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练习地 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 共70分)和第Ⅱ卷(主观题 共30分)两部分。
2.请将试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客观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
结合图1,回答1~3题。
1.对于嫦娥二号发射升空的盛况,中央电视台对外作了实况直播。
假如这时在国际空间 站工作的美国宇航员也同时收看这个节目。
请问: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之时,宇 航员所用的世界时(即零时区区时)是 A .10月1日5时59分57秒 B .10月1日10时59分57秒 C .10月2日2时59分57秒》D .10月2日7时59分57秒2.嫦娥二号发射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最接近图1中的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3.根据卫星探测数据发现,月球表面白天极限高温达150℃,夜晚极限低温达-183℃,不 适合生命存在。
导致月球表面温差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月之间距离太远 B .月球质量和体积过小 C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D .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2),回答4~5题。
4.太阳直射点从①→②→③→④→⑤所需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B .一太阳日,24小时C .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D .一回归年,365 日5时48分46秒图3图4—图5甲^BCD图65.关于图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A .直射点位于③位置时,是3月21日前后B .直射点位于④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太阳直射点接近②位置D .国庆节,太阳直射点接近⑤位置,并向北移动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3),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为A .背斜B .断层#C .向斜D .褶皱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Q 地构造有利于贮藏油气资源B .Q 地地下可能贮藏岩浆岩矿藏C .在P 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D .P 地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读图4,回答8~9题。
8.图示地貌的名称是A .冲积扇B .洪积扇C .河口三角洲D .河漫滩平原 9.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流水堆积图5中甲处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因素引起的,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5中甲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半球寒流B .南半球暖流C .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D .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11. 甲处洋流所属的环流圈是图6中的~全国强降雨落区实况图中央气象台大雨 暴雨 大暴雨 ) 特大暴雨 图7甲乙丙读甲、乙、丙三幅景观图(图7),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地景观不同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B .甲景观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C .乙景观是热带雨林景观《D .丙景观反映了干旱的环境13.导致甲、乙、丙三地自然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土壤类型不同B .地理位置不同C .植被类型不同D .气候类型不同 14.世界“粮农组织”曾警告,许多较富裕国家如韩国、阿联酋等,为确保长期的粮食安全,大举租用甚至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土地。
导致这些国家作出上述决策的主要 原因是A .农业人口增加B .农业人口老化C .饮食习惯改变D .耕地资源短缺 15.从图8中雨区分布位置和范围判断,造成这次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是图9中的 —;A B C D图9图11滨州市东营市济南市~黄河三角洲 范围和界线^地级市界线 县界油田 省会"地级市渤海 黄河*【16.图10表示四处热力环流模式,其中不正确的是`17.读“黄河三角洲城市体系示意图(图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滨州市的等级比济南高,服务范围比寿光小B .济南是黄河三角洲区域范围内的第一级城市<C .滨州市与东营市之间有明确的区域界线图10 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A:C D图13图12D .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18.下列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B .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 C .城市生活垃圾增多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肥力D .“热岛”现象增强,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图12)”,回答19~20题。
*~19.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与死亡率最接近,但在本质上有区别的阶段是A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B .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C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 .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20.从《人口统计年鉴》查得,江苏省2009年人口出生率为‰,死亡率为‰,由此推断江苏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四阶段 图13是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当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A .东风B .西风·C .南风D .北风22.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开发新的居住用地,最合理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适宜在P 点布局的是A .自来水厂B .造纸厂C .印染厂D .钢铁厂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的粮食产量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4~25题。
/ 甲 乙 丙 丁》①②③④ 图14粮食作物生产统计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千克) 》每公顷收获量(千克) 1956977 2495 3150 人均粮食收获量(吨)?人均耕地面积(公顷),24.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是A .改为小农场耕作制B .大力发展精致农业C .提高人均粮食产量D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5.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是A .单位面积收获量低B .平均每人收获量很高C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 .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大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较为普遍的人工地貌景观,在山坡上交错排列、形似鱼鳞。
图14是鱼鳞坑景观及示意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鱼鳞坑的作用主要是A .防风固沙B .保持水土C .利于攀爬D .蓄洪防洪 27.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 .① B .② C .③D .④、下表反映了2008-2010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回答28~30题。
四大经济圈产业变化比较表2008年2010年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28.四大经济圈2008-2010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30.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将上升的是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栏内写“A”,错误的在答题栏内写“B”。
31.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2.产生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的基础是热量差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33.定位与导航是“GPS”的基本功能,城市管理是应用“GIS”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
—34.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降水普遍增多。
35.西气东输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状况。
36.随着运输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
37.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38.一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要大于其环境人口容量。
39.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0.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推动力是工业化。
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试卷相应位置。
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15)”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16)”,回答问题。
(8分)图15图16}(1)图10中A 气压带名称为 ▲ ,B 风带名称为 ▲ 。
非洲北部常年受A 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 。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左图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右图中 ▲ 所示(填甲或乙)。
此时东亚地区盛行 ▲ 风。
"(3)图16乙图中箭头a 表示 ▲ 风(风向),向北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发生偏转,形成了盛行于亚洲南部的 ▲ 风(风向)。
这说明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 。
42.2010年10月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分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公约和议定书的194个缔约国以及观察员国、联合国相关机构、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近3000人围绕如何(1)请将下列四项内容序号填入图17中a 、b 、c 、d 四处方框中。
(4分)①冰川融化;②淹没土地;③毁林;④燃烧矿物燃料(2)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应为中国的节能减排作出贡献,请谈几点合理化建议。
▲ (4分)43.读我国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18),图中铁路Ⅰ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铁路Ⅱ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河流中游有粮棉生产基地,下游有未开发的风景区。
铁路Ⅱ延长铺到C 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与干湿状况变化c 海水膨胀 危害健康灾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洪涝加剧d土地盐碱化地下水质恶化a bCO 2增加 释放热量图17a市后,B城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转变。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6分)(1)该河中游粮棉基地的建设,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具备▲等优势。
(3分)(2)B城市原有的工业结构可能是以▲工业为主。
铁路Ⅱ延长到C城市后,B城市▲工业可能得到建立和发展。
(2分)(3)为了进一步加快C城的发展,该地计划新建一条铁路,请你用直线在图中画出这条铁路的路线。
(1分)▲44.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读“长江流域简图(图19)”,回答下列问题。
(8分)图19(1)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资源与环境各具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和经济中心。
长江上游的主要优势资源是▲,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城市是▲。