县要谋划项目,做好可研及贷款准备,与农发行搞好合作。
(三)坚持开放理念,拓展管理广度和深度,构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新格局7、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惩戒作用,深入贯彻落实《xx省城乡规划条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法治化、信息化、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