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① 出血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 ② 出血的原因和诱因 ③ 出血量的大小:可根据血压、脉搏情况初步判断:
<500ml,500~1000ml,>1000ml ④ 出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尤其注意颅内出血 ⑤ 家族史
2020/3/2
17
2.身体评估 重点评估有无与出血相关的体征及特点 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①讲解疾病的病因、特点、治疗、疗效、预后、预防;
②接受医院的医疗条件,医疗方法和技术;
202③0/3鼓/2 励病人乐观配合治疗和护理,努力战胜疾病。
14
二、出血倾向
(一)定义:指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血 管损伤后出血不止。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小板异常---- 数目减少、功能异常 2.血管壁异常--- 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 3.凝血异常-----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0/3/2
1
教学目标
❖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要病 因及其发生机制
❖ 掌握贫血、出血与发热的护理评估、常用护 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与依据
2020/3/2
2
一、概述
❖ 造血器官的组成 ❖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 血液病的分类
2020/3/2
(二)原因 1.红细胞生成减少 2.红细胞破坏增多 3.红细胞丢失过多
2020/3/2
10
(三)护理评估 1.病史 (1)贫血的原因 (2)时间 (3)速度和程度 (4)家族史 2.身体评估
2020/3/2113.心理社会评估 4辅助检查2020/3/2
12
(四)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导致的组织缺氧有关
2.避免使用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
13
2.饮食护理
(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根据贫血的原因,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 物质的食物,采取合理的烹饪方法。
(3)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后食欲极度低下,应给与流质或半流 质饮食。
3.病情观察
①贫血的表现 ②治疗的反应 ③药物的副作用 ④并发症
4.心理护理:
3
❖ 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 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
❖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 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血或溶血), 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2020/3/2
2020/3/2
19
2020/3/2
20
血友病性瘀斑
2020/3/2
21
2020/3/2
血友病性瘀斑
22
2020/3/2
23
2020/3/2
24
3.心理-社会评估 4.辅助检查
筛选试验 确诊试验
特殊试验
BT(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CT(凝血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APTT(凝血活酶时间)、 TT(凝血酶时间)
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血物质增加
2020/3/2
15
(三)出血的表现 ❖ 皮肤、黏膜出血多见:多见于血管疾病或血小板
异常 ❖ 关节腔、眼底和内脏出血、软组织血肿:多见于
凝血功能异常 ❖ 咯血、呕血、月经过多:见于各种出血性疾病。 ❖ 颅内出血:最严重,可导致昏迷或迅速死亡。
2020/3/2
16
(四)护理评估 1.病史
返回 4
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定向造血干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 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 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2020/3/2
5
2020/3/2
返回
6
血细胞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 2.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3. 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功能 4. 血小板对止血、凝血过程起重要作用
❖ 返回
2020/3/2
7
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 2、粒细胞疾病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5、造血干细胞疾病 6、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7、脾功能亢进
2020/3/2
返回 8
血液病常见症状体征
❖ 贫血 ❖ 出血倾向 ❖ 继发感染
2020/3/2
9
一、贫血
(一)概念:单位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 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最低值。
3. 恐惧 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有关
2020/3/2
27
(六)护理目标 1. 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出血或出血时能被
及时发现并处理 2. 病人在几天内自述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 病人在几天内皮肤、粘膜出血减轻或停止
2020/3/2
28
(七)护理措施
➢ 一般护理
1. 休息与活动:
①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较为轻微者,适当活动,避免剧烈活 动和易导致损伤的活动。②若血小板计数<50 ×109/L,或 急性出血者,卧床休息;③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 ×109/L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2020/3/2
18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
凝血性疾病
1. 瘀点瘀斑 多见(小,分散) 罕见(大,片状)
2. 内脏出血
较少
较多见
3. 肌肉出血
少见
多见
4. 关节腔出血
罕见
多见(血友病)
5. 出血诱因 自发性较多
外伤较多
6. 性别
女性较多
男性较多(血友病)
7. 家族史
少有
多有
8. 疾病过程 短暂,可反复发作 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
(五)护理目标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
(六)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① 卧床休息,病情好转时逐渐增加活动,活动量以不加重症状为宜,活 动时,心率不应100次/分为宜。
② 重缺氧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吸氧;保暖;加强生活护理;起 床、入厕变换体位时以缓慢,要扶墙起立,防止跌倒,避免登高,防 止晕倒摔伤。
2020/3/2
2020/3/2
25
❖ 血小板计数:正常为100-300 109/L, 低于50 109 /L可出现出血症状, 低于30 109/L时应警惕颅内出血
2020/3/2
26
(五)护理诊断
1.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 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 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 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