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课件
《金色花》一文中的下列句子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 的回报的一项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 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点拨:D。D项写的是“我”与母亲的嬉戏。
“暗暗地匿笑”写出了 孩子调皮、快乐、天真 、活泼的特点,说明了 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是 快乐幸福的。
二、抽读第4-7段,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感情?
写“我”和母亲的三次 嬉戏经过,体现了“我” 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之情 。
2.用“当妈妈 ,我就 ” 的句式,概述“我”和妈妈嬉戏 的经过。
三、抽读第8-9段,思考问题:
1.通过这两段对话,你体会到什 么情感?如何理解“坏孩子”的 含义?
母亲着急,而孩子则得 意洋洋的样子,体会到母 子之间纯真的感情。“坏孩 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 表现方式,这也是母亲对 找不到自己孩子的一种嗔 怪。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 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 地不让妈妈知道?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 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 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 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 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 ,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 ,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金色花
新课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金色花是印度的神圣之树。木兰花 科植物,开金黄色小花,又译“瞻波 伽”。这里以“金色花”为题,是用 “金色花”比喻儿童,点明作者写作 此诗的意象和内容,并借此赞美母子 之间相互的爱。
新课讲解 一、齐读第1-3段,回答下面问题。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 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 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 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 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 瞒着妈妈。
课堂小结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不出声
金 色 花
三 让妈妈嗅到花香
次 投景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游 戏 跳到妈妈的面前
回 报 母 亲
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
课堂作业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 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 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 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 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可以象 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 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 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 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 妈妈嗅到花香,可以为妈妈遮挡 住刺眼的阳光。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 就开放花瓣,散发清香,沁 入妈妈的心脾。
当妈妈读书时,我就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 保护母亲的视力)
当妈妈去牛棚时,我 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
3.作者以时间顺序来写“我”与 母亲节的三次嬉戏,说说这表现 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4段:写第一次嬉戏,这是 一次对母爱无私的回报。孩子想 为正在祷告的母亲做些什么,于 是就想将自己变成金色花,让花 香沁入母亲的心脾。
第5段写第二次嬉戏,时 间是中午。母亲在读《摩罗 衍那》时,“我”想用“我”的 影子为母亲遮挡住刺眼的阳 光。
第7段写第三次嬉戏时间是 黄昏。“我”想用我特有的方 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给母亲 一个惊喜。
4.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
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
个
的孩子,一位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1.诗歌开头的“假如”一 词大文中有什么作用?
“假如”表明全文内容是以一种假 想的方式写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把 这个词视为整首诗的诗眼。
2.从“笑嘻嘻”“匿笑”“悄悄 地开放”“看着你工作”这些达真挚的爱意。
3.“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 声儿也不响。”表现了孩子的 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